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2)阻聚剂的阻聚机理 i、加成型阻聚剂
与链自由基快速加成,使之转化为活性低的自由基,从而起 到阻聚剂或缓聚剂的作用。
常见的有氧气、硫、苯醌衍生物和硝基化合物等。
? 苯醌
苯醌的阻聚行为比较复杂,可能涉及下列一些加成和 氢转移反应:
25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ii) 苯醌
CH2 CHR + O 苯醌
CH O CH2 CHR O CHR + HO HO CH2 CHR O O
O
CH2 CHR O
O
(17)
生成的自由基由于有苯环的强共振作用而稳定,引发活性低。
极性效应对苯醌(缺电子物质)的阻聚作用有显著影响。
26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 芳族硝基化合物
阻聚机理可能是自由基向苯环或硝基进攻。
(iii) 硝基化合物:硝基苯、多硝基苯
Cl Mn + NO2 NO2 Mn Cl NO2 NO2
(18)
Cl R RH + Mn NO2 (19) NO2
硝基化合物对比较活泼的富电自由基的阻聚效果好。 随苯环上硝基数增多,芳族硝基化合物的阻聚效率增加。
27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 氧
氧具有显著的阻聚作用,氧与自由基反应,形成比较不活泼 的过氧自由基,过氧自由基本身或与其他自由基歧化或偶合终止; 过氧自由基有时也可能与少量单体加成,形成分子量很低的共聚 物。因此,聚合反应通常在排除氧的条件下进行。
(i) O2
R + O2 R O O (低活性) RH R ROOH ROOR 高温 高温 RO + OH 2RO 引发聚合
(20)
因此氧在低温时(<100oC)为阻聚剂。高温时则可作引发剂。
28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ii、链转移型阻聚剂
主要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芳胺、酚类等。
? DPPH
DPPH分子能够化学计量地消灭一个自由基,素有自由基扑捉剂之称。
R O2N R O2N 歧化 NO2 N N H O2N NO2
(21)
· +
N
· N
O2N
DPPH通过链转移反应扑捉自由基后,变为无色,而起始为黑 色,故可通过比色法,采用DPPH定量测定引发剂的引发效率。
29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iii、电荷转移型阻聚剂有氯化铁、氯化铜等
一些变价金属盐可与自由基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反应(即氧化 还原反应),将自由基转化为非自由基,使之失去活性,阻止或 减慢聚合反应。如:
CH2 CH X + Fe3+Cl3 CH2 Cl CH X + Fe2+Cl2
或
(22) H 2+ C CH + Fe Cl2 + HCl X
氯化铁不仅阻聚效率高,并能化学计量地消灭一个自由基,因 此,可用于测定引发速率。
30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二、烯丙基单体的自阻聚作用
在自由基聚合中,烯丙基单体的聚合速率很低,并且往往只 能得到低聚物,这是因为自由基与烯丙基单体反应时,存在加成 和转移两个竞争反应:
.
31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烯丙基单体聚合低活性的原因:
?
?
一方面,单体活性不高且加成反应生成
的链自由基是二级
碳自由基,不稳定,不利于加成反应的进行; 另一方面,由于烯丙基氢很活泼,且链转移后生成的烯丙
基自由基由于有双键的共振作用非常稳定,因此对链转移
反应非常有利。这样,由于链转移反应极易发生,ktr>>kp, 烯丙基单体聚合只能得到低聚物,
?
并且由于链转移生成的烯丙基自由基很稳定。不能引发单
体聚合,只能与其它自由基终止,起缓聚或阻聚作用。
32
高分子化学
3.6 阻聚和缓聚
但是如果双键上有吸电子取代键,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
CH3 + CH2 C O C OCH3 CH3 CH2 C O C OCH3 CH3 C CN CH3 C CN
Mn
Mn
+ CH2
CH2
由于生成的链自由基有酯基和氰基的吸电子作用而稳定化, 降低了链转移活性,其次由于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单体双键 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更易接受链自由基的进攻,即更易进行加 成反应,因而这些单体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
33
1、预习: 4 聚合方法;
4.1 聚合方法基本介绍; 4.2 本体聚合; 2、(1)推导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方程。并说明推导过程 中作了哪些基本假定?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 平方根成反比,是哪一机理造成的。
34
3.7 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3.7.1 本体聚合
本体聚合是单体本身在不加溶剂以及其它分散剂的条
件下,由引发剂或直接由光热等作用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优点:无杂质,产品纯度高,聚合设备简单。 缺点:体系粘度大,聚合热不易扩散,反应难以控制,易
局部过热,造成产品发黄。自动加速作用大,严重时可导致
暴聚。
35
为解决聚合热的导出,工业上多采用两段聚合工艺: (i) 预聚合:在较低温度下预聚合,转化率控制在
10~30%,体系粘度较低,散热较容易;
(ii) 后聚合:更换聚合设备,分步提高聚合温度,
使单体转化率>90%。
也可相反,先在较高温度下预聚合,控制转化率在
一定范围内,然后再迅速冷却致较低温度下缓慢聚合。
36
本体聚合根据聚合产物是否溶于单体可分为两类:
(i)均相聚合:聚合产物可溶于单体,如苯乙烯、MMA等; (ii)非均相聚合(沉淀聚合):聚合产物不溶于单体,如 聚氯乙烯等,在聚合过程中聚合产物不断从聚合体系中析出,
产品多为白色不透明颗粒。
3.7.2 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在溶液状态 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37
生成的聚合物溶于溶剂的叫均相溶液聚合;聚合产物不溶 于溶剂的叫非均相溶液聚合。 优点:
(i)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
(ii)体系粘度低,自动加速作用不明显
;反应物料易输送; (iii)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低,向高分子的链转移生成支化或交联 产物较少,因而产物分子量易控制,分子量分布较窄; (iv)可以溶液方式直接成品。
38
缺点: (i)单体被溶剂稀释,聚合速率慢,产物分子量较低; (ii)消耗溶剂,溶剂的回收处理,设备利用率低,导致成本 增加; (iii)溶剂很难完全除去; (iv)存在溶剂链转移反应,因此必须选择链转移常数小的溶 剂,否则链转移反应会限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 (v)溶剂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39
3.7.3 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是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 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在悬浮聚合体系中,单体不溶或微溶于水,引发剂只溶于单体,
水是连续相,单体为分散相,是非均相聚合反应。 但聚合反应发生在各个单体液珠内,对每个单体液珠而言,其
聚合反应机理与本体聚合一样,因此悬浮聚合也称小珠本体聚合。
单体液珠在聚合反应完成后成为珠状的聚合产物。
均相聚合:得到透明、圆滑的小珠;非均相聚合:得到不透明、 不规整的小珠。
40
悬浮聚合中,分散剂和搅拌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二者将单体分
散成稳定的小液珠的过程可示意如下:
单体
搅拌
分散 不稳定的分散状态 凝聚
无机粉末分散作用
稳定的分散状态
水溶性高分子 的分散作用
41
悬浮聚合分散剂主要有两大类:
(i)水溶性的高分子:如聚乙烯醇、明胶、羟基纤维素等;
(ii) 难溶于水的无机物:如碳酸钙、滑石粉、硅藻土等。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