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建筑与发展(6)

 


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独立住宅还应用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将空气能与热泵节能技术有机地结 合起来,以极少的电能通过热泵工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吸收起来,其用电量 仅仅是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燃气热水器的三分之一,是继燃气热水器、电热 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之后的第四种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还可充分利用谷 时低价电,节约开支。

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资源节约的核心是占用资源少、环境负荷小、可循环率大,上海生态住宅 示范楼采用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三方面技术措施。

环保材料
示范楼选用了大量3R环保材料,混凝土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 强度和耐久性,减少建筑中混凝土的使用量;采用低水泥用量混凝土,利用粉 煤灰和矿渣粉等工业废料取代水泥作为掺合料,变废为宝,减少自然资源、能 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采用再生骨料混凝土,将废旧 混凝土和建筑垃圾加工制成的骨料取代天然碎石,节约天然石材资源,使混凝 土成为可再生利用的材料。砌筑、抹灰和地面砂浆均采用了再生骨料、粉煤灰 等制成的商品砂浆,减少天然用砂25%, 水泥用量15%


, 内外墙均采用有废渣、 废骨料制成的加气混凝土或砌块砌筑而成。土建和装饰工程中精心选用了旧木 料、废石材、废渣、旧砖碎瓦等废旧和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节水综合技术
示范楼全部采用雨污水处理装置回收处理 雨水和生活污水,出水水质采用自动在线监测, 再生水回用用于绿化浇水、景观补充用水和冲 厕用水 步行道路和附近的停车场全部采用了透水 混凝土就地保水,能提高地表的透水性和透气 性,雨水能渗入地下平衡地表含水率,同时可 增强地表与空气的热量、水分交换,有利于调 节住宅周围的微气候

透水混凝土路面

中央吸尘和垃圾真空分类收集
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防止垃圾在运输和 储存过程中对建筑物和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为减少粉尘污染,独立住宅除设计有中央吸尘 外,还采用中央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传输控制 系统对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处理利用。 中央垃圾分类收集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i-HOME)
1.家电智能控制系统
设置多种模式,如离家模式、回家模式、就餐模式、睡眠模式等,并可对控制 模块进行个性化控制: 对不同房间中的照明灯、窗帘、电视机、厨房中的电 器和遮阳棚等分别进行控制,或对多个设备的联动控制。

2.可视对讲系统
借助住宅内的电视机或网络视频技术随时查看住宅门口和来访者的情况。

3.家庭安防和门禁系统
布设了煤气泄漏报警、红外幕帘入侵报警、红外动感入侵报警、紧急求助按钮 等,可紧急触发短信功能; 掌形门禁系统进行住户身份识别。

4.家庭信息系统
家庭服务网是家庭宽带网的入口,支持ADSL、Cablemodem、FTTB+ LAN等多种 宽带接入方式。

5.远程视频监控
用户可以随时在Internet网上查看网络摄像机实时拍摄的画面,从而可以了解 到家中的状况。

6.家庭留言功能
当用户不在家想给家人留言时,可上网进入系统中的“家庭留言”功能,选择 预先已编写好的留言。室内可视对讲主机即可接收并显示短信内容。

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利用CFD模拟技术辅助设计,模拟 建筑周边的风环境, 独立住宅设计了 可遥控开启关闭的3m2天窗和通透明亮 的中庭,辅以南高北低的建筑结构合理 的南向窗墙比0.45-0.5。经模拟计算, 在东南主导风向、室外平均标准高度风 速为3m/s时,室内主要人体活动的区域 范围内各层居住高度(1m)的风速,基本 处于0.5-1m/s的范围之内,达到自然 通风的设计要求,从而达到利用自然通 风减少全年空调使用时间、提高换气次 数和空气质量的目的。
采用光学模拟软件优化设计方案, 并对建筑实际采光效果进行测试评价。 模拟结果显示底楼中庭区域


的照度相对 较弱,而直接立面开窗口附近区域则照 度很高,形成一定的眩光,经对设计方 案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最终通过测试采 光满足设计要求。

风环境模拟

光环境模拟

通风隔声窗
在公寓中安装的双层机械通 风隔声窗包含隔声系统、消声系 统和通风系统。具有微小夹角的 双层窗将吻合低谷降低,从而整 体提高窗体的隔声性能; 风道被 设计成阻抗综合式消声器,在满 足通风速率的前提下,隔离室外 噪声并消减气流噪音; 通风系统 采用135 m3/h的低噪音风机,可 以分档控制,风量供给,这种排 风式通风隔声窗有助于改善室内 空气质量。
通风隔声窗

示范楼节能性能评估

为了评价独立住宅的绿 色综合性能,分别应用美国 和英国的生态住宅绿色性能 评估工具LEED-H(V1.4)和 Eco-homes对独立住宅进行了 绿色性能评估。 应用LEED-H对独立住宅 的绿色性能评价结果, 总分 为71分,评估等级属“金” 等级。同时应用英国Ecohome评估工具对独立住宅的 评价结果,总分达到71.23分, 属“最好”等级,其中能源 的评估分数相对较高,这得 益于独立住宅采用的先进节 能技术体系。

