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城市规划管理若干技术规定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建设用地 ........................................................................................................................... 1
第三章 建筑工程管理 ................................................................................................................... 7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管理 ......................................................................................................... 12
第五章 城市绿地和广场 ............................................................................................................. 14
第六章 城市街景及河岸景观 ..................................................................................................... 16
第七章 环境卫生设施 ................................................................................................................. 18
第八章 防灾设施 ......................................................................................................................... 19
第九章 市政管线 ......................................................................................................................... 20
第十章 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利用 ................................................................................................. 21
第十一章 地下空间利用 ............................................................................................................. 22
第十二章 术 语 ........................................................................................................................... 22
第一章 总 则
1.1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辖区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独立工矿区的规划区内从事建设活动的,都应当遵守本规定。
1.3 本规定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二章 建设用地
2.1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覆盖地区且已批准的,其建筑容量指标应严格按照已批准规划确定的指标执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覆盖的地区,其建筑容量指标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条件。
2.2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布局图;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布局图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符合表2.2规定。混合建设用地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相关指标应满足该建设用地主要使用性质的指标要求。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2.2《建设用地可兼容性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划调整的有关规定程序和权限批准后执行。
2.3 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基地面积未达到500㎡的不得独立建设,应与周边地块统一规划,分期建设。
2.4 居住用地住宅建筑密度、容积率不得超过表2.4规定。
- 1 -
居住用地住宅建筑密度、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2.4
2.5 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容量指标已超出控规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
2.6 居住用地开发建设时必须按照相关政策、规范规定配套建设幼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设施、行政管理等相关设施。
2.7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得超过表2.7规定。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2.7
2.8 商业服务设施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应符合表2.8规定。
商业服务设施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2.8
- 2 -
2.9 工业项目所需的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的10%,工业项目建筑系数30%——60%,绿地率≤20%。
各类工业项目容积率按《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进行控制。
2.10 物流仓储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按表2.10控制:
物流仓储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2.10
2.11 普通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间的防护距离应当符合表2.11规定。
普通仓库用地与居住用地间防护距离控制表 表2.11
- 3 -
注:●允许设置(无限制条件);〇可以设置(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置。
- 4 -
注:●允许设置(无限制条件);〇可以设置(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置。
- 5 -
注:●允许设置(无限制条件);〇可以设置(有限制条件);×为不允许设置。
- 6 -
第三章 建筑工程管理
3.1 建筑间距
3.1.1 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间距除应当满足日照、消防、交通、卫生、环保、抗震、工程管线、建筑保护和城市空间景观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同时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3.1.2 刚察、天峻、兴海、同德、贵南、泽库、河南、玛沁、甘德、久治、班玛、达日、玛多、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县的住宅建筑日照应满足不低于冬至日连续日照2小时的标准,全省其他地区的住宅建筑日照应满足不低于冬至日连续日照1小时的标准。有效日照时段满足9:00——15:00。
3.1.3 除西宁市旧区改造项目内新建住宅的日照标准由西宁市另行规定外,全省其余地区的旧区改造项目住宅的日照标准执行3.1.2规定。
3.1.4 幼儿园和托儿所生活用房的日照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小学和中学教学楼、医院病房楼、老年人居住建筑的日照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幼儿园和托儿所的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遮挡建筑冬至日3小时日照阴影线之外。
3.1.5 低层、多层住宅建筑的建筑日照间距,按公式L=i×(H-h)×R(式中:L=建筑日照间距,i=日照间距系数,H=遮挡建筑高度,h=被遮挡建筑居住窗台距室外地面高度, R=不同方位建筑的日照间距折减系数。)计算,同时应进行日照采光分析,满足3.1.2、3.1.3、3.1.4规定。
日照间距系数按表3.1.5执行。
日照间距系数表 表3.1.5
- 7 -
3.1.6 高层住宅建筑日照间距需进行日照采光分析,满足冬至日1小时的日照标准要求。
3.1.7 日照采光分析应单独出具报告,且日照分析软件采用国家认证的软件,参数设置应符合《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GB/T50947-2014)》的规定。
3.1.8 建筑之间有采光要求的,按照日照间距控制,无采光要求的,按消防间距、防火间距控制。
3.1.9 居住区内的组团绿地应满足有不小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 8 -
3.2建筑退让
3.2.1 建筑物退让用地边界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离界距离小于防火间距时,应按防火间距的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的退界距离(附图一),按建筑物日照间距的倍数控制,且不得小于表3.2.1规定的最小距离。
各类建筑的退界距离表 表3.2.1
(二)相邻地块居住建筑已建或者已批准定位的,应根据日照分析确定退让距离。
(三)带住宅的综合楼退界:应根据临近地面居住楼层的日照要求退界,同时应满足该综合楼日照、消防、防火等方面的要求。
(四)当临街相邻地块两个或两个以上建设项目毗邻建设时(仅限于次要朝向),可不按表3.2.1控制退界距离,但各地块应满足各自的技术经济指标限制和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3.2.2 地上建筑物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以及建筑突出物,包括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活动遮阳、雨篷、挑檐等,均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
- 9 -
3.2.3 地下建筑物距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的0.7倍,且不得小于5m。
当界外建(构)筑物、地下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应视建筑结构设计及场地地质情况,加大新建地下建筑后退地界的距离。
3.2.4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不得突出用地红线。
3.2.5 沿城镇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无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低层(含高层建筑裙房)、多层建筑,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如表3.2.5所示。
低、 多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表 表3.2.5
3.2.6 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如表3.2.6所示:
高层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距离表 表3.2.6
- 10 -
3.2.7 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大型建筑,如影剧院、展览馆、大型商场、体育馆、游乐场、车站等,其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按道路主、次、支等级分别不小于15m、10m、8m,并满足停车、回车、人流集散等方面的要求。
3.2.8 道路平面交叉口四周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2.6—3.2.8条规定的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由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同时应满足交叉口行车三角视距控制要求。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