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品读《春酒》细节

 

一枝一叶总关情-----品读《春酒》细节

一案例背景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各个学校的校本教研也搞得有声有色。“一人多轮上课研究”这一校本教研的新兴形式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就是由一名教师多次上同一篇课文,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我被确定为我们学校执行这一教学行动的教师。心中甚是忐忑,这注定执教者要接受重重考验,要面对众多同仁批判的目光,要承受源于自身的心理压力。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挑战,退却无疑意味着拒绝进步,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的良机;接受是否就意味着成长,拥有了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呢?最终我打消了种种疑虑,后者战胜了前者。是啊,跳出“闭门造车”的狭隘圈子,去尝试这样一次全新的执教经历,进行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或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跳一跳,达到更高点。毕竟一个能挑战自我,不讳疾忌医的教师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首先我选择了八年级下册的《春酒》来进行这次教学活动。接着便全身心投入到课前准备工作之中,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琦君的人生经历;拜读琦君的其他作品,理解其作品的风格特色。然后一遍遍地读着课文,细细品味着,感悟着,我越来越感觉到它的魅力所在。《春酒》是台湾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思乡是本文的主旨,作者用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诉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是游子笔下的一首“思乡曲”啊!一杯 “春酒”已先醉了我!可是面对这样一篇散

文,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该教学生什么内容?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我思索着,踌躇着,一遍遍地扪心自问:“是什么感动了我?”掩卷沉思,觉得文章最打动人的还是细节,《春酒》一文洋溢着的浓浓思乡情是通过细节来体现的,是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是那些看似随意,于朴实中见真情的点点滴滴。 “一枝一叶总关情”啊!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些细节,在课题“春酒”和主旨“思乡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确定教学目标为: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读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3.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俗人情来表达思乡这一主旨。

二 案例描述

(一)初次尝试

教学目标一旦确定,也就对教学内容做出了选择,于是形成了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共有五个教学环节组成:第一环节以作者的一句话:“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导入课文,营造“思乡”的氛围。第二环节在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离家后的作者想家吗?她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的?2.作者如法炮制自酿的八宝酒究竟有没有“道地家乡味”?为什么?3. 假如找到了真正的家醅,是否就能炮制出具有道地“家乡味”的八宝酒呢?这几个问题的设计用以“抛砖引玉”:即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春酒的“家乡味”?第三环

节让学生以“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 的句式对春酒的“家乡味”作进一步探究,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抓住关键的字词品析,感受细节描写之妙。第四环节以“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这一问题挖掘本文的思乡主旨,感受作者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第五环节则通过介绍、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列举古往今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二)问题产生

初次尝试,投石问路。整节课在我的预设下波澜不惊的完成了。教研室冯老师和本校语文组的老师在听了我的课后,对我的课堂教学也做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针对第三环节“品读精彩语句,感受细节描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认为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够,语言品味浅尝辄止,朗读训练被忽视。

如:一学生找了“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句话,在他说出自己观点,即在这句话里品出了童年的快乐之后,我就介入其中,匆匆收场。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抓住一些如“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还”等关键字词去细细咀嚼,更没有让他们沉浸在朗读的氛围中慢慢感悟,而是迫不及待地让下一位学生找另外的细节。

因为在我眼里文中这样的细节-实在太多,惟恐学生漏下其中一

处,而让教学留下“遗憾”!而学生也确实几乎把所有的细节都找出来了,在这些细节描写里有品尝到节日热闹喜庆的,有品尝到童年天真无邪的,有品尝到乡邻间和睦融洽的,有品尝到母亲慈爱善良的,还有品尝到阿标叔淳朴热情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找了那么多处的细节,真是不易!应该说我的预设目标达到了,可我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似乎我只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语言品味的质量!结果可想而知,在化了那么多时间找细节之后留给学生慢慢品味语言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三)原因分析

