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刚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中第33节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第34节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怎么样来理解这两节?我想,“十一五”规划的精神是要管我们今后五年的,大家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个什么状况?有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加快,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等等。也许我今天报告的内容,跟你们每个人具体的工作不见得有很大的联系,有一些可能有一点联系,有一些完全没有联系,但重要的是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胸怀大局。有没有大局大不一样。你对大局的问题了解比较透彻,那么当你面对具体问题特别是创新性问题而且没有政策依据时,你就有可能做出相对比较正确的选择或者决定。

中国的改革走过了20多年,目前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个时期,政策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政策的变化速率很快,或者说政策的创新度高,进步的速度快,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政策的进步过程中,大量的问题甚至是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都是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面对几乎难以预期的复杂情况,怎样才能做好你的工作?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场考验。怎样才能经得起这个改革创新年代的考验,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你胸中有大局,而且头脑清晰,能够认识到整个国家大的形势、宏观的形势,同时了解你这个工作岗位所在的政策领域的历史和现状,这对于把握政策变动的未来趋势就会比较有利,体现在你的具体工作上,就完全有可能创新,也就是创造性地运用你手中的典型,提出新的比较具体的某一工作方面的政策性建议。我的意思是,大家学习一些宏观方面、政策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社会保障历史,会对我们做好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我们今天给大家讲四个问题:一是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二是中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三是中国社会保障的难题;四是中国社会保障的前景。

第一个问题,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保障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体制转轨时期。

先说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9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就非常明确地提出工人的劳动保险问题,要“终身有保障,生老病死有依靠”,而且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新中国成立的时候5亿人口,4亿多是农民,农民人数是最多的,当时在农村推动“土地改革”的政策实际是用土地作为农民的保障,叫做“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后来土地保障的作用开始发生变化,到现在土地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大大减弱了。除了工人、农民,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干部是第三类重要的主体。这三类主体都被组织起来的,形成了企业保城市职工、人民公社保农村社员,机关保国家干部这三个庞大的网络。对应着三类主体、三类组织,保障制度也分为三种:国家干部实行公费福利的制度。公费医疗、公费养老,尤其在计划经济初期的时候,连幼儿园、托儿所都是全免费的。城市职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它跟公费福利不一样,公费福利是国家财政直接开支,劳动保险是由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列支,不管是新企业还是老企业,反正这块钱是国家允许开支的,企业只要把账目列清楚了,给上面报账就行,这个企业列支实际上也是国家保障,因为企业自己没有独立的经营权,无论亏损还是赢利都给国家报账。第三就是农村社员。在土地改革时代农民分到了土地,后来搞合作化运动,合作化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到60年代又并为人民公社,用集体经济和集体福利制度来保障农村的社员。能力强的农民,自己种地可能会比较富裕。搞了集体化合作化以后,不许你冒尖,不许你富裕,大家都一样,要穷一起穷。所以,当时的合作化主要是用集体组织的方式实施对农民的集体控制,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变迁及原因探析
  • 下一篇:浅谈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