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提示】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

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

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

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

1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4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教学
  • 下一篇:题目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