在语言品味这一点上无疑是失败了,我对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是由于我的 “贪心”,想把文章的全部内容都在课堂上得以呈现。其次还由于我的“依赖心理”,想让听课的老师们在了解了课文的所有细节后帮我定夺如何取舍。这才导致这一环节内容多、容量大、而语言品味却不够深入的局面,才造成“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受以上两种心理的驱使,让我过多、过早介入其中,无意间剥夺了学生的个人空间,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挥,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而以“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的统一句式让学生谈阅读感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这一切都让教学留下了更大的“遗憾”!——我的课堂并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的确如此,我的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死”的教

案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研讨后我深受启发,《春酒》一文语言清新淡雅,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细细品味语言。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两大关键问题!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带着这些感悟我对第一次教案进行了修改,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教学尝试。

(四) 再次探索

第二次教学针对“品读精彩语句,感受细节描写”这一环节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抛出主问题:“文中的 “家乡味”指什么?你能在文中品出春酒的“家乡味”吗?”之后, 让大家从文中作探究。找一找文中能体现春酒“家乡味”的精彩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抓住关键字词品一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谈一谈。并建议大家,可采用“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的句式谈自己的观点。安排学生先在同桌间合作交流,以活跃思维,做热身运动,在此基础上再在全班作汇报发言。

这节课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活跃。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连平时非常沉默内向的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堂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如个别读、推荐读、比较读、挑战读、示范读、自由读

等,学生参与热情高、兴趣足、效果好。学生们通过朗读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品味语言之美,感悟人生哲理,并有创造性的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主人!下面回放几组精彩镜头:

(五)精彩回放

镜头1:

生1: 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是童真、童趣。我找的句子是“母亲

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醉仙呢!”

师:你能抓住关键字词作具体的品析吗?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品出童真、童趣的。

生1:“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现了我舍不得喝的样子,说明作

者很喜欢、很珍惜那一点点酒。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试一试。(生读)

生2:我觉得最后一句写小花猫添酒的样子也充满了童趣,很可爱。

写小花猫“直添,呼呼地睡,及把它比喻为醉仙”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童年时代很快乐。

师:说得好,此情此景多么令人向往!人和小动物之间也有一种默契,

回忆里充满了温馨的味道。那么大家说说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呢?

生3:轻松、欢快的语气。

师:推荐一位同学读一读。(生推荐读)

师:这里还发生了一次例外,跨门槛是跌了一跤,酒全洒了,这一句

和其他几句的朗读语气一样吗?

生3:不一样,此处要读出一种失望、惋惜的语气。

师:是啊,如此珍惜的酒却全洒了,喝不到了,真让人感到遗憾。哪

位同学再来读读看?(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作点评,他读得怎样?

生:“捏、洒”这两动词最能体现失望、惋惜的情绪,语速太快。 师:能发现这一点,真不错,老师也这样觉得。谁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要用心体会,读出“我”的情绪变化。(生读) 师:觉得他读得好吗?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来挑战他!(生挑战读) 师:好,请大家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细心品味其中的情趣。(生自由读)

镜头2:

生1:我品尝到的“家乡味”是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慈爱。我找的语句

是: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师:你能把母亲对我的关心、慈爱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生读)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样?请一同学点评。

生2:我觉得她读得不好,语速还可以放慢点。

师:对啊,老师也这样觉得,那么重音该如何处理呢?

生2:我觉得“舔、太”都可以重读。另外还要注意停顿。 师:好,要不你试试。(生读)

师:确实读得不错,可是老师觉得“但是你呀”中的“呀”字也很有

讲究,可以把声音延长。老师也想读一读。(师作示范读) 师:其实母亲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一句话:“补气、健脾、明目的

哟!”这句话体现母亲怎样的情态?

生3:得意的情态。

师:母亲为何得意?

生3:母亲酿制了与众不同的八宝酒。因为别人的春酒里没放八宝。 师:此处还可以看出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呢?

