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

以创造优异成绩和获得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体育活动。

2. 身体形态:指人体外部与内部的形状特征。

3.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4.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

科学。(特征:本源性,实践性,综合性)

5. 竞技水平:指运动员的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6. 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7.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活动中,提高运动员水平和完成运动任

务的方法和途径。

8. 力量素质: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9. 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0. 运动训练手段: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某一项竞技运动

能力,完成某一项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训练。

11. 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

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12. 体能:以人体三大供能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

工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

13. 运动员心理能力定义: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

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运动技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

的重要因素。

15. 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项

运动的专门性人才。

16. 起始状态诊断: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7. 目标诊断:运动成绩评定,竞技能力评定,训练负荷评定

18. 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

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19. 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者为表现期望的竞技水平而

采取的计谋和行为。

20. 运动智能: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

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高原现象:指运动员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的水平后,

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

22. 最大力量:人体肌肉在随意收缩时所能表现出来的最大用力的能

力。

1. 动作发展:研究人一生动作行为的变化,构成这些变化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的研究领域。

2.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通过讲授,谈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

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运动天赋或有某

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他们某项运动水平,培养竞技后备人才。

4. 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

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5. 学校体育: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

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身体练习为主

要手段,以学习健康与体育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7. 健康教育: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内外环境为核

心内容的教育。

8. 体育教学:是指在学生与体育教师共同参与下的,有目的有计划

的体育认知,情感和交往活动。

9. 体育教学的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学习

技能和教学比赛为形式,在经过组织加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10. 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组

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采取的教与学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

11.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学习内容,组织学

生在体育馆里进行身体练习和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12. 体育实践课的结构:一个节课分为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

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和实践的分配。

13. 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外的,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以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文化活动进行的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互相比赛。

14. 社会适应: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行为做出调整适应所处社会环境

的过程。

1呼吸: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

2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出,所呼出的气体量

3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能实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4心动周期:心房与心室舒张和收缩的一次构成机械活动的周期

5血液重新分配:运动时,人体将循环血液中的更多份额分配到活动的肌肉,同时暂时减少活动相对较少的区域血量

6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能量代谢:人体在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的过程叫做物质代谢。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8能源物质: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在消化分解后,其含有的能源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糖,蛋白质,脂肪中

9呼吸商: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摄入的氧量的比值

10氧热价:把不同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11磷酸原能量系统: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构成的能量系统。由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能量。特点是储存量小,维持时间短,输出功率大,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

12糖酵解能量系统:糖原和葡萄糖在细胞浆内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系统。特点是储存量比磷酸原能量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维持运动时间比磷酸原系统长,不需要氧,产生乳酸

13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再合成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系统。特点是能够持续长时间供能,是长时间耐力运动中占支配地位的能量系统

14能量连续统一体: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与不同能量系统的能量输出之间,以

1.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稳态:人体细胞生存需要一个稳定的内环境,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在各种物质不断转化下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3.神经调节: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实现的生理机能的调节过程

4.体液调节:指内分泌腺和某些器官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出称为激素的化学物质,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某个器官,调节他们的功能活动

5.自身调节:在内外环境变化时,不依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6.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

7.正反馈:反馈信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

8.兴奋:指人体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者动作电位本身,叫做兴奋

9.兴奋性:组织这种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10.反应:指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性的身体功能变化,这种变化会随着运动停止短时间内消失

11.适应:指长时间进行同样的运动,造成人体功能和结构持久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会因为运动停止立即消失

12.运动单位:一个神经元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来看是肌肉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

13.肌原纤维:每一条肌纤维是有上千条肌原纤维,他们呈长纤维状,互相平行排列,纵贯肌纤维全长

14.肌小节:每一个肌原纤维又分为许多连续的片段,叫做肌小节

18准备活动:是指在训练,比赛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进行身体练习 19运动负荷:指人体在练习时所产生的生理负荷

20静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保持身体姿势或固定在某一环节一定的位置上,但不产生明显的移动

21动力性力量:指肌肉进行离心或向心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使身体或运动环节有明显的移动

22绝对力量:机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实际测量到的最大肌肉力量

23相对力量:用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表示的肌肉最大力量

24摄氧量:单位时间内从肺泡气中获取的氧量或者组织器官从毛细血管中摄取的氧量

25有氧运动能力:指依靠氧运输系统提供充足的氧,经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二磷酸腺苷合成为三磷酸腺苷,支持几分钟直至数小时的运动

26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在进行全身大肌肉参加的递增负荷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吸取的氧量

27无氧运动能力:把不需氧的力量爆发型运动和无氧耐力运动统称为无氧运动 28运动型疲劳:指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的暂时性下降

29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后不仅恢复到了原有水平,还超过了原有水平的,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15.肥胖:人体内脂肪组织过量的积聚,称为肥胖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062011年数列竞赛题评析
  • 下一篇: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学科竞赛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