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改变生活文?图◎李敏
适应低碳时代的绿道建设概观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际绿道建设的4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并详细阐述了绿道网建设规划设计的步骤和重要指标,为各地绿道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2010年初以来,绿道建设成为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各级党政领导日程表上的重要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指出: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我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宜居城乡建设的重点工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长近2000公里的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基本建成。绿道之风吹遍了广东城乡,对珠三角地区的低碳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绿道建设的发展概况
迄今为止,国际上的绿道建设大致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
第1阶段(1867~1900):早期的公园系统游憩绿道
绿道规划建设的源头,可追溯到美国风景园林学家Fredenck
“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fon
14LawOImsfea和他1867年所完成擎Park)通过陶Pa陬SysiemPIannIng)。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a…n万方数据
诺德公园(AmoIdPark)、牙买加公园(Jamalca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fonGarden)以及其它的公园绿地连成系统,长达25公里,在地域上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3个城区,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esEliol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公园系统的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服务范围扩大到6。O平方公里,其间共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第2阶段(1900~1945):景观优先的开敞空间绿道
该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OlmsfedBroihefs,E¨olⅡ和Henrywrighl'代表作有如OlmsfedBroihers所做的波特兰纪念LewIs和CIark的广场和64公里长的绿环规划;酬olⅡ所做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ls)开敞空间体系规划;HenryWr帅l所做的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mT0wn)绿色空间和绿道规划。同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fkway)规划建设,如蓝桥公园道(鼬e酬dgeParkway)等。
第3阶段(1960~1980):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
1960~1970年代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开展,形成3个绿道研究中心和代表性学者。其中,刘易斯(…晒Lewjs,洲ve吲fyofWisconsjn)在威星康斯州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调查制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自然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的两侧,于是就做了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计划(Wjsco旧nH叭a9e计a¨Proposal)。麦克哈格IranMcHarg(Univers耐o{Pennsylvania)在其名著((设计结合自然》(D88咖蚴怕恕肥)中,用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ErvmZube(㈨versi{yofMassachuseffs)所领导的大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研究小组(METLAND),则更加注重
对绿道的定量化研究。1990年,查理斯?莱托(CharIesLjiile)
较完整地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出现了上千个绿道
的规划和实践项目。图片说明1广东增城市绿道2广东省六条区域绿遒走向圉3广东肇庆市星湖绿道第4阶段(1990~2009):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
1990年代后,全球范围的绿道运动进一步蓬勃发展,
出现数千个不同层次的绿道项目,学者们也出版了大量的
研究专著,召集不少关于绿道的学术会议。其中,美国和欧
洲的绿道建设走在前列。特别是美国对绿道的研究与实践
具有开创性,涉及绿道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术、建后管理和
区域协调等诸多方面,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
视角开展研究,从场所层次的社区游憩绿道建设,到市域
层次的绿道网络规划,直至全美的绿道系统规划。美国的
绿道建设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等多功能协调,其中
