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
参考书目《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
1. 区域的概念 P1
区域: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方法;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个区域;这种分类指标,是选取出来阐明一系列在地区上紧密结合的多种因素的特殊组合的。
2. 区域研究、区域理论与区域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P4
3. 现代区域研究的特征
■ 多系统特征 ■ 综合性特征 ■ 空间性特征
● 19世纪 霍华德 田园城市 (开始从区域的角度思考城市的发展问题)
评论: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问题。
● 1933年《雅典宪章》功能分区的思想
《雅典宪章》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
评论:在《雅典宪章》的影响下,现代城市规划沿着理性功能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是60年代以前城市规划发展的主流。
●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区域的整体性
《马丘比丘宪章》主要论点是:应把城市扩大到区域去认识去研究,要保护人类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开发;城市不能强调严格的分区,而要努力消除污染和干扰;特别要注意保护环境和生态;要重视历史文化和特色地区等等。
4. 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的可度量性
●区域的系统性
◎区域类型的系统性
◎区域层次的系统性
◎区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
●区域的不重复性
5.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6.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它的作用是与其影响所及的地域范围联系在一起的。 ●城市的职能——经济、政治、文化等职能
经济职能——工业、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旅游等职能
●每一个城市都可以其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职能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发挥其中心作用,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能在多种职能(尤其是经济职能)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的城市或城镇群。
7. 中心城市的含义及作用
●中心城市主要是指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
●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凡是对周围较小城镇的经济活动起到中心组织作用的城市,即为该地区的中心城市。
●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亦受相关区域的资源及其它发展条件的制约。
8.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确定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必须明确城市今后应着重发展和限制的,明确其主要职能在全国或区域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内部合理的经济结构。为此,应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各种区域因素,进行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研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分析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必然要涉及到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城市人口在预测期的机械增减数。有必要先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和预测,然后在合理布局生产力、明确各城镇的职能分工和协调各相关城镇的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确定中心城市或其他各相关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需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类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进行具体的论证应采取何种布局形态。
9.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GNP) ——收入概念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10. 区域规划的发展
●区域规划的思想
· 霍华德的思想
· 盖迪斯(P.Geddes)
· 芒福德(L.Mumford)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898年)
(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
——针对大城市所面对的拥挤、卫生等问题,提出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Garden City)
田园城市的定义: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的学说
关注于人类生态学的领域: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揭示现代城市成长和变化的动力。《进化中的城市》(1915)
盖迪斯对规划的贡献就是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
盖迪斯提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的显著集中。在这些地区,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使城市结合成巨大城市集聚区或者形成组合城市这样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
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把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和它们四周的影响范围。
芒福德(1895—1990)的区域思想
主要著作《城市的文化》(1938)《城市发展史》(1961)
深受盖迪斯的影响,继承了盖迪斯生态学区域论的观点,强调把区域作为规划分析的主要单元,在地区生态极限内建立若干独立自存又互相联系的、密度适中的社区,使其构成网络结构体系。
芒福德倡导城市—区域研究,提出从城市之外更为广阔的地域来研究城市问题。他认为“区域是一个整体,而城市是它其中的一部分”,“真正成功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第一不同要素需要包括城市、村庄及永久农业地区,作为区域综合体的组成部分”。
芒福德还对城市密集地区进一步提倡区域整体观,主张大中小城市的结合,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11. 卫星城和新城的概念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卫星城概念强化了与中心城市(母城)的依赖关系,强调中心城的疏解,往往被视作为中心城市某一功能疏解的接受地,并出现了工业卫星城、科技卫星城等不同的类型,希望使之成为中心城市功能的一部分。
新城:(20世纪40年代中叶)新城的概念更强调其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12. 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
定义以及之间的关系
区域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
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
益最佳的发展总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13. 区域规划的基本形式
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
14. 区域规划的任务 P42
简言之,就是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具体有:
1. 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
本方针;
2. 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3. 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4. 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5. 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 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15. 区域规划的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
编制依据:
i. 区资源条件;2、地区自然条件3、地区技术经济条件;4、国家对地区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要求。
基本原则:1、全国“一盘棋”的原则;
ii. 承认和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iii.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iv. 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v. 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地经济文化建设。.
vi. 国防安全原则
16. 区域规划的类型体系和主要内容 P46
第一大类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第二大类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主要内容: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综合评估;
2、区域工业规划布局;
3、区域农业规划布局;
4、区域人口与城镇体系的规划布局;
1、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布局;
2、 区域电力系统规划布局;
3、 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布局。
17.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均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在地域范围大小和规划内容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方面,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结构;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建设布局的具体落实,并可在落实过程中作必要的修订;
●城市规划的区域分析:区域规划部分内容在城市规划中的渗透。
18. 区位理论与增长极核理论的内容以及在我国的应用
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
增长极核理论:经济空间并不是平衡的,而是存在于极化过程之中。受力场的经济空间中存在着若干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一个中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一定范围的“场”。 P36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