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命名与城市文化建设 小区是一种公共环境,小区的命名不是一件小事,是很重要的,就像生活在一个国家、生活在一个城市,最后生活在一个小区,是整个环境的一个部分,是整体文化环境的一个部分。小区命名反映了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中国的时代是需要彰显民族身份的时代,是需要找到自我的时代。大到国家的河流、山川的命名、城市的命名,小到社区的命名,甚至个人的命名,实际上都是彰显当代人的身份,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实际上都反映在我们的名字上。所以说,名字是大事,如果想显得自己有品位,并不是自己冒充美国人、欧洲人或者其他西方人,而应该表达自己真实的自我,重新跟土地、跟历史、跟真实的自我建立起联系,把名字当作身份证,当作这块地的身份证,以及当成生活环境、生活方向的身份证。
不是这样的,应该说汉语是世界上表达能力最强的一种语言,我们不能说它非得比其他强或者什么,但是它是非常强的。所以,汉字可以表达非常充分的含义,我不认为英文比它的表达能力更强。我刚才讲了,杜牧把自己称为樊川,樊川非常有含义,是河流,把自己的名字和河流融在一起多有意思。我知道美国最早的一个社区名字叫“riverside”,中文就是“河边”的意思,河边居这个名字本身就好,如果非得把它音译,就变得没有意思了。所以说汉字的表达能力远远比现在我们用的洋名音译要高得多。
,我们小区取洋名,是不是也反映了汉字的一些弱点?
改变现状根本在于教育,我说的教育是更大的概念,我们的教育体系是正规的教育,还有媒体也需要教育,我刚才说了,我们的杂志到处都在推销豪宅,而且一般豪宅都是洋名的,都是美国的豪宅比福利山庄,刚才讲了丹凤白露的文化,开发商本身需要推销这个来卖楼,这本身也包含着教育在里面。我们的媒体、电视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客户、教育我们的民众的话,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当然,还有其他正规的教育,正规的教育,很重要的是我们民族的艺术审美的教育,当年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就提出来,审美教育应该像宗教那样,让每个人都能接受这种审美的教育,他当时就提出用审美教育来代替宗教。是不是需要代替宗教是另外一回事儿,我要讲的是民族的审美很重要,在我们的字里行间、在我们的媒体、在我们所有的广告里充塞着都是那种审美品位的话,那整个民族的审美品位是很低下的,如果我们的城市设计、街道广场设计的都像欧洲的巴洛克或者欧洲帝王的建筑的话,那我们的民族品位是在下降的,因为环境决定了人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果整个街道都是罗马柱,我们的生活肯定要追求罗马时代的消费方式、挥霍方式。但是,教育又不是机械的说要回到传统来找回自信,那也是不对的,我们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那是遗产,不是这个时代的,五千年是五千年的事情,秦始皇伟大是秦始皇的事情,康熙辉煌是康熙的事情。所以我们一说国民教育,要提高民族自尊心,动不动就把康熙搬上来、把唐朝搬上来、把汉武大帝搬上来了,这就是一个误区。我们的教育应该找到当代人的自我,使当代平民、当代人民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重新回到日常生活,而不是把人带到西方的帝王、带到中国的帝王那里去,应该根深蒂固的进行城市的启蒙教育、公民教育,公民的身份、公民的义务、公民的责任,使人们回到平等的人的教育,就不会出现我们老向往帝王的生活、老向往贵族的生活。一个民族越先进、越发达,对待平常就会越重视,对待平常人的生活就会越重视。一个时代越告别了帝王时代,越走向科学和民主、平民化的时代,这个民族就会越懂得日常美的重要,街道的美、平常生活的美,而不是打扮成异常的,所谓异常就是别人的、别的地方的。所以,这是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问题,是一种反映。
[网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取洋名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了一种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设和决定了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这个时代,切实从经济上刚开始有能力取洋名,就是说我们刚刚暴富起来,一夜之间大家都开始有钱,但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文化滞后于经济水平,我们就希望找到在文化上跟经济相适应的东西,所以就向往强势国家的文化,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的文化进来的道理。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比较赞同。
[网友]:有一种说法,经济地位决定文化地位,现在取洋名的现象那么普遍,是不是也说明了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屈服或者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征服?
