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衡阳县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二学科竞赛历史试题

分值100分时量90分钟 命题人

一、单选题

1.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

A.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B.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C.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D.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

2.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

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

3.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据此分析叶适()

A.主张万物皆理B.反对空谈性理 C.提倡经世致用D.否定格物致知

5.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6.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

C.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7.《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

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 )

A.意主忠义,旨归劝惩B.区别尊卑,明确等级

C.谄媚于上,以邀荣宠D.修身齐家,治平天卜

8.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

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9.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

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10.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

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D.社会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

11.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

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

( )

A.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12.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

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13.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

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

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14.“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

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

A.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15.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

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16.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

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17.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

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

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18.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

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 )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

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

19.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20.“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

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为此“他们” ( )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2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

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22.教科研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29)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 )

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23.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

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

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 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

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 D.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

24.1957年,有人写了体现家庭生活的《我的丈夫》,被人批评为黄色文章,对此,中共中央表示:

这篇文章也未必就是黄色的。天天《上甘岭》,没有《我的丈夫》怎么办?这里中共中央的主张是( )

A.在文艺创作上不应限制过多 B.在政治问题上可以自由谈论

C.艺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D.要制定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划

25.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

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二、材料阅读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管子·牧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孔子有何类似的主张。(3分)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对比材料一,说明材料二中黄宗羲的观点有何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实现“天下为主,君为客”而提出的具体设想。(6分)

材料三 薛福成(1838—1894)曾对民主之国进行分析:?民主之国,其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曲顺舆情;为君者不能以一人肆于民上,而纵其无等之次;即其将相诸大臣,亦皆今日为官,明日即可为民,不敢有恃势凌人之意。此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政之所以公而溥也。?

——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

(3)指出薛福成提出上述观点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本题提供的材料评析其观点的历史进步性。(4分)

27.(13分)达尔文进化论自创立以来,泽被中西,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尔文的革命是19世纪科学中的主要革命。它摧毁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宇宙观,而且?在人的思想中引起了一场比自在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得以再生以来任何其他科学的进步更伟大的变化?……达尔文进化论的巨大的革命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于超出科学之外的内容,产生于人们所说的并存的思想革命。

——科恩《科学中的革命》

材料二 《天演论》中的基本论点是:生物是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物竞?与?天择?,即所谓?以一物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这样?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这种生物界的自然进化规律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小之极于跂行倒生,大之放乎日星天地,隐之则神思智识之所以圣狂,显之则政俗文章之所以沿革,言其要道,皆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天演而已!?

——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材料三 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矧在吾国,大梦未觉,故步自封,精之政教文章,粗之布帛水火,无一不相形丑曲拙,而可与当世争衡?……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世界进化,未有已焉。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保守?云乎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的革命”的内涵。(4分)

(2)请写出《天演论》的译者及出版时间。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天演论》较之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何变化之处。结合当时的中国局势,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进化论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客观评价近代中国的进化论思潮?(4分)

28.(12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

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四 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自栾曦 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3分)

(4)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 。(4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在西方人眼里,中国形象五花八门,观点迥异。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进行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衡阳县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二学科竞赛历史试题(文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考点】维新思想;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核心观点:据材料一中?在顺民心?可知重民,第二小问孔子主张:从政治主张角度回答,如实行?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等。

(2)第一小问突破:据材料一中?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可知是维护君主统治,据材料二中?君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是批判君主专制;第二小问设想:据材料二中?天下为主,君为客?可得出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材料通过对比强调古代君王为天下人着想,今天君主为天下之大害,故主张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据所学还可得出黄宗羲的其他观点如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3)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三中时间可知为中国近代,再结合所学从思想和民族危机角度去答;第二小问评析:据材料三中?民主之国,其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意思是民主之国的长处在于用人行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得出用西方民主诠释民本思想;据材料三中?为君者不能以一人肆于民上,而纵其无等之次?可得出民本思想从君在民之上发展为君民平等,否定君主专制。