生3:母亲是个聪明能干的人。

师:是啊,我的母亲确实兰心慧质,那么母亲的得意劲用哪个字表现? 生3:“哟”字。

师:如果把“哟”字和前面的“呀”字去掉,读读看,效果有何不同?(生自由读)

生4:去掉“呀”字,母亲的话就似乎带有命令的语气,读不出慈爱,却多了一份严厉。

生5:去掉“哟”字,母亲得意的神情也有所削弱。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么朗读时该如何处理语调?

生6:我认为 “哟”字该拖长调(升调)来表现母亲的得意劲。 生7:我不同意这样的读法,这和母亲的个性不符,拖长调(降调)

处理更适合。

师:两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错。朗读时我们要仔细体会、

揣摩语句中所包含的不同情感,读出自己的个性。

镜头3:

生4:“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

才过瘾。” 我在这个句子里,品尝到了乡邻间的和睦融洽。 师:你很善于发现。请抓住关键字词具体说说。

生4:“我”能够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点一下酒”说明邻里之间

关系是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否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今天的我们就很少能这样“放肆”。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能联系实际来谈自己感受,确实,能这样“放

肆”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那么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小姑娘怎么样呢?

生4:小姑娘很讨人喜欢,活泼可爱。

师: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

生4:“靠、点”这两个动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生5:我还从“舔一舔,才过瘾”里感觉到了小姑娘的机灵,可爱,

嘴馋,好象还有一种撒娇的味道。

师:很好,有自己的见解。那么也请你用朗读来体现这一点,要读出

情感,读出味道。

三 案例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语文教学该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此次一人多轮上课的经历,让我尝到了最初那一点点失败的苦涩,也让我品到了最终那一丝丝成功的甘甜。这一不断探索的过程,我获益匪浅,也有颇多感触。

《春酒》一文的语言没有任何雕饰,平淡质朴,但平淡中见隽永,质朴中见真情。“一枝一叶总关情!”语言的美,就在这些枝叶当中,需要通过朗读来品出文章中的深情,品出文字背后的意蕴,悟出文章中的哲理。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敢于将手中的线放开,让学生在广阔的朗读天地中心灵得以自由飞翔。力求让学生做到“用我的声音触摸你的灵魂”!

如:一学生在品到这个句子:“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能创造性的理解“跟蜜蜂似”的这个比喻,他认为这一比喻不但写出了我小时侯很可爱的样子,而且他认为和蜜蜂忙于采花蜜一样“我”也忙于挨家挨户喝春酒,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小姑娘很贪吃这一特性。

又如:在朗读时,一学生认为:“补气、健脾、明目的哟!”这个句子中的“哟”该拖长调(升调)来表现母亲的得意劲,而另一学生则不同意这样的读法,认为这和母亲的个性不符,以拖长调(降调)处理更适合。

这些个性化的朗读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再创造,没有充满个性色彩的朗读,学生就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能养成

独立的审美习惯。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读出自我,读出创见,要贯穿以读为本的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把书面符号变为有声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变为具体的感情,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使文中的人、事、景、物跃然纸上,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拨动学生易感的情弦!

然而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教师的教学必然是有遗憾的,对于已成“历史”的课堂还需要我们去反思,在反思中继续摸索、前行!

补记:第二次执教的《春酒》,被评为校级优质课,并被推荐到市里去参加市级优质课的评比。这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重要任务”。考虑到参加这次市级优质课评比的都是各校很有实力、很有经验的教师,我心里真发虚。但我告诉自己:参与的过程,努力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才是最值得珍惜、最为重要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自己通过这次评比会有更大收获。“恭喜你,沈老师,你的《春酒》在市级优质课的评比中获得二等奖,特别是语言品味这一环节获得了在座评委的一致好评。”当我从教研员冯老师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我很高兴,真的!虽然是个二等奖,但对我来说却是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份收获。蝴蝶必须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高飞。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师,教师也必须在一次次的尝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校本教研主题化,教研活动案例化
  • 下一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