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二)教师准备课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一、 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2、初读课文

师: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开9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吧?

(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读出声音来。)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生: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读)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30万人,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是灾难的样子。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再读。

师:还从哪里读出了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大地震。

生:(读)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3、检查生词

师:周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播放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这是洛杉矶大地震后拍下的照片。高高的地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漂亮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拦腰砸断;这个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街变成了一地瓦砾,束手无策;大地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这幅模样。灾难之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叫做——(课件出示“废墟”一词)

生:“废墟”

师:刚才我们还看到了火光冲天的——(课件出示“爆炸”一词) 生:爆炸

师: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课件出示“瓦砾”一词)

生:“瓦砾”

师:这一课还有一个生字,我们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课件出示“砸”)

生:砸

师:生字学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中的生字词语。

4、整体感知

师: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就在这样的一场大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然后就去一地废墟的儿子的学校救儿子。

师:结果呢?

生:结果他不仅救出了儿子,还救出了儿子的14个同学。

师:说得清楚明白。周老师给你一个建议,如果能够再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个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之后,就冲到了儿子的学校,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

14个同学。

师:父子俩终于又——

生: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

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之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生:他们父子俩是一位了不起的父子。

师:是一位吗?

生:这是两位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再来一遍。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

二、 精读悟情

1、一句话,感受父爱

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课文当中,有许多有关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开始吧!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教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

来阻挡他。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他坚持了很久,我觉得他非常了不起。

生:我觉得这位父亲,他能为儿子付出一切,别人来劝说他,他的回答只是我一定要救出我的儿子。

师:不听别人的劝阻。还有吗?

生:我还从第3自然段看出这位父亲了不起,因为他想起对儿子的承诺,所以他就去兑现他的承诺。

师: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咱们就一个一个地来交流。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

生: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路过的人、消防队长、还有警察,他们都劝了父亲,说说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

生:(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消防队长怎么劝?

生:(读)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警察怎么劝?

生:(读)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师: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这样的三句话。(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师:而且最后两句话还——

生: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生:第一次他说“谁愿意帮助我?”有点恳求的心情。

师:从第一句话里,你读出了恳求。

生:第二句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

师:你是怎么体会的?

生:我是从他问消防队长的话中体会出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师:还有谁给他补充补充。

生: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急切。

师:你们知道消防队员在大地震之后是负责什么工作的吗? 生:是负责救援工作的。

师:所以,见到消防队长—

生:他见到消防队长,以为是来帮助他救儿子的。

师:他以为儿子有希望了,所以,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那样,他的心情是非常的——

生:急切。

师:还有谁愿意说?

生:还有就是警察的话:“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可父亲的回答是:“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回答呀,有一点生气。

师:有点生气?快给我们说说。

生: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你不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学生的发言极富情感,引发热烈的掌声。)

师: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我救儿子。我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生:突如其来,伤害巨大的地震。

师:所以那些人都劝父亲离开。这些人劝阻咱们都能理解,父亲的坚持你能理解吗?

生:能。

师:谁来说说?

生:父亲的坚持表现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爱。

师: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周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当有些人走上前来劝说父亲,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

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焦急地问——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引读)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简直要崩溃了,于是他问道——

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震情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

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被压在废墟下面,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每个父亲都会这样做。

师:你也不会离开?

生:不会。

师:(走到另一生旁边问)你为什么不离开?

生:因为每个父亲都爱自己的儿子,而且我还曾经答应过儿子,说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他在一起。

师: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

生:承诺。

师:原来是这样。我想问这位父亲(师又问另一学生),你为什么不对大家说清楚呢?

生:因为我怕他们不理解我救儿子的急切的心情。

师: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能理解。你为什么不去跟大家说

清楚?

生:儿子还埋在废墟下,假如我去跟他们说清楚,就会耽误几分钟,儿子就会有生命危险。

师:因为我没有时间,我要争取分分秒秒的时间去——

生:救儿子。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三句话。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消防队长劝他时,他焦急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生: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2、一个场景,浓缩坚持的父爱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还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也让他读到了父亲的了不起。那我们就按照他说的,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课件出示句子)请全班男同学来读读这句。

男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有哪些同学都画下了这个句子。

全班齐读。

师:哪句字让你感受到父亲的爱?

生:因为这句话最能体现父亲了不起,父亲完全是用手来挖的,而且这“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人感到他挖的时间很长,很漫长。

师:你读懂了这个“挖”字,请你读。

生读句子。

师:还有谁对“挖”字特别有感受?

生:父亲当时没有任何工具,而且当时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他,这段描写,一是写出时间很漫长,二是写出父亲的辛苦劳累和坚持不懈。

师:体会很深刻,请你读。

生读句子。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在父亲挖掘儿子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动作?

生:他可能会掏,会搬。

生:他可能还会挖,会刨。

生:我认为他可能还会扔。

师:可是,这么多动作,作者只写了一个“挖”字,你能读懂作者的心吗?为什么就只写一个“挖”字?

生:这个“挖”字更能体现出父亲的辛苦劳累。

第11 / 16页

师:一个“挖”字坚持了36个小时,你看出了他的劳累。 生:透过“挖”字,我还看出了父亲是多么真心地想救出他自己的孩子。

生:透过这个“挖”字,我看到这位父亲是用双手来挖的,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他一直在挖,他一边挖一边想,儿子不会有事,他永远跟儿子在一起。

师:透过“挖”字,你看到了父亲的形象,也体会到了他的内心。是啊,一个“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一个“挖”字,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这就是作者的匠心,这也就是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师:他挖了——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作者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同桌讨论讨论。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他挖了很久。

师:体现出时间的漫长。

生:这样写更能表现父亲的坚持。

生:写出了父亲的艰辛、劳累、疲倦。

生:通过这样写,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决心。

师:带着各自的体会,自由练读,你会怎样读这时间的进程? (一生读句子,很急促。)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促?

生:我要读出父亲心里的焦急。

(另一生读句子,语速缓慢。)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缓慢低沉?)

生:因为时间过得那样漫长,父亲那样劳累。

师:都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了不起。还有谁来? (一生读句子,由慢到快,声调逐渐升高。)

师:为什么这样读?

生:这样才能读出我对父亲的崇敬。

(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

师:是啊,那是怎样情景下的36个小时呀?

生:是地震中的36个小时。

师:也许会发生——

生:大爆炸。

师:也许会发生——

生:塌方、余震。

师: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36小时。

师:让我们读一读他艰难挖掘的时间的进程,他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时间就这样在推移,艰难的挖掘还在继续,父亲还是一无所

获,也许他曾经挖出了其他遇难者的尸体,可是这位父亲依然坚持挖了——

生: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我来问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这36小时的苦苦挖掘? 生:是信念。

生: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生:是父亲救出儿子的决心

生:是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师: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父亲。

师:36小时过后,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位父亲。女同学,读。(出示课文片断)

(一个场景,浓缩着厚重的父爱)

3、一个形象,定格父爱的伟大

全体女生读: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就让我们记住这位历尽艰辛,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的形象。男同学,读。

全体男生读上面的语段。

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全班,读。

全班学生齐读。

锛堜竴涓舰璞★紝瀹氭牸浜虹墿锛屽畾鏍兼儏鎰燂紝瀹氭牸浜烘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 下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