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通过看图,问学生这里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
二、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默读"自学提示",提出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3、--板书"炼",注意不要写成"练",可结合"锻炼"的本义来理解。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
5、--学习"自学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自己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筛选、归类、整理。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提问经梳理后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
(1)西沙渔人设计的钓钩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3)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一、复习回顾。
1、--西沙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什么叫"机智"、"剽悍"?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2、--讨论交流,理解句子。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重点词语:一叶扁舟,波涛险恶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重点理解:敢于......敢于......敢于,只身、甚至
(3)但西沙渔人偏偏喜欢钓鲨鱼。
a、哪个词语体现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偏偏)
b、鲨鱼很凶猛异常,从哪儿可以看出?
c、指导朗读。
三、深入阅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怎样特殊的钓钩?
(1)"特殊"在哪儿呢?请学生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2)让学生用简笔画试着画画这种特殊的钓钩。
(3)想象说话:从西沙渔人设计的这种特殊钓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西沙渔人是怎么钓鲨鱼的?
(1)四人小组展开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钓鲨鱼的过程。
(2)比较:这种钓鱼的方法与我们平时所见的钓鱼法一样吗?
(3)讨论:西沙渔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可见西沙渔人是怎样的?(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渔人非常机智,你还看出了什么?(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
a、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b、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5)--指导朗读句子。
3、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习导人。
1、--听写词语。
2、--你敬佩西沙渔人吗?为什么?
3、--导人: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西沙少年,他们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几岁时,就相约去钓鲨鱼了?
a、联系自己,谈谈感受。
b、比较童年生活,加深体会。
(3)怎样才会被公认是够资格的西沙渔人呢?
3、--学生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并尝试听写。
三、--布置作业。
1、--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23 神笔马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育"、"应";理解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4、--懂得学了本领要为百姓做事,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洪汛涛))
二、复习"单元提示":
1、怎样默读才会有好的效果?
2、"提示"告诉我们什么默读方法?
3、这样读课文有什么好处?
三、初读课文,初知内容
1、听录音,思考。
2、讨论:
(1)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2)马良用这些神笔干了哪些事?
3、小结。
四、自学字词,检查效果
1、读词。
2、多音字组词:育应
3、字形分析:
犁、浇、套、扇
4、辨字组词:
犁( )旱( )浇( )咆( )
梨( )早( )烧( )饱( )
5、解释词语:
出神、不知不觉、无边无际、咆哮
6、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五、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问题: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1-4自然段。
3、--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明白:马良学画不仅仅是为了穷人,而且是有志气的表现。也正因为马良
有志气,白胡子老爷爷才送给他一只神笔。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复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着急(zhao zhuo)沉着(zhao zhuo)
坚硬(yin ying)浇水(jiao shao)
2、比较形近字组词。
烧()赚()
浇()嫌()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划出相关词句,进行概括,写下来。要求简洁、明了。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参考答案:
(1)用神笔画大耕牛,让它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耕地。
(2)用神笔在监牢里画门、画马,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3)用神笔画水车,让它帮助农民浇地。
2、反馈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10-1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马良又怎样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划出有关词句。
2、列出回答提纲:借机夺笔--画大海--画金山--画船和狂风。
3、小组交流。
说的时候要把大官的所为和马良施计结合起来:大官要马良画画,马良借机夺回了神笔;大官要马良画金山,马良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大官训斥了马良,马良就在海中央画了一座金山;大官要上金山,马良先后画了船和狂风,把大官们送入了--
四、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些什么?让学生说说写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比较,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练习复述课文;完成作业本第3、6题。
一、复习:
1、指名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
2、读描写大海景像的句子。
3、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并校对。
二、比较句子。
1、读课文后面的三组句子。
2、比较并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内容。
2、小结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
四、指导复述。
1、出示复述提纲(各段小标题)
2、听朗读录音,理清叙述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3、自由准备。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3、6题。
24 爆竹声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会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4.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边读边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复述课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语的意思。
2.会边读边思考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
3.初步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民间风俗,了解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谁能说出过年时人们喜欢用哪些方式庆祝节日?
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时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爆竹声声中让人感到浓厚的节日气氛。
出示课题:爆竹声声。
(二)、听录音思考问题。
(三)、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字形。
2、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
3、思考课后问题,找找对应的课文。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提示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2、说说"接触、风俗、延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膨胀(péng zhàng) 瑟瑟(sè sè ) 毕毕(bì bì) 剥剥(bō bō )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同一个意思?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爆竹名称的由来;燃放爆竹的来历;禁止燃放爆竹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带着问题边思考问题边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2、完成口头填空:
爆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最早的爆竹是用( )做的,先( ),再( ),然后竹节( ),竹筒内空气( ),最后竹子( )。
3、讨论,说说爆竹名字的由来;理解词语:竹节、密封、膨胀。
4、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哪两句话说明了爆竹是人们喜爱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理解:震耳欲聋。)读一读哪句话引出了爆竹名字的由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思考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第2、3段,理解"临近、意外、广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懂得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自觉遵守在城市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反馈,订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带课后问题2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
(1)讨论,引导学生理清传说的行文脉络。(怪物偷东西、让人得怪病--意外发现、竹节赶怪物--烧竹节,吓怪物,求安宁。)
联系上下文理解:临近、意外。
(3)轻声读课文,圈出每个过程中的重点词句,准备把传说讲给大家听,要求过程清楚,语句通顺。
(4)指名说,同桌互相说,并评议。
(5)这一段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明令禁止燃放爆竹?
