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脓毒性休克的诊疗进展

 

实用临床医学2016年第17卷第7期PracticalClinical Medicine,2016,Vol17,No7 ·97·

儿童脓毒性休克的诊疗进展

刘 赟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昌330006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儿童

()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194201607-0097-05

/:.cnki.lcs.2016.07.03710.13764DOIjy  脓毒症在早期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

),应综合征(是创伤、烧伤、感染及休克等临床SIRS危重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诱发脓毒性休克的重要原因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2-

。而在2一[脓毒012年的脓毒症国际指南3中,

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出现,使得脓毒症的致病菌变得多样化(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位居首位)

9]

在我国儿童病原学分布,李斌等[对所在医院近10

年的诊断脓毒症住院患儿68419例研究中得出结 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占主导地位,病原菌前5位依以表皮葡萄球菌为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主)大肠埃希菌、非发酵菌、肠球菌、沙门氏菌,有别于成人。1.2 发病机制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病理过程涉及炎症、免疫、凝血功能及组织损害等一系列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性改变密切相关。1.2.1 炎症

脓毒症炎症的发生与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及炎症细胞严密相关,并由多种信号通路介导炎症的发)()、促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生。1TNFα-α介素(高迁移率族蛋白BIL)1、IL6、1(HMGB1)--等,促炎因子通过促进自由基、缓激肽、组胺等物质的产生,激活补体,加重组织的损伤,这种机制主要、涉及促炎因子,TNFIL1、IL6均属于早期促炎-α--因子,而HMG参与晚B1被认为是晚期促炎因子,))期脂多糖(的致病过程。2抗炎因子:如ILPSL4、-(),转化生长因子-在脓毒症期间,抗IL10、TGF--ββ炎因子的浓度逐渐升高,能抑制炎症反应,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往往由于炎性细胞不能得到有效激活,抗炎因子产生不足,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机体发生免疫抑制,导致脓毒症病情

10]

。3)加重[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单

症定义为存在可以或证实的感染,并伴有感染的全目前我国身系统表现。其中关于儿童脓毒性休克,

3]

的诊疗指南在国际指南[的指导下制定了2015版[4]《。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

第三次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中定义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失调的宿主反应导致危机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这个定义强调感染引发的非稳态这种反应超出直接感染本身的宿主反应的重要性,

5]

。共识进一步对临床诊断标准做出了可能致死性[

序贯性器官功能衰调整并提出了使用SOFA评分(对临床感染可疑病例中进行筛选,而该评分竭评估)

只制定出针对成人评估的定义跟标准,在基层医院儿童感染病人中,SOFA评分2分以上者病死率达

[]

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达410%6-7,0%。由于儿童

生理发育的特殊性,尤其是新生儿,活产婴儿中发生

//其病死率达脓毒症的概率为11000~211000,

[]30%~69%8。

国内儿科专家对儿童脓毒性休克的定义作了一些调整,更早更好地诊断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本文对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是及早干预治疗的基础,性休克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病原

脓毒症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细菌,而在儿童脓毒症的病原学检查中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近年来,随着致病因细菌耐药性不断变化,特别是耐万古霉素金素复杂、

收稿日期:20160616--

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脓毒症早期,T淋巴细

11]

,而减少T胞亚群的选择性缺失将促进病情进展[

淋巴细胞的丢失有利于机体清除病原体,促进脓毒症患者的康复。不同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探讨
  • 下一篇:睿丁英语为什么喜欢长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