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积攒(zuǎn) 沮丧(jǔ) 情愫(sù) 蹑手蹑脚(nia)
b.晌午(shǎng) 脸颊(jiá) 摩裟(suō) 颐指气使(yí)
c.蜷缩(quán) 休憩(qì) 伛偻(yǔ) 卷帙浩繁(zhì)
d.羊圈(quàn) 荣鹰(yīng) 眩晕(xuàn) 纤尘不染(xiān)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炮兽》节选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 c.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娜塔莎》选自《安娜·卡列尼娜》。
d.《骑桶者》是匈牙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等。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这种行为我们每个领导都应该大胆 ,不能袖手旁观。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干涉 既而 从属 b.干预 继而 从属
c.干涉 继而 归属 d.干预 既而 归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日前,俄罗斯莫斯科州绍尔科沃市行政长官抵达浙江考察,并表示希望借助中俄共同建立的"阿尔法·西吉鲍里斯"国际商务交流中心,向浙江省企业房地产开发服务、建筑工程服务、旅游业服务、物流与仓储服务等。
c.集中国百姓喜爱的卡拉ok及风靡欧美的歌词记忆游戏为一体的、昨晚号称全国门槛最低的音乐互动节目《我爱记歌词》登场。
d.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的,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b.当"康定情歌"飘过时,那冉冉的舞影,便是夏日给人小憩的阴凉,我们的心头一片静谧、惆怅,就像仰卧在康定草原上,看月亮弯弯。
c.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d.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
7.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也不完全是圆形的②我不敢肯定
③在某种光线下面看墙上那个斑点 ④它竟像是凸出在墙上的
⑤使我觉得如果我用手指顺着墙壁摸过去 ⑥在某一点上会摸着一个起伏的小小的古冢 ⑦不过它似乎投下一点淡淡的影子 ⑧就像南部丘陵草原地带的那些古冢 a.①②③④⑧⑦⑤⑥b.③④①②⑦⑤⑥⑧
c.④⑧②③①⑦⑤⑥d.⑦④⑧⑤⑥③①②
二、默写填空题(21分)
8.泰戈尔是 著名的诗人、小说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小说以及其他作品,其中最有名的诗集有《 》、《 》、《 》等。《牲畜林》的作者是 (填国籍)著名作家 ,他用两年时间搜集整理的《 》被认为是《格林童话》以后最出色的民间故事(童话)集。(7分)
9.默写课文的相关内容(8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纵一苇之所知,。(苏轼《赤壁赋》)
(5)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6)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10.语言应用题(6分)
(1)请以"长城"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并用至少两种其他东西对它进行衬托。
(2)请以"长城"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并说明把这一事物比作长城所起的结果。
三、小说阅读欣赏题
(一)阅读《炮兽》的有关章节,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炮手接受这场可怕的搏斗,向大炮挑战。
它突然向汉子扑去。他闪开了。
战斗开始了。一场闻所未闻的战斗。不堪一击的人与无坚不摧的炮进行搏斗,血肉之躯与钢铁怪兽搏斗。一边是盲目的力量,一边是一个灵魂。
这一切都在昏暗中进行,仿佛是模糊不清的神话中的景象。
灵魂是奇异的东西。这尊大炮仿佛也有灵魂,它的灵魂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它虽然看不见,但它仿佛也有眼睛。它好像在窥视人,它诡计多端,至少看上去如此。它在窥测良机。这是一只巨型怪兽,它居心叵测,或者似乎居心叵测。有时这只庞大的蝗虫撞击着炮室低矮的天花板,然后又跌落下来,四轮着地,就像老虎四爪着地一样,接着又继续追逐。而他呢,身体柔软,像蛇一样灵活、敏捷,在这霹雳般的攻击下巧妙地扭动,避免打击。他避免了打击,但船身却在撞击下不断损坏。
大炮身上还留着一小截断了的铁链。这段铁链不知怎么回事缠绕在炮闩纽的螺钉上。链子的一端固定在炮架上,另一端悬空,它在大炮四周疯狂地旋转,使大炮跳得更猛。螺钉像一只手,紧紧挨着这条铁链,于是撞击加抽打,铁拳加铁鞭。大炮周围是一阵令人恐惧的旋风。这条铁链使战斗更为复杂。
然而,那汉子还在战斗。有时甚至是他在进攻。他拿着撬棒和绳子沿着船壳板爬过去。大炮似乎明白了,看穿了诡计,于是逃跑。那人勇敢地追了过去。
......
