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305/j.1007-1334.2007.05.022
??52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41卷第5期SH.J.TCMMay,2007;Vo1.41No.5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探讨
张
帆
朱盛国
李
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0021)
“痰”是抽动症主要的病【摘要】论述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认为肝风内动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理产物。中医临床证型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实证中肝郁化火、肝风内动型,治宜疏肝泻火、镇肝熄风;痰火扰心、肝风内动型,治宜涤痰清心、,凉肝熄风;外感风邪,引动肝风型,治宜疏风宣肺、平肝熄风。虚证中肝肾阴虚、风阳内扰型,治宜滋水涵木、柔肝熄风;肺肾阴虚、虚风内动型,治宜滋养肺肾、熄风止痉、脾虚肝旺,木火刑金型,治宜培土生金、抑木熄风。用药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熄风之品疗效更好。
【关键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辨证施治规律【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334(2007)05-0052-02
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LawsofChildhoodGillesdelaTourtte’sSyndrome
ZHANGFan
ZHUGuo-shengLIYan
Shuguang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sthelaws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ofchildhoodGillesdelaTourtte’ssyndrome.Itisthoughtthatendogenousliverwindisthemainpathogenesis.Phlegmisthemainpathologicalproduct.ThisdiseasecanbedividedintostheniasyndromeandastheniasyndromeinChinesemedicine.Stheniasyndromehasthreepatternsandastheniasyndromealsohasthreepatterns.Besidessyndromedifferentiation,wind-extinguishingherbsareoftenaddedtoenhancetheclinicalefficacy.KeyWords:
Child;GillesdelaTourtte’ssyndrome;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于儿童期比较常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表现为慢(TS)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突然快速、重复的抽动,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病程在1年以上。我院抽动症专科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确立和发扬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笔者总结我院抽动症专科治疗经验,探索本病中医辨证施治规律,介绍如下:
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1“肝风内动”
根据“风胜则动”的原则,不管任何部位的抽动,中医理论皆称为“风”。“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其特性流动急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或上或下,所以临床上当一组抽动症状缓解或消失时又会出现另一组抽动,或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新的抽动症状。风性轻扬,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头面部的各种抽动症状多见。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内风是抽动症发生的重要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因素,也有部分外风引动内风者。
肝,”故本病与肝关系最为密切,肝风内动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同时从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来看,脾伤痰聚,挟肝风上扰走
肾窜则四肢、头项、肌肉抽动;肺金受损,金鸣异常,故喉发异声;
阴亏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头摇肢搐。痰热内蕴,上扰心神,则抽动呼叫。故与心、脾、肾及肺脏有密切的关系。
是抽动症的主要病理产物2“痰”
抽动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学者提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
观点:原发性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主要与非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关[1]。临床观察发现与饮食所伤、感受外邪、情志失调有关,尤其与情志不畅,气郁化火有密切的关系。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母病及子,心肝火旺,均可灼津为痰;肝旺克脾,水湿不运,聚而成痰;子病及母,久病及肾,肾水上泛为痰;外感风邪,犯肺化热,灼津为痰。故抽动症喉中干咳、吼叫、鸟鸣、犬吠或发出“吭吭啊啊、嘘嘘喔喔”声,或秽语詈骂、或随地唾沫等异常发声和行为,以及不少小儿同时喉间如有痰阻,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的“梅核气”症状,均属于顽痰作祟,痰阻气道,梗塞喉间而成。因此,“痰”是抽动症的主要病理产物,肝风挟痰火走窜经络、气道是抽动症的主要机理。3
临床辨证分型
(1962-),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副教授,副主任[作者简介]张帆
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凡病程短、频率高、幅度大、发声抽3.1实证多发性抽动症,动高亢者,多属实证。实证者多为初次发病或复发初期,常因肝郁化火、痰火扰心、外感风邪引动肝风所致。
3.1.1肝郁化火,肝风内动抽动症的环境与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发现,母孕期和出生时不利因素、社会心理应激与TS发病呈正相关,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差异[2]。
从临床观察来看,不少病例是由应激诱发(双亲不和、分离、焦虑、转学、遭受训斥、学习压力过大、母亲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动辄斥责等)所致,更多的则是这些因素增加了抽动症复发或加重病情。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主疏泄,喜条达。责罚训斥、学习压力,皆可因精神刺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第41卷第5期SH.J.TCMMay,2007;Vo1.41No.5??53
