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大纲版高中选修2教案6.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黄淮海平原的范围、组成和地势特点,理解黄淮海平原宏观上平坦,微观上起伏不平的地势特征。

2.了解黄淮海平原上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理解它们是在黄淮海平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3.了解黄淮海平原上中、低产田的分布及其限制性因素,理解中、低产田改造的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黄淮海等区域的农业低产区分布图和相关地理资料,说明低产田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从中分析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情感目标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及治理意义的了解,提高对自然灾害、自然规律的了解,并对我国的土地国情有更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它既是中低产田形成的限制因素,也是中低产田治理中应针对解决的问题,理解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形成原因,是治理中低产田的关键。第二个重点是"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华北平原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也是我国重点的农业区。但其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原因就在于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布比较集中。

●教学难点

"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等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形成中、低产田的影响。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师生互动式的讨论、探究教学

●教具准备

1.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分布图,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组成图

2.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3.自制表格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第六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低产区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我国科学家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所以本单元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就以黄淮海平原为例。下面我们先来了解有关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板书]§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出示投影)"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分布图"

(教师指图讲述)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燕山山脉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除天津外,平原范围并不包括各省市的全部范围。尤其是山东丘陵不包括在平原之内。这里自古有"中原"之称。成因上看,这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地理人教大纲版高中选修2教案9.1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和地理背景
  • 下一篇:10+给我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