突然,它朝炮手扑过去,炮手朝旁边闪身,让它过去,而且笑着喊道:"再来一次!"大炮愤怒了,撞坏了左舷的一门炮,接着又像从看不见的投石器上射出的石弹,朝右舷冲过去,汉子闪开了,但有三门大炮倒坍了。此刻,大炮仿佛成了瞎子,不知自己在干什么,背朝着炮手,从后向前冲,撞坏了艄柱,把船首墙上撞出了一条裂缝。炮手躲在楼梯下面,与目睹这一切的老人只隔几步远。汉子举着橇棍。大炮似乎看见了他,不掉头就向后急退,像斧子一样迅速地直扑向他。汉子被逼到船板前,已经到了绝境。全体船员发出了一声呼喊。 这时,一直站着一动不动的年老的乘客冲了过去,动作比凶残的撞击更为迅速。他抓住一袋伪钞,冒着被压死的危险,把这袋伪钞扔到了大炮的轮子中间。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冒险性的动作,即使是一个熟悉杜罗瑟尔的《海炮操作规程》全部内容的人也很难做到。 这袋伪钞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一块小石子可以制止一块岩石的滚动,一根树枝可以改变雪崩的方向。那门大炮踉跄了一下。炮手也抓住这个难逢的机会,把铁棍插进后轮的轮辐条之间。大炮停了下来。
大炮倾斜着。汉子用铁棒一撬,将它翻倒。沉重的大炮四轮朝天,声音像大钟倒坍一样丁零作响,汉子浑身冒汗,用尽力气窜过去,将舵索的活结套在被打翻的怪物的铜脖子上。
11.站着一动不动的"年老的乘客"的一连串动作体现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
12.作者为什么要把大炮比作"炮兽"?(4分)
13.作者在写大炮时运用什么写法来突出大炮的什么特点?(4分)
14.这一部分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一写法有什么用意?(4分)
15.这是小说故事情节中的 部分,如果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小标题,可以取名为。(4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22分)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6."风雨凄迷,山色空濛"一句,写景简洁明了,请分析这一写景句的作用。(6分)
17.写出"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伞"在文中具有什么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目的作用。(8分)
19.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唐代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选择题每题2分,24、25题每题4分,共16分,)
离魂记
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
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
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
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2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宙亦深恚恨(非常,十分)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c.今将夺我此志(强行改变) d.见在舟中(看见)
21.下列句子中的"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家人莫知其状 b.其妻常恩父母
c.何其诡说也 d.或谓其虚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b.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c.其妻常恩父母 d.家人异之
23.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d.陈玄祐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2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25.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4分) 参考答案
1.c(a攒cuǎn b摩娑 djuàn膺)
2.a(b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 c《娜塔莎》选自《战争与和平》 d卡夫卡是匈牙利作家)
3.b 4.c 5.d 6.a 7.b
8.印度 飞鸟集 园丁集 新月集 吉檀迦利等 卡尔维诺 意大利 意大利童话