激、情志抑郁而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引动肝风而致抽动。该型患儿都有明显的情志不畅的病因,脾气暴躁,急躁易怒,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等抽动症状幅度大而频繁有力,异声高亢,多在发病初期,伴有便秘,溲黄,唇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用疏肝泻火、镇肝熄风的方法,以千金龙胆汤加减施治,龙胆草、夏枯草清泻肝经实火,柴胡、郁金解郁,珍珠母、全蝎镇肝熄风为主要组成,黄芩、连翘加强泻火,胆南星、远志豁痰宁神。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病久复发者,加赤芍药凉肝活血,使许多因情志因素郁而化火所致的抽动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时这些患儿经药物治疗后情志畅达,防止了其因抽动诸症渐趋严重而伴发各种行为问题的发生。
化火生风、生痰,风火3.1.2痰火扰心,肝风内动五志过极,
痰胶结,上扰心神,引动肝风,则有突发吼声,流窜经络而表现多发性抽动症状。见头面、四肢、躯干肌肉抽动频繁有力,喉中痰鸣,怪声高亢,或骂人,睡眠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涤痰清心、凉肝熄风,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清心泻火,半夏、陈皮燥湿化痰;远志、胆南星、枳实涤痰顺气;加用钩藤、石决明凉肝熄风。
有一部分患儿3.1.3外感风邪,引动肝风临床观察中发现,
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多发性抽动症状,或致原有的多发性抽动症复发、加重,用疏风宣肺、平肝熄风的方法,在治愈上感的同时,抽动诸症也随之消失。小儿肺为娇脏,卫外不固,感受外风亦能引动内风,往往风动则火生,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抽动乃作。该型患儿临床上以头面部的各种简单性抽动为主,如眨眼、皱眉(挤眉)、眼球转动、奴嘴(撅嘴、歪嘴)、伸舌、摇头、点头、嗅鼻(翘鼻、吸鼻、耸鼻)、耸肩等,抽动的频率、幅度、异声皆比前两型轻,常仅有1~多伴有咽喉红肿,声嘶,3个抽动症状,或时有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弦数等风热上扰的症候特征。治疗采用桑菊饮加减,以桑菊饮为主方,加赤芍药、钩藤、僵蚕、全蝎、生龙齿等,内外风除,则抽动自平。我院抽动症专科2005至2006年收治的100例抽动症病例中,有19例为此型。有研究表明链球菌感染和免疫性疾病与TS的发病有关,链球菌感染后2~随即出现TS症状[3]。说明外感风邪,引动肝风,3周,
乃致抽动,可能是一些抽动患儿的最初和复发的病理表现之一,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观察研究。
病程长,频率低,幅度小,抽动无力,3.2虚证TS反复多年,
发声抽动低弱者,多属虚证。虚证多见于素体肺脾肾不足,体质柔弱者,在剧烈、高频、多发的抽动症状得到控制后,或多发性抽动症时作时止时,常见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脾虚肝旺。
乃先天之本,育一身元3.2.1肝肾阴虚,风阳内扰肾为水脏,
阴元阳。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肾同源。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肾精亏虚,真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阳失潜,浮阳上越,阳亢风动;又肝主筋,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虚风内动。这些患儿除有眨眼等头面部简单运动性抽动外,多有摆臂、扬手、握拳、顿足、后仰、单脚跳、模仿他人动作等复杂运动性抽动。伴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舌红光剥,脉细数无力。故治宜滋水涵木、柔肝熄风,杞菊地黄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治疗。
水不涵木,虚风内动,3.2.2肺肾阴虚,虚风内动肺肾阴虚,
虚热内生。虚热上炎,挟风内扰,抽动乃作。临证见一些抽动症患儿鼻、咽干燥不适,咽喉燥痛,常有鼻部小幅度不自主抽动,清嗓声,吭吭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质嫩红,少苔,脉沉细。以滋养肺肾、熄风止痉的方法,采用百合固金汤加减,以百合、
熟地黄滋养肺肾,白芍药、赤芍药柔肝凉肝,麦冬、黄芩润肺清
热,辛夷、僵蚕熄风,共奏滋养肺肾、熄风止痉之功,常收到良好的疗效。
3.2.3脾虚肝旺,木火刑金临床观察发现,TS反复多年和素体脾胃虚弱的一些初次发病的患儿,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同时,伴有面黄、纳呆、时有便溏、多汗、反复感冒等脾虚肺弱的证候特征。从五行学说分析,土虚不生金,金弱不能克木,则木亢风动而抽动。故采用培土生金、抑木熄风法,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土旺则金强;半夏、陈皮运脾化痰;夏枯草、珍珠母抑木;制南星、远志除化痰浊;天麻、全蝎、僵蚕熄风,共奏培土生金、抑木熄风之功[4]。
根据药理文献报道,僵蚕、白芍药、钩藤、全蝎等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镇静作用,或对过度兴奋的肌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因此在上述各型辨证施治的同时,选择
又因“痰”是抽动症的主要病理产1~3味熄风之品则疗效更佳;
物,肝风与痰火胶结是抽动症的主要发生机理,故常选用南星、远志等豁痰之品。4
体会
儿童的抽动症比较常见,近年有增加趋势,大约有15%的儿童在一某阶段会出现这一问题[6],且有报道难治性病例增多[7]。临床不少医生把这些儿童的表现当成“坏毛病”,或诊为“沙眼”“结膜炎”、“咽炎”、等;或认为本病“可自愈性”,由此而延误治疗,导致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为终身疾患,给儿童心身带来严重伤害。
本病的治疗提倡早治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等。氟哌啶醇是最常使用的药物,但因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等副作用,许多儿童不能坚持用药,影响了疗效。
分析我院抽动症专科2005至2006年中100例抽动症病例,男孩发病明显多于女孩,临床以实证为多。初发者多为实证,高频和大幅度抽动症状控制后,或病久、复发者,多表现为虚证。实证以肝郁化火、肝风内动型多见,虚证以脾虚肝旺、木火刑金型为多。春季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常引起多发性抽动症复发、加重。纯中药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案对轻度、中度的抽动症患儿有良好的疗效,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整体调整的特点。症状严重者,加用氟哌啶醇或泰必利等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参考文献:
[1]吴家骅.抽动障碍的分类、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J].中国实用儿
科杂志,(4):2002,17196.
[2]静进.多发性抽动症的神经心理学特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
(4):17199.
[3]俞淑敏.多发性抽动症病因探讨[J]增刊:.中国医师杂志,2004,106.[4]张帆.培土生金抑木法治疗小儿抽动症30例[J](6):.四川中医,2006,24
69.
[5]张骠.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治特点及其研究述略[J].江苏中医
药,(9):2004,251.[6]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62.[7]郑毅.抽动障碍新观念及诊疗进展[J](2):.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
111.
编辑:王虹
收稿日期:2007-01-10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