【答案】(1)观点:重民(或统治者要顺应民心);(1分。答富民、安民等亦可给分) 主张:提出仁、“德治”、反对苛政(任写2点给2分。答“礼”、中庸不给分。) (2)突破:从材料一维护君王统治发展为批判君主专制。(2分)

设想:提出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学校成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4分)

(3)背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民族危机不断加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2分)

评析:用西方民主诠释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从君在民之上发展为君民平等,从维护君主专制到否定君主专制。(2分)

27、【考点】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列举即可,如生物物种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第二小问内涵,考查进化论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从宗教界、科学界、思想界三方面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译者及出版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为严复、19世纪末(1898年);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这种生物界的自然进化规律可以用来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可知,由关注生物界到社会界;第三小问原因,结合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维新运动开展背景回答。

(3)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三?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可知,进化论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旧伦理旧道德的思想武器;第二小问评价,积极性体现在新文化运动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消极性表现在人类社会运用上会成为侵略者对外扩张的借口。

【答案】(1)观点: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起源于古猿。(2分)

内涵:①摧毁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宇宙观,否定了神创论;②促进科学发展;③推动思想解放。(2分)

(2)译者:严复(1分)

时间:1898年(或19世纪末)。(1分)

变化:《天演论》把达尔文的进化论由生物界延伸到人类社会。(1分)

原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思潮风起云涌;严复强调进化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号召国人变法图强、奋起直追。(2分)

(3)作用:进化论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原则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中国旧伦理旧道德、学习西方科学民主精神的理论武器(指导思想)。(2分)

评价: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除旧布新产生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但进化论不应运用于人类社会,否则证明了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其合理性。(2分)

28、【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发展主题

【解析】(1)从材料一?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从《汉书》到《宋史》,

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可归纳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

(2)第一小问理念,从材料二?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可知是?中体西用?;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二?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可知是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3)第一小问宗旨,从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可知是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第二小问进步性,从材料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总结南京临时政府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是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4)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结束的时间1957年,可知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第二小问启示,总结四则材料及相关史实,从教育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学生成长、教育理念等方面,论述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

【答案】(1)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2分)

(2)理念:“中体西用”(1分)

影响: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分)

(3)宗旨: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1分)

进步性: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2分)

(4)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1分) 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3分)

29、【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物质、习俗和大众传媒的变化;新中国科学

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社会生活主题;全国卷41题

【解析】根据材料,首先阐明自己的观点:古代: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分析可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积极、消极方面,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束缚和伏尔泰美化中国政治制度的原因三个角度进行作答;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分析可以从中国(两个角度: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步,救亡图存,谋求政治经济文化的近代化)、西方(率先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出现?西欧中心论?)另个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现代: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可以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实力的增强)、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散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①古代: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文化,但有失偏颇,美化的成分很大。(2分)

中国古代制度文化长期领先世界,并有鲜明的特色,如科举制度、世俗政治、重视教化等。(1分)

但实行君主专制,皇权凌驾法律,是人治而非法治;(1分)

儒家宣扬纲常伦理的等级秩序和重理轻欲的人性禁锢,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宗教迷信。 (1分) 伏尔泰美化中国制度文化,其目的在于借中国文化来:宣传其改造法国社会的启蒙思想。 (1分)

②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片面的,有故意丑化之嫌。 (2分)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落后,统治者固然愚昧腐朽; (1分)

但中国人民是勇敢反抗外国侵略,也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都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则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进程。 (2分)

西方人丑化中国,是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也是美化其对华侵略的需要。 (1分) ③当代: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但冷战思维明显。 (2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在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分)

面对被中国赶超的现实,某些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或渲染中国威胁论,挑唆中国周边国家与中国对立;或宣扬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企图制造中国内乱,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反映了西方尽管看到中国的发展进步,但基于国家利益,并不愿中国崛起的心态。(2分) 说明:每一层6分,答对两层可给满分12分。每一层观点2分,说明4分。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名词解释
  • 下一篇: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三12月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