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解读的两招——“小刀法”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中学 杨丽芳
谈到“文学类文本解读”的深度,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庖丁解牛》的境界,即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
然而,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解读某一首古诗之“牛”时,未必都能到达“庖丁”的境界。更不要说是引导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出神入化地解读“古诗之牛”了。所以,我们惊羡庖丁神技之余,理应先去掌握一些解读古诗词的小刀法。笔者在此献丑两招。
第一招:建立主客体之间亲密关系的“小刀法”——读。
客体——指文学作品,这里特指古诗词;
主体——指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相当的文学修养和适度的艺术审美能力的鉴赏者;可这里却特指一群各方面都欠缺唯有童真的初中生。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可我们的鉴赏者是缺乏艺术修养的初中生,我们该如何引领他们去亲近古诗词?该如何引导他们去和古诗建立亲密关
系?笔者思索了好些年,目前只找到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是一种呼唤。诵读古诗词,就是呼唤诗词的名字和化作词语的草木,就是呼唤诗词的故事和化作文字的情思。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