10.3.2.1 外观检查
1) 复合外套无电蚀痕迹;无异物附着;引线、接地线连接正常; 2) 记录计数器的指示数。 10.3.2.2 绝缘电阻
1) 与前一次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2) 其它要求参照10.3.1.1条。 10.3.3 35 kV及以下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诊断性试验
10.3.3.1 工频放电试验
当巡检、绝缘电阻测量发现35 kV及以下带串联间隙避雷器异常时,进行本项目。 10.4 组合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0.4.1 组合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投运前试验
10.4.1.1 绝缘电阻
应对每个单元进行测试;各个单元测试值应无显著差异,与同类型的测量数据相比不应有显著变化。
51
10.4.1.2 直流参考电压 UlmA及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
对组合式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直流电压应施加在组合式避雷器每两单元两端。 10.4.1.3 工频放电试验
1) 对组合式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 2) 其它要求见10.3.1.2条
10.4.1.4 电导电流试验
1) 对组合式不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
2) 在组合式不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每两单元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数值为系统额定电压)。 10.4.2 组合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巡检及例行试验
10.4.2.1 外观检查
复合外套无电蚀痕迹;无异物附着;引线、接地线连接正常。 10.4.2.2 绝缘电阻
1) 与前一次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2) 其它要求参照10.4.1.1条。 10.4.3 组合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诊断性试验
10.4.3.1 直流参考电压 UlmA及
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
1) 当巡检、绝缘电阻测量发现组合式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异常时进行。 2) 其它要求参照10.4.1.2条。 10.4.3.2 工频放电试验
1) 当巡检、绝缘电阻测量发现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异常时,进行本项目。 2) 其它要求参照10.4.1.3条。 10.4.3.3 电导电流试验
1) 当巡检、绝缘电阻测量发现带串联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异常时,进行本项目。 2) 其它要求参照10.4.1.4条。 10.5 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
10.5.1 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的投运前试验
52
10.5.1.1 绝缘电阻
1) 线性电阻型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应测量真空间隙的绝缘电阻,测量结果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 氧化锌阀片型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与同类型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10.5.1.2 电阻器的电阻值
对线性电阻型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进行。 10.5.1.3 交流泄漏电流试验
对氧化锌阀片型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进行。 10.5.2 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巡检及例行试验
10.5.2.1 外观检查
无电蚀或放电灼伤痕迹;无异物附着;引线、接地线连接正常,无锈蚀; 10.5.2.2 绝缘电阻
1) 与前一次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
2) 其它要求参照10.5.1.1
条。 10.5.3 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诊断性试验
10.5.3.1 电阻器的电阻值
1) 当运行、巡检、绝缘电阻测量发现线性电阻型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异常时,进行本项目。
2) 其它要求参照10.5.1.2条。 10.5.3.2 交流泄漏电流试验
1) 当运行、巡检、绝缘电阻测量发现线性电阻型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器异常时,进行本项目。 2) 试验电压按表76选取。 2) 其它要求参照10.5.1.3条。
10.6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消谐器
10.6.1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消谐器的投运前试验
53
10.6.1.1 绝缘电阻
1) 对压敏电阻型消谐器进行。
2) 6~10kV消谐器采用500V兆欧表进行测量;35kV消谐器采用1000V兆欧表。
10.6.1.2 直流电阻测试
1) 对流敏电阻型消谐器进行。
2) 在10℃~30℃环境温度下,用万用表检测消谐器的阻值,6kV~10kV消谐器选择“200kΩ”电阻档位,35kV 消谐器选择“2MΩ”电阻档位。
10.6.1.3 工频电压参数测试
1) 采用如图2所示试验接线。
图 2工频电压及工频电流测试原理接线图
2) 对消谐器施加工频电压,当通过试品的电流等于规定值时,测出试品上的电压。
3) 应采用0.5级及以上电压互感器,及不低于1.0级交流峰值电压表测量电压,交流毫安表的准确度宜不大于1.0级。
10.6.2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消谐器巡检及例行试验
54
10.6.2.1 外观检查
应无松动、开裂等异常现象;接线端子应完整无锈蚀。
10.6.3 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中性点消谐器诊断性试验
10.6.3.1 工频电压参数测试
1) 当运行、巡检、例行试验发现消谐器异常时,进行本项目。
2) 其它要求参照10.6.1.3条。
55
11 电力电缆
11.1 一般规定
1) 对电缆的主绝缘测量绝缘电阻或作耐压试验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其它两相导体、电缆两端的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和铠装层接地。