用上"因为......所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你还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吗?简要说一说。
小结:政府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下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的地方没有全部禁止,规定了燃放的日期和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段。
5.作业: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借助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能用"每逢......人们......"的句式仿写句子。
二、教学过程:
1.朗读全文,说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2.出示下表,选择其中一栏完成。
重点句子重点词语
爆竹名字的由来
燃放爆竹的来历
禁止燃放爆竹
3.交流,在书写投影片上写出重点词句。(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当增减。) 重点句:最早的爆竹真是用竹子做的。
烧竹节,用以吓跑怪物,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城市已禁止燃放爆竹。
重点词:锯保留火盆膨胀爆裂就是怪物
怪病意外竹节煮食往山顶逃风俗唐朝
火药容易伤人引发火灾
4.借助重点词句按要求复述课文。
5.照样子仿写句子。
(1)出示例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要燃放爆竹。
(2)"每逢"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半句话和前面的半句话有什么关系?(表示两种情况关系紧密,有规律性。)
(3)说说"每逢什么时候,人们干什么"。
(4)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6.从课文中摘录表示声音的词。
(1)摘录词语,积累词汇,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2)根据摘录的词语,分别说说:(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发出(什么声音)。
板书:
24 爆竹声声
名字由来--燃放爆竹--禁止燃放
( ) ( ) ( )
(括号里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
□ 写信
教材分析
教材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封信,这是二个实例。对学生来说,先看实例再讲写信的有关知识,易于接受,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第二部分是讲写信的格式,包括称呼、正文、祝愿语、写信人姓名和日期等几个要点。第三部分讲信封怎么写,包括写牧信人、写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和贴邮票等几个要点。第四部分是这次习作的要求:信的内容是告诉对方最近发生在自己家里或班级里的一两件事,写好信以后,要把信寄出去,体现了习作训练的实用性。本册第一单元曾有写留言条的习作训练,这是完成本次习作训练的基础。
训练目标
l、懂得写信的实用意义和一般知识。
2、学会给同辈写信,格式正确,叙事清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写信的意义、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难点:把事情叙述清楚。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准备
投影仪一台,书写请假条的幻灯片一张,写有正文内容的
幻灯片2张,书写信封格式的幻灯片一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学习教材部分,使学生懂得写信的意义,学会给同辈写信,知道信的书写格式,叙事清楚。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亲戚朋友,你们平常是用什么方法跟远方的亲戚朋友交流思想的呢?(写信、打电?话或发电报)这次习作训练,就是要学会给同辈写信。(板书课题:《给同辈写信》)
2、读课文第一段,弄清同辈的概念,说说同辈指哪些人。
二、复习留言条。
想一想,留言条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称呼、正文、署名、日期四部分组成)
三、初读书信,与留言条进行比较。
1、自由读第一部分给同辈的信,思考:一封信由几部分组成?写法上与留言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师生讨论,并板书。
称呼
正文
祝愿语
写信人姓名
写信日期
小结:正文后祝愿人家的话就是祝愿语。(用红粉笔板书:祝愿语)这就是与留言条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四、学习书信的格式。
出示幻灯片(书信实例),大家看看这五个部分在格式上是怎样的?
l、这信是谁写给谁?称呼的格式怎样?称呼后还应注意什么?(师生讨论,并板书:顶格、冒号)
2、正文部分格式怎样?(板书:另起一行空两格)
指名读正文部分,想想乐乐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重点写了哪个方面?
小结:信与一般文章不仅格式不同,而且内容也有所不同,
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而信的内容比较广,可以写些什么?
请读懂课文第三段内容。
自由读第三段内容,读后讨论。
然后看幻灯实例小结:这封信中有些是写学校里的事,也有写家里的事,总之,写信可以写一件,也可以写两件,如果内容多,就一方面一方面分段写,要紧的事写在前面。
3、祝愿语的格式怎样呢?先看幻灯,然后读谨课文第四段内容。(读后讨论,并板书:接正文,再另起一行顶格。)最后,教师演示活动幻片,讲清楚另一种写法。
4、写信人姓名和写信日期的格式又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并板书:下行右下方、姓名下。
五、课堂练习。
提供写有正文的信,其余四部分请学生按下面要求补写完整。
4月17日表姐李冬给王明表弟写信。祝愿语请学生自己代写。
六、写作指导。
1.分步指导。
①你准备给哪位同辈写信?
②你要告诉对方哪些事?
③你想知道对方的什么事?
2.按书信的要求将自己要告诉对方的事连起来好好想想,
你准备怎么写?
3.口头叙述要写的信。
评议要求:哪些方面说得好,哪些方面说得不够好,你认为应怎么改?
