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海水运动
第1课时
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引入新课】
1.波浪、潮汐和洋流
(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
(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老师小结:
(1)三种运动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 ②潮汐:白天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
2.洋流的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风海流
(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吗?为什么?
(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
4.密度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
(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深层:地中海→大西洋
(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5)思考:
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
5.补偿流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2)举例:
秘鲁渔场的形成。
本节课的重点是洋流的成因。
【巩固新课】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类
b.洋流是海洋表层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总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洋流的分类及地理意义、分布规律。
2.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教学重点】
1.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系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复习旧课】
1.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2.按成因分,洋流有哪几种?
【引入新课】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神秘而富有挑战性,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讲授新课】
1.表层洋流的分布
(1)展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引导学生据此图风向画出风海流的流向,然后展示洋流模式图。
(2)展示海陆轮廓图,引导学生根据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对洋流流向的影响,尝试画出洋流分布略图,教师归纳小结。
(3)展示洋流分布略图,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并判断:寒流与暖流、逆时针洋流分布、顺时针洋流分布。
(4)总结
副热带海区洋流系统的环流方向与大气运动中的气旋还是反气旋旋转方向一致? 对比:全球大气环流南北半球共6圈,而大洋环流共几圈?(读图思考)
由于南极大陆的存在,南半球的洋流系统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对比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水温。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初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暖流和寒流的概念
(2)暖流的作用: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3)寒流的作用:降温、减湿
(4)寒流和暖流交汇:促进渔场形成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等的形成。
【总结新课】洋流对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巩固新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哪条洋流沿岸干燥少雨,为什么?(2)a、b、c、d四海区何处可能形成大渔场?(3)从a到c海区,画出航海中的最快捷航线。为什么?若该图是太平洋,请说出被利用的洋流名称。
(4)在太平洋中,乙洋流的名称是什么?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 2.预习。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