LEED-H评估结果

Eco-homes评估结果

课题九:“以人为本” 观念在住区规划中的具体化
? 对家庭生活细节的考虑: ——空调机、冰箱、洗衣机、储藏空间、阳台…。 ? 对居住者身心健康的关怀: ——室内建材、建筑空间的形状和空间尺度(厅、餐厅、主次卧 室、厨房、卫生间、庭院、阳台…)。 ? 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及其它特殊人群的特殊关怀: ——室内楼梯、栏杆设计、无障碍设计、保障老人与家庭主妇的 私密性…。 ? 与提升居住者综合生活质量相关的室外环境设施及公建配套设施 的设计。(商业、体育、教育、休闲、管理…) ? 建构和培育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室 内外空间环境。(住区的人文内涵)。

小户型的“精确化设计”

课题十、“与时俱进”——住区建设与现代科技、 生产方式的结合
? 信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逐步走入家庭,主要是随着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逐 渐提高,而不会一步到位式的实现。 ? 建筑技术的结合——住宅产业化 ——我国将逐步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这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经 济背景(比如产业化的提高,从某一角度意味着大量建筑农民工 的失业)。可能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社会市场的动力原 理是:当人工的费用大于产业化的成本时,住宅的产业化就会普 遍的实现。

第三部分

环境心理学与住区环境

(一)、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http:///
一、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建筑决定论 :一个理想化的容器造就一个美好的社会。19世纪末开 始盛行的理论及实践。(包豪斯、霍华德—田园城市构想) 相互作用论:人、建筑、环境等均是社会体系中的一分子,任何实 质环境都包含了实质因素和社会因素,人的行为是对实质环境和文 化与社会环境的反应。 研究目标——人与实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促进人与环境之 间良性的互动过程。 人如何了解环境、实质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人对环境会做些 什么



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构成 理论群:——建筑规划人员+心理学家+社会 学家,独立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内容的相互融合和交叉。

★邻里商数理论—— ●邻里概念实际上可分为:“大邻里”和“小邻里” ●“大邻里”——主要与规划中合理安排公共服务设施有关,在这 个层面上发展紧密的社交关系是困难的。 ●“小邻里”——一般小于500户,因为彼此住得近,住户有可能 知道彼此的名字,并具有交往性。 ● 要想促成居民的交往,应该把邻里划分为较小的单元,并提升实 质环境的设计质量以促进交往的发生。邻里交往的发生与小商店 (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及小活动场地的配置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邻里商数是指“小邻里”的数目(住户、小商店、小活动场地等) 与“大邻里”或周围区域相关数目之比。一般情况下,邻里商数小, 邻里的交往更密切。

★刺激—唤醒理论 ●个体在环境中适应某一水平的刺激,并唤醒和改变其行为。 ●当人对环境的熟悉度增加,环境对人将产生更多的意义。 ●在接受信息过程中,87%是通过视觉获取的。 ●环境知觉往往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环境知觉的目的分为功利性和美学性(市区、郊外)。 ●人的环境知觉还具有认知惯性。 ●人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时往往处于“无意识状态”,(较熟悉的环 境),而选择新的环境信息和自己喜欢的重复信息。 ●人对环境的感知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压力源理论—— ●当环境刺激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时,人体对恶性压力产生愤怒的 反应。 ●“愤怒”分为3个阶段:不满(储能)、激愤(裂变)、狂怒 (爆发)。 ●在生理上第1阶段具有干扰性,第2阶段具有损伤性,第3阶段具 有破坏性。

★格式塔心理学—— ●认知容量,人的注意力一般不超过7个数量。 ●认知容量的局限性对实质性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成组 记忆,和强化组形象特征等办法,使环境信息不至于超出人的环境 认知容量。 ★透镜理论—— ●人在环境的纷繁信息中筛选小部分有用的信息,形成环境线索 ★供给理论—— ● 人对建筑物


或环境的观察,并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更加关注 环境所提供的功能,强调知觉的目的性和功能性。“场所理论”即 是在此理论上发展而来的。 ★认知分层结构理论—— ●人对环境的认知信息是分层存储的,第一级是环境的主要空间信 息,第2、3、4……级不断存储了大量进一步的信息,形成树形的编 码结构。

★儿童环境认知理论—— ●邻里和儿童关系密切,建议邻里应该以孩子们活动的区域来定义。

★人类群体本能理论—— ●在大自然生存的竞争中,人类喜欢聚集和采取集体行动,对内可 以获得保护、鼓舞和快乐,对外可以战胜恐惧和赢得尊敬。即使是 思想和感受也倾向于集体进行,如宗教。孤独往往意味着无助和失 败。 ●大城市的“逆群体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 a.高密度环境下的超负荷信息的过量。 b.人口的高密度造成社会安全的未知性,使人们把交往保持在表面 水平,并中断试图深交的联系。 c.工作生活节奏快,少有时间进行悠闲的交往。 d.较发达的警察和福利系统,使得人们的互助意识减弱。而人的互 助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与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有直接的关系。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
    绿豆蛋花是怎样制作及具有什么样的功效?
  • 上一篇:第17单元 交通建设、资源的调配与海岛、城市新区开发
  • 下一篇:2015年“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方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