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两小儿辩日》教案

 

设计理念

我国近代的古文教学以教读、串讲、背诵为主要方式。其突出特点是注重诵读、注重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其弊端在于容易造成盲诵枯记,压抑学生的个性。我们今天的古文教学应继承传统古文教学中注重诵读、注重积累的特点,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的方式上做一些探索,小学的古文教学尤其需要改进。

教学目标

1.初次接触文言文,对照解释,一字一句地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朗读并背诵全文;

2.弄清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领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教学准备

1.课文原文投影片;

2.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章《〈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教学流程

一、放手自学,初读课文

二、谈话解题,了解文意

教师说四句话让学生分辨对错。这四句话是:

1.《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是孔子写的。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孔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能断定两小儿谁是谁非。

4.两个小孩的话都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在分辨对错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和体裁,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辨"与"辩"两个字进行区分,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古文表达简洁的特点。

三、引导质疑,互助解疑

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讲解"盂"字的字形字义。

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互相帮助,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怎么理解。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小节:要把古文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化难为易。

五、导读第二自然段

日初出:早晨,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边板书边讲解"初"字:这是"刀",这是"衤",这是裁衣服。买来布做成衣服,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开,引申为开始,所以叫做"初"。所以这个"初"字的意思和裁衣服有关。)

指导全班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其中"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这不正是一个物体在远处时显得小而在近处时显得大吗?(这里不能理解为"这不是远的太阳比近的太阳大吗"。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不应该说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而应说远时小,近时大。如果说远的小,近的大,就变成两个太阳了。)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四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其中"探汤"的意思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字古今意思不同。我

们现在的汤是煲出来的,而古时的汤就是热水。)

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七、导读第五自然段

八、导读说明文,了解科学知识

学生朗读上课时发的讲解课文中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解决下列问题:

1.早上和中午的太阳是不是一样大?

两名学生扮演两小儿,教师演孔子,当堂表演这个故事。

小节:读课文就应该这样一句一段地读,一篇一篇地积累。读书一要用心二要记住三要做笔记。要准确地做笔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有争议的地方标出来,当别人说的有道理时,要服从,这是良好的学风。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7《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 下一篇: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