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故乡的桂花雨》教案

 

8.故乡的桂花雨

【教学构想】

散文重"情",本文也毫不例外地具有这个特点,如何让学生深切领会文章中浓郁的思乡之情呢?最好途径当然就是读了(教师在此之前要通过引言的方式实现学生一定程度上的体验调动),诚如古人所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是不是真的要读上百遍,才能够理解文意?--这样的效率当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了。我们就要学会高效地进行阅读。其中的"钥匙"之一就是把握主旨来进行阅读,或者自己归纳,或者是找到中心句("文眼")。显然,"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就是"文眼"--这也构成了本文的第二个特点,并是不每篇文章都有无需读者刻意概括而直接由其自身提出的中心句。抓住它,以此为依据来体会阅读文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介绍高效的读书方法就自然成为了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再说学生的特点。这个年龄的学生,首先是具有此阶段有的较强的感性思维能力,从而对色彩、构图往往比较敏感的特点,相对应的是,他们也有着理性抽象思维薄弱的不足,那,我们在重抽象问题的设置上,为什么不能扬长避短?--通过步骤的细化,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强项,从而克服不足,取得问题的解决。所以,在对文中"桂花雨"内涵的概括的问题设置中,我有心地对其采取了分步骤的方法。这好比,消化力太弱的人,一口当然吃不下一整个烧饼,但你却可能把它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来吃,虽然慢点,但目的却也能达到了。

其次,他们因为是初生的牛犊,往往有着不怕虎的精神--对传统的、权威的东西也容易产生质疑。你可以说他们肤浅,无知,但谁又能否定,他们因为无知而无畏的同时,容易跳出约定俗成的窠臼,从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能从旧的命题中提炼出新质了?由此,我设置了从当下猜想"乡愁"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题,看看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了。事实证明,他们的表现确实让我很惊喜。在问题的争论中,有关"乡愁"的内涵核心得以了延续甚至强化。 综上所述,本文具有的两个特点--重情感和有"文眼"--让我在教法上注重"读",同时也介绍了联系文旨,尤其是联系"文眼"来提高阅读效率的读书方法;而学生所具有的两个特点,一是感性思维强,而理性思维弱,二是敢于质疑的精神,前者使我注意问题设置的步骤化,后者使我重视对文章的当下思考,设置了这样一道课下思考题:对未来时的"乡愁"的猜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并以此来带动自己的阅读,提高效率的阅读方法。

2.强化分析人物形象的阅读能力。

3.学会挖掘文章内涵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4.拓展学习和在新语境中对问题的重新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的"乡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生活、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托物抒情的写作方式,并学会通过景物描写品味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

3.学会用圈点评注方法来阅读本文。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散文的抒情性决定了它比较其他文体(除诗歌外),更注重朗读。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学会抓关键句尤其是中心句("文眼")的重要性,并由此来确定文中的菁华部分和分析、再创造文中的人物,前者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其后创造性复述的学习板块,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后者的设置除了前者的功能外,也与琦君散文的独特风格--"散文的小说化"--密切相关。最后,尝试从当代人的角度来重新来审视传统的"乡愁"主题,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学习思考的现实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下一篇: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万里长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