:小区洋名的主要根源:第一,最根本的根源,我大概称之暴富的时代,什么是暴富呢?这是法国人首先取的名字,就是他突然有钱了,但是文化教育没跟上,这种意识形态必然会以拜金主义为导向,就是暴发户时代的典型特征。什么名字反映了你的身份、有钱了,这个名字就是好的。什么是代表先进呢?开放以后,我们往往把西方当成富有的社会,所以起西方的名字就显得居住者的档次很高,中产阶级或者是富有阶级,这是这个时代的反映。中国现在处在边缘地带,就是社会经济处于过渡时期或者是转变时期,这种转变时期就必然会引起这么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为我们100年来一直落后于西方,我们向往西方的生活、向往西方的富有,所以通过名字,名字就反映了我们的期许、价值观和期望。所以,洋名根本的问题是处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过渡时代,从贫穷走向富有、从落后迈向先进,一个社会正在发展的边缘地带,所以我们会向往,会有一个目标,我们把西方国家当成我们的目标。这种情况在西方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比如说美国,美国的发展也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在一个世纪之前,美国人跟中国人一样,它向往欧洲,所以美国的建筑,包括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都是模仿欧洲的建筑,美国小区的名字,像哈佛大学所在地,有个叫剑桥的,用的就是英国的名字,还有牛津,用的也是英国的名字。整个美国东部有个西英格兰地区,好多州都是属于西英格兰地区,都是模仿英国,正因为它的殖民地,他向往当时欧洲贵族的生活和文化,这就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或者希望发展的国家的一种心态,也可以称之为新的殖民文化心态。但这段时间是比较短暂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洋名的时代是非常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为什么呢?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以后,就会有更多的自信,有了更多的自信以后,就会对洋名不屑一顾,实际上我们刚才讲的洋名,在十来年以前比现在还要火、还要盛行,就是把小区用洋名来命名。更早可以追溯到上海滩,上海滩的洋名,上海滩的生活情调,那时候所谓的上流社会好多喜欢用洋名来命名自己的庄园、来命名自己孩子的名字甚至他的住宅。但是因为整个社会已经发展了,那时候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现在已经变成好多大众都能支付得起的生活方式了,所以洋名的时尚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就变得更普遍了,反而更社会化了,本来限制在少数精英手里的时尚,现在变成更大众化的时尚,而这种大众化的时尚也是随着精英文化的推波助澜,看现在的一些时尚杂志,几乎无不在推销一种奢华的居住方式、无不在推销外来的化妆品以及洋装。一方面我们向往着进步、向往着发达,同时反映了我们缺乏自信,这就是洋名的本质,就是刚刚开始富有、刚刚开始发展,我们所向往的生活方式就是西方贵族的生活方式,这是它的本质概念,把西方贵族的文化当成我们应该模仿或者应该学习的文化。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西方生活并不都是这样追求奢华的,它还有更民主的生活、更平民化的生活、更休闲的生活、更自我的生活,那部分我们恰恰没有看到,模仿的是西方贵族的那部分文化,应该说不是先进文化。
[一只穿山甲]:俞嘉宾:“崇洋媚外”是不是一种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意识? 您认为小区起名的
主要根源是什么?
:有两种看法,一个是跟这位网民说的一样,是存在这种状况的,叫洋名。第二种是可能叫起来方便,在外国人比较多的管理下叫这样的名比较方便。个人的取名还是有自由的,还是体现了自己的自由,但是背后反映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我认为私人没有必要责怪。但是它跟社区的名字不一样,社区命名是个公共行为,他会影响一个社会,影响到我们的后代,后代如果在香榭里榭或者是在丹凤白露的名字下成长起来的,我认为就割断了他跟原来这块土地的联系。所以说,小区命名和人的个人命名应该说还有所区别,个人自己的取名更多的是私人行为,其中反映了低级趣味,但是不需要我们干涉。但是,小区的命名需要整个社会干涉,因为它是一种公共的环境。
:事实上这种在名称上崇洋媚外的行为早在一些所谓明星的人身上就开始了。这些人大都有一个所谓英文名,甚至类似日本人的名,并以此为荣。在下看来这都是一种低级趣味。那么嘉宾怎么看呢?
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一种误解,所谓包容是全球化和地域性,这两者是一对矛盾,但同时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尊重自我。当年梁启超说过,民族的身份就是以借他国而致力于大敌。就是所有国家都在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你的身份是何等,就是要通过借他国之力,自己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民族性并不是非得延续古代祖宗的民族,我们说的民族性是要有本身这个时代跟地域特征有关系、跟文化有关系、跟我们的生活本身有关系的。我们讲民族性、讲地域性,并不是讲传统,也就是说现在同样有民族性,现在同样有地域性,我们这块土地的名字叫黄土地,比如说叫黄泥沟,这是跟地域有关。柳宗元把自己叫做柳河东,白居易把自己叫香山居士,这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人物,并不会显示自己有什么落后。我俞孔坚的名字叫“土人”,就因为叫土人,并不会觉得你自己就很封闭,就是个土人,相反因为我叫土人,国际上就知道你是代表着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自我的民族性、地域性就显得更珍贵了。所以,这与开放没有矛盾,反而这个时代更需要以一种坦荡、自信的态度来命名和对待自我,这样反而显示了开放和大度。
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包容的态度,为什么专家和社会各界对取洋名就不能容忍呢?
[俞孔坚]:允许不允许,我今天讲的更希望成为一种审美教育,从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就是要唤起民众的大众意识。不是说从行政手段上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从行政手段上解决这个问题还不是个根本问题,现在很难说为什么、凭什么不让起名字,所以是两个方面。首先,我觉得取这种名字本身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价值观,一种民族身份的缺失。但是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还是表示怀疑,因为一旦形成干预就会涉及到其他问题,我更希望通过媒体、更希望通过社区的文化以及类似这样的交流,让民众以及开发商认识到取这种名字实际上并不雅,并不会给小区带来真正好的品位,相反只能使这个小区与地域割裂、与原来的场地割裂、与它的历史文化割裂,从而使这个小区变得苍白,从而使这个小区显得浮躁、显得没有文化、没有品位,我认为这种文化宣传比通过行政手段更有价值。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