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创作技法简谈

 

古体诗词创作技法浅谈

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教育科普频道推出后,国人对诗词似乎有了新的认识,各地方传媒与文化刊物也推出了古体诗词的专访。

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活动,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他不能体现出诗人的创作与写作水平,最起码他能吸引广大电视机前观众和跨层次群体对诗词的关注,有了关注才能慢慢培养阅读兴趣,才会有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写作诗词。

说到古诗词,我可以说从明清以后,几乎就没有太多的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供读者欣赏,到了近现代,推崇自由诗,古体诗词虽然创作人数众多,纸媒、网刊也不少,但给读者的印象就是“现代人写的诗词比古代人写的更难懂、读起来更晦涩”。自然,读的人少了,写的人在圈子内自娱自乐,相互吹捧、自欺欺人,也就更加写出不出好的作品来了。

写古体诗词,要像写现代文章一样流畅自然,不流畅自然,宁可不写。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照那些闲得无聊的诗词评论家的标准来看,他根本算不合格的五绝,但却因为清新自然而口口相授、代代相传。自然流畅是文章语言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诗词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诗言志,每一首诗或一阙词都应该有作者想要表达的个人情怀,这种怀情可以是忧国忧民之天下大计,也可以是怀念妻子儿女的家长里短;可以是作怀才不遇之咏叹,也可以是一花一木凋零之悲秋伤月??。

诗言志的“志”,不要简单粗暴地理解为理想、志向,我们的古诗词作者中有一部分人由于时代教育的原因,很容易把诗言志中的“志”理解成单一的理想与报负,一提笔写诗就写成高大上、就开始喊的口号,有人叫这类诗词为“老干体”,我虽然不认同这个叫法,但我确实不喜欢读这类味同嚼蜡的诗词。写诗词的作者只有充分表达出与作身份、地位、教养、生活环境相符合的喜怒哀乐,那么诗词的“诗言志”这一点你才算做到了。

诗词的写法讲究“赋、比、兴”。赋,就是写景状物要用多的笔墨,要细致传神,作为诗词由于词牌格律的限制,“多用笔墨和细致传神”是不可能的,只能靠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语言的提炼来完成了。比如拙作《菊》,描写一株含苞欲放、楚楚动人的菊花的样子,我用了这样的语句“绿叶初长花半开”。

比,是比喻、比拟,让人在诗词的情中自然或不自然地想起另外一件事物,进入另外一层情境中去。有时可以将人物化,有时也可以将物人化,只要表达需要,作者完全可以进入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古诗词解读的两招“小刀法(杨丽芳)
  • 下一篇:春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