4.学生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针对板书师生共同总结,然后提醒学生以后无论给谁写信,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称呼和祝愿语有所不同。
板书设计:
给同辈写信
称呼 顶格冒号
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
祝愿语 接正文再另起一行顶格
写信人姓名 下行右下方
写信日期 姓名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部分习作评讲。
2.知道信封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信的书写格式。
二、部分习作讲评。
根据书信的格式和要求进行评价。
三、同桌交流、互改。
四、学生仔细修改、誉写书信。
五、教学写信封。
1、自由读课文中第三部分内容,让学生搞清收信人的邮政编码、详细地址、姓名写在什么地方?寄信人的地址、姓名、邮政编码又写在哪里?邮票贴在哪里?
2、投影出示文中的信封,师生共同讲清信封的书写要求。
并指出收信人地址和写信人地址,千万不要写颠倒,否则就成了"寄不出的信"。 3、写好信封。
六、作业。
把写好的信寄出去。
◎ 练习7
教学目标
1、能确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思;能正确抄写指定的词语;能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2、能根据课文句子填空,体会比喻中喻体的作用。
3、能用自己的话书面解释古诗中的有关句子。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汉字查字典据词定义;能正确抄写指定的词语,能写出"一望无垠"、"神奇"的近义词。
一、学习第1题。
1、审题,明确题意,弄清通过查字典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2、以"新闻"为例,回顾"据词定义"的学习方法。
3、学习独立完成填表。
4、反馈,校对答案,指名说说是怎样选择的,对错误率高的词语要重点分析原因。
5、小结据词定义的方法。
二、学习第2题。
1、审题,明确题意。
2、引导学生自查,谈谈平时作业中哪些字经常写错?错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记住它?(说说并书写)
3、重点指导:绕、裙、陡、垂、瀑。
4、抄写词语。
三、学习第3题。
1、审题。
2、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独立完成,指名在投影片上练习。
4、反馈,订正。
四、学习第4题。
1、审题,明确题目有两部分的要求。
2、独立完成,指名在投影片上练习。
3、交流。
(1)填写的词语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
(2)说说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在句子中的作用。(分别具体地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轮船的颠簸和鸬鹚的威武、整齐。)
(3)比较读句子(去掉像......),说说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能用自己的话书面解释古诗的有关词句;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短文。
一、学习第5题。
1、背诵《古诗三首》。
2、指名说说三首古诗的意思,评议(重点:有否把意思说清楚,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意思是否连贯)。
3、指名读读第5题题目,明确题意,分别说说这三句古诗各是哪首诗中的句子。
4、把诗句的意思写下来。
5、评议(重点评议前后意思是否连贯,意思表达是否清楚)。
二、学习第6题。
1、读题目,明确题意。
2、回顾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3、朗读短文,找出重点词,板书。
天地间珠帘
雨越下越大屋顶像薄烟
房檐珠子、线
地上小溪
4、借助重点词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全班背诵。
5、小结背诵方法。
三、小结。
◎ 练习8
教学目标:
1、会熟练地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会正确使用数量词,能给部分词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2、会修改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句子;会正确地给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3、懂得写好信封的重要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习8
二、逐题练习:
1、第1题:
(1)自由拼读音节,要求拼读正确。(注意"震")
检查交流。
(2)写词语,校对。(注意"巷")
(3)自由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理解词语意思。
2、第2题:数量词与后面的名词有相对固定的搭配关系,是约定俗成的。答案: 一支神笔一幅图画一道金光
一柄利斧一艘帆船一首古诗
一封来信一场比赛一阵狂风
读一读。
3、--第3题:
(1)相对的反义词:
对--错坚持--改正
虚心--骄傲进步--落后
节约--浪费光荣--可耻
(2)我们的家乡从前很贫穷,(现在很富裕)。
祝新提出的建议,多数人表示赞成,(少数人表示反对)。
遇到紧急的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
(3)多种形式读。
4、第4题:
(1)读读例句,说说搭配不当的原因。("生长着树"可以,"生长着花"就不对了。句子中有两种不同的植物:树和花,就应该用各自相适应的词语去搭配。"花"要用"盛开着"去搭配。)
(2)说说哪两个词语搭配不当,应该怎样搭配。
a、电视是看的。
b、--
c、馒头不能喝。
d、轻松的步子"不能"怀着"。
第11 / 12页
5、第5题:
读读短文,想想句子的上下联系,试着加标点符号。
交流答案,说出理由。(投影片)注意顿号、引号的用法。
答案:。、、。,,,。,,,:",,!"
补充练习:
老爷爷给他一支笔说马良你现在有一支笔了记住你自己的话去给穷人画画马良真高兴啊他立刻拿起笔来在墙上画了一只公鸡奇怪公鸡活了它从墙上飞下来跳到窗口喔喔地叫起来原来老爷爷给他的是一支神笔
6、(1)自由读。同桌分角色读。说说信为什么寄不走?(邮票装进信封里;寄信人的地址写在收信人的位置上了。)说说正确的信封写法。
(2)(投影片)说说相声的知识。
同桌或自愿组织表演,选几对同学表演。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