2) 对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单芯电缆主绝缘做耐压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使这一端的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临时接地。
3) 对额定电压为0.6/1 kV 的电缆线路可用 1000V 或 2500V 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耐压试验。
4) 电缆线路在停电后投运之前必须确认电缆的绝缘状况良好,可分别采取以下试验确定:
a) 停电超过1周但不满1个月的电缆线路,测量绝缘电阻,异常时按b)处理。
b) 停电超过1个月但不满1年的电缆线路,做规定耐压试验值的50%耐压1 min。
c) 停电超过1年的电缆线路必须作常规耐压试验。
11.2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
11.2.1 说明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是指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与乙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11.2.2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投运前试验
11.2.2.1 绝缘电阻
1) 0.6/1kV电缆用1000V兆欧表;0.6/1kV以上电缆用2500V兆欧表;6/6kV及以上电缆也可用5000V兆欧表;外护套、内衬层用500V 兆欧表。
2) 主绝缘电阻在交流耐压试验前后进行,且交流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
3) 110/66kV及以上电缆进行外护套绝缘电阻测试,无外电极时不进行。
4) 当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低于标准时,应采用附录I中叙述的方法判断是否进水。 11.2.2.2 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不具备试验条件时可用施加正常系统相对地电压24小时方法替代。
11.2.2.3 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终端以及中间接头的安装工艺,必须符合附录J的要求,否则不进行测量。
11.2.3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巡检及例行试验
56
11.2.3.1 巡检说明
1) 检查电缆终端外绝缘是否有破损和异物,是否有明显的放电痕迹;是否有异味和异常声响; 2) 引入室内的电缆入口应该封堵完好,电缆支架牢固,接地良好。 11.2.3.2 红外热像检测
红外热像检测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分支处及接地线(如可测),红外热像图显示应无异常温升、温差和/或相对温差。测量和分析方法参考DL/T 664。
11.2.3.3 运行检查
通过人孔或者类似入口,检查电缆是否存在过度弯曲、过度拉伸、外部损伤、敷设路径塌陷、雨水浸泡、接地连接不良、终端(含中间接头)电气连接松动、金属附件腐蚀等危及电缆安全运行的现象。特别注意电缆各支撑点绝缘是否出现磨损。
11.2.3.4 交叉互联系统
1) 开,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所有电缆金属套都接地,然后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与地之间加5kV直流电压,加压时间为60s,不应击穿;
2) 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检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设备技术要求;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及其引线对地的绝缘电阻用1000V兆欧表测量,应大于10MΩ;
3) 检查互联箱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应正确无误;在密封互联箱之前测量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要求不大于20μΩ,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4) 除例行试验外,如在互联系统大段内发生故障,应对该大段进行试验;如互联系统内直接接地的接头发生故障,与该接头连接的相邻两个大段都应进行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H。 11.2.4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诊断性试验
57
11.2.4.1 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
1) 需要判断屏蔽层是否出现腐蚀时,或者重做终端或接头后进行本项目。
2) 在相同温度下,测量铜屏蔽层和导体的电阻,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之比应无明显改变。比值增大,可能是屏蔽层出现腐蚀;比值减少,可能是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电阻增大。 11.2.4.2 电缆主绝缘交流耐压试验
1) 新做终端、接头或受其它试验项目警示,需要检验主绝缘强度时,应进行本项目。 2) 其它要求参照11.2.2.2条
11.2.4.3 介质损耗因数测量
1) 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电缆(XLPE),其介质损耗因数通常不大于0.1%。
2) 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也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 3)同等测量条件下,如介质损耗因数较初值有增加明显,或者大于0.2%时(XLPE),需进一步试验。
11.3 纸绝缘电力电缆
11.3.1 纸绝缘电力电缆巡检及例行试验
11.3.2 电力电缆诊断性试验
11.3.2.1 直流耐压
58
1) 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应分阶段均匀升压(至少3段)每段停留 1 min 读取泄漏电流,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至加压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当中至少应读取一次泄漏电流。
2) 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只做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作为是否投入运行的判据。
3) 当发现泄漏电流与上次试验值相比有较大变化,泄漏电流不稳定,随试验电压的升高或随加压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应查明原因并排除终端头表面泄漏电流或对地杂散电流的影响。
4) 若怀疑电缆绝缘不良,可提高试验电压(不宜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电压)或是延长试验时间,确定能否继续运行。
2) 6kV 及以下电缆的泄漏电流小于10 μA,10 kV 及以上电缆的泄漏电流小于 20 μA 时,对不平衡系数不作规定。
59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