绿道的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欧洲的绿道规划建设更多地体现在生态保护方面,
建有国家尺度的生态廊道(ecol09icalnefwork)、生境网络
(biofopenefwork)等生态基础设施(ecoI。gica…fras{『uclu『e)。
尤其在英国,野生动物廊道的概念逐渐发展到绿色网络,
强调野生生物线状开放系统的潜在疏导功能,利用绿色景
观途径将城市发展引向接近自然保护的城市规划。1996年
欧洲议会制定了Ⅸ泛欧生态和景观多样性战略》(The
Eur。peanBjoIogIcaIandLandscapePan—Divers耐Sfralegy)为欧洲各国协
调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1998年1月欧
洲绿道联合会EGVvA(EuropeanGfeenwaysAssoc{ation)成立,为
15
万方数据
。奉一■■?■■
欧洲协作进行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跨国绿道系统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协调机制。
在亚洲地区,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港澳地区的绿道建设较为突出,各具特色。其中,日本的相关研究最多,多集中在生态道路(Eco?road)方面。新加坡的绿道网络,是在花园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公园绿带网”计划,用~系列游憩绿带把全岛所有主要的公园绿地连接起来。我国港澳地区依托郊野公园建设的自然游步道,也是绿道建设的良好范例。
2010年2月,广东省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启动省立绿道主线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同时,进一步规划建设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与省立区域绿道主线相联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珠三角的区域绿道主线串联了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例如,位于广州郊区的增城市已建成两条休闲游憩绿道。一条在增江河西岸,从市区至白水寨,全长100公里。南段(荔城街段)增江秀色尽收眼底,莲塘春色美不胜收;中段(小楼路段)仙姑故里,家庙仙桃,小楼人家田园诗意;北段(派潭镇段)观赏瀑布、卧佛、灵山景,体验温泉、漂流、飞碟射击。另一条在增江河东岸,从鹤之洲至湖心岛,市民到此可赏鹤之洲风情,吟咏白湖村岭南水乡,感受正果寺‘‘人间正果”,畅游湖心岛“桂林山水”,其乐融融。增江画廊绿道,以增江为轴展开画卷,让游人充分领略初溪上游的山水风光。
绿道网建设规划设计要点
现代城市的绿道网建设规划一般要基于土地适应性分析,合理确定绿道的选线和节点位置。土地适宜性分析一般采用叠加分析的方法,并运用GIS等现代遥感分析技术将生物保护、市民休闲和生态廊道作为主要因素加以考虑。其中,生物保护的权重值最高。例如:Linehan等人在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上,从传统的分区规划的反向思维进行绿道的规划,包括7个步骤:①土地覆被(Iandcover)评估;②野生动物评估;④生境评估和适宜性分析;④节点分析;⑤连接度分析,运用引力模型等分析节点之间的连接程度;⑥网络分析;⑦评估,多种选择的比较。Conm等人则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绿道规划应包括以下7个步骤:①确定目标;②对需求地区进行评估;③确定潜在的连接通道;④适应性分析;⑤评估可达性,有些绿道尽管有很好的适宜性但缺乏可达性不适合于建设绿道;⑥划定廊道,在需求和连接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若干条可能建设的绿道;⑦评估,对几种可能的绿道在充分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可辩护的规划决策。
在规划阶段解决了绿道网的布局问题后,绿道建设相关的设计指标就成为关键要素。
A.绿道宽度指标
绿色廊道的宽度是绿道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生态廊道的边缘效应决定了其内部及周边的生物栖息地质量、人类利用方式、目标保护物种和廊道的合理长度等。据国外研究文献,绿道网设计可参考的一般生态标准为:最小的线性廊道宽度宜为9米;最小的带状廊道宽度宜为61米;河流廊道的最小宽度宜为15米;带有高地的河流廊道的最小宽度宜为402米:滨水丘陵廊道的最小宽度宜为274米。不过,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绿道而言,其宽度应主要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一般认为,绿道宽度在城市地区最小4.3米、郊区37米、乡村3米;如果能够排除自行车和滑板类使用者,绿道的宽度在城市地区最小3米、郊区2.4米、乡村1.5米;如果在生态廊道中建设绿道,出于生物保护的考虑,应采用尽可能宽的廊道、尽可能窄和非硬质的小径。同时要限制廊道周边的土地利用,尽量采用低密度的开发类型。
B.绿道服务距离Gobsfe研究证实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公里,
万方数据
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不同尺度的绿道在距离衰减方面有所不同,地方性的绿道衰减得较为强烈,而全国性的绿道则要相对弱一些。对于地方性绿道,50%以上的使用者来自8公里范围内;区域性的绿道50%以上的使用者来96~32公里范围内;而全国性的绿道50%以上的使用者来自32公里以外。因此,规划师要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社区中心。社区绿道网还必须考虑老年人群的使用要求,一般建议采用1.6公里的服务半径。
C.绿道路面设计
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沥青铺砌的绿道路面较受欢迎,尤其适合残疾人和带婴儿的人群使用。非铺装路面(如土路、砾石)比较亲近自然,但不适合高强度的使用。绿道路面设计还应考虑坡度的影响,如轮椅和滑板使用者一般要求坡度小于5%,自行车使用者一般要求坡度小于8%,骑马者要求坡度最大不超过10%。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