9.(略)
10.(1)长城像蜿蜒曲折的巨龙,在它面前,xxxxx、xxxxx显得黯然失色(比不上它,没有
它......)。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组成一道钢铁长城,抵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长江抗洪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一道钢铁长城,抵挡住了洪水的泛滥。
11.果断镇定机智
12.此时的大炮和野兽一样都是疯狂、暴怒、无情而又是无法制伏的
13.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大炮凶猛、肆虐、无法制伏的特点
14.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老年乘客的果断、机智和勇敢
15.高潮 制伏炮兽(人炮作战、奋战炮兽)
16.(1)为作品定下悲剧的基调 (2)预示作品的情节将以悲剧收场 (3)为师傅送伞作铺垫
17.徒弟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必须先学做人的道理
18.(1)凝聚了师徒之情 (2)终结了师徒之谊 (3)一把普通的雨伞也可以成为置高手于死地的利器 (4)以雨伞为线索
19.要学会做人,不能失去做人的本性、一心追求名利,做人比学武功更重要
20.c21.c 22.d 23.d
24.(1)从那时到现在五年了,与父母恩断义绝(和父母断绝来往),生在天地之间,有什么脸面一个人活下去呢
(2)出去迎接她,两人完全合为一个,她们的衣服裤子也都叠合在一起
25. 为了让读者信服,作者特意强调这事是真实的,但事实上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的,作为小说是允许作这样的虚构的
附译文:
武则天天授三年,清河郡有个张镒,因为到衡州做官,就在那里安了家。张镒性情简淡好静,少有知音朋友。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长女早年夭折,幼女名唤倩娘,端庄美丽,无人能及。张镒的外孙王宙是太原人士,从小就聪明有悟性,貌美有风仪。张镒非常器重这个外甥,每每对他说:"将来定当把倩娘嫁给你做妻子。"渐渐的,倩娘和王宙各自长大了,他们私下里时时彼此爱慕思念,家人却并不知道。
后来张镒的幕僚中有要去选部的人向张家求亲,张镒就同意了。倩娘听闻此事,郁郁寡欢;王宙知道后也深深怨恨,随即托词说应当调任,向张家请辞去京城。张家劝止不住,于是厚礼相待地送走了外甥。
王宙与舅舅告了别上了船,心中暗暗悲怆。傍晚时分,船行水路穿过山峦几重停在了数里之外。半夜里,王宙正辗转难眠,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赶来,步履非常迅速匆忙,片刻之间就到了船边。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倩娘赤着脚徒步追来。王宙欣喜若狂,抓住倩娘的手问她因何而来。倩娘泣声回答道:"你的情谊是如此厚重,即便在睡梦里我都感应感谢。如今父亲将我许给别人,强行改变我的意愿,而我又知道你对我情深似海不会轻易改变,我前思后想惟恐你杀身徇情,所以不顾性命、舍弃了家人来私自投奔。"王宙听完喜出望外,欢欣雀跃。于是就将倩娘隐匿在船中,连夜船行而去。
两人加速赶路,不出数月就到了四川。又过了五年,两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与张镒更是音信断绝。倩娘思念父母,常常对着王宙哭泣说:"我当年不肯辜负你的情义,背弃了礼仪伦常和你私奔。到如今和双亲隔绝分离,已经足足五年了。可叹我活在天地之下却不能对父母尽孝,还有什么脸面呢?"王宙听了,也为妻子的话伤心,说:"我们这就将要回去,再也不必为远离双亲而痛苦。"于是夫妻二人一起回到了衡州。
等到了衡州,王宙独身一个人先到了舅舅张镒家中,为自己带走倩娘的事谢罪叩头。张镒诧异道:"我女儿倩娘明明卧病家中已经好几年了,你怎么这样胡说呢!"王宙说:"你若不信,可以到船上与倩娘相见!"张镒大惊,忙差家人去看,果然看到倩娘坐在船中,神情怡然
欢畅,见到来验看的家人,还询问说:"我父母可否安泰?"家人惊为异事,急忙跑回来告知张镒。此时内室中卧病多年的女儿也听闻后欢喜地起身,梳妆更衣,笑颜逐开却并不说话。这倩娘走出房中与从外归家的倩娘相遇,两人身型叠合融为一体,就连衣服都是重为一样。 张家觉得这件事终究算是离奇不正,于是隐瞒不说。只有亲戚中偶有偷偷知道的。后来又过了四十年,王宙倩娘夫妇过世了。他们的两个儿子因为孝廉而获取了功名,当了县丞县尉。
我陈玄佑年少的时候常常听说这个故事,或雷同或相异,或有人说是假的。唐代宗大历年末,我遇见了莱芜县令张仲规,他向我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本末。因为张镒是他的堂叔,而他的讲说也十分细致完备,我因此把它记录下来。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