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于园》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

黄鹤楼于园

课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的建筑艺术。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3)体会文章清晰的线索、严谨的结构、丰富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准字音;通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2)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祖国名胜山川,学会欣赏古代建筑艺术,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

(2)学习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难点:

(1)文章是如何以“仙”字贯穿全文的。

(2)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黄鹤楼的诗句导人。

【投影】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导语二 历史上人们将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唯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闻名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其中的《黄鹤楼》。

导语三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看一副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其中的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

1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

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这副楹联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鹤楼的楹联,下面我们就走进黄鹤楼,去领略她的风采。

二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走近黄鹤楼

黄鹤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古楼三层,新楼共五层,共高51.4米,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历代名士如崔颢、李白、自居易、贾岛、陆游、杨嗅、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1700多年来七建七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大火。新的黄鹤楼于1985年6月落成,主楼高51米。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鸥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2.朗读感受

【建议】教师可以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美好的境界。

3.自由朗读

充分利用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读音,不会的可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小组活动

对照投影内容,分小组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和断句)

【投影】

(1)重要字音、字形。

隅(yǔ) 费祎(yī) 憩(qì) 倚(yǐ) 闼(tà) 窥(kuī)

(2)断句示例。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5.我的舞台——读出文章的音韵美

【建议】在这个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读通全文先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对朗读的互相点评以及教师的点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6.讨论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节选部分不到100个字,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点拨】内容非常丰富,写了黄鹤楼的方位、得名由来、登楼所见所感,其中有典故,有景物,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

三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自学寻疑

【学生活动】

(1)充分利用书下注释、工具书以及自己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来疏通文意。

(2)质疑询问:学生交流文章大意,不明白的地方互相提问,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总结。

(3)积累收获。

【投影】

①重要词语。

州城西南隅 隅:角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尝:曾经 憩:休息

2

遂以名楼 名:命名 上倚河汉 倚:靠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巍峨、高标:耸立

四闼霞敞 闼:门 霞敞:高敞

②特殊句式。

遂以(之)名楼。省略句,省略了宾语。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判断句,“??,??也”是判断的标志,这里还带有陈述的语气。 有黄鹤楼者。“有??者”,固定句式,可译为“有??的人”或“有??的地方(处所)”。 ③重要句子。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仙”境探询

【学生活动】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说说这篇写黄鹤楼的文章突出的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个特征来写的?

【点拨】文章突出的是“仙”字。主要从得名原因、巍峨外观、登楼所感三个方面扣住“仙”字。

【提示】这个问题的设置有助于让学生迅速地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理清文章严谨的结构,体会到这篇写黄鹤楼的文章的与众不同之处。

3.咀字嚼词

【学生活动】文言文的语言非常精练,请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并说明理由。

【交流】交流时注重挖掘字词的内涵。

【点拨】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直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登黄鹤楼如临仙境。

4.回味修辞

【学生活动】找出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点拨】本文的对偶手法使用得较多,如“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证据之充足,又如“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这两组对偶句突出了黄鹤楼的雄伟高大。“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形象地描述了登楼观赏景物之情态。

5.感受全文

【学生活动】登黄鹤楼如临仙境,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点拨】“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这是对楼的重要性做了有分量的概括。

6.能力迁移

【补充资料】在《黄鹤楼》结尾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学生活动】作者在文中主要介绍的是“黄鹤楼”,为什么在结尾句中要提到“濑乡九柱”和“东阳八咏”呢?

3

坐窥井邑 井邑:城乡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最:最好、最美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

【点拨】目的是衬托出黄鹤楼之最。

【提示】这个环节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写作手法的感受。

四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出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写黄鹤楼的古代诗文有很多,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可以从内容、构思、结构、写法多个角度进行挖掘,也为将来自己个性化的写作打下基础。 想一想,如果让你介绍黄鹤楼,你将选择什么样的角度去写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于园 4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之”“其”“以”等虚词的甩法。

(2)熟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3)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挽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明确《于园》抓住特征满意描写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和互助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培养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归纳课文中重要虚词的用法,提高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明确《于园》的说明顺序。

二、难点:《于园》抓住特征,诗意描写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投影】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从诗中来看,诗人进到友人的园子了吗?很遗憾,他没能欣赏到满园春色,只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本文的作者却实现了他去于园的愿望,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行踪去欣赏一番这满园景色。

导语二 园林景色与一般的自然山水不同,它们在较为有限的空间中,以人工创造出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生活空间环境,其本身也就是一件体现古典人文理想的艺术小品。扬州的园林在明清也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它能与江南园林相媲美。张岱的《于园》,意境悠远,给人以宛若置身山林之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于园》。

导语三 (老师深情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现在已经成了扬州的城市名片,那么由黄鹤楼来到了扬州,扬州有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岱的《于园》。

二 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多才的张岱

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他在文学上沿袭公安派、竟陵派的主张,反对桎梏性灵的复古主

5

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教学案

义,提倡任情适性的文风。但又不为公安、竞陵所囿,能吸取两家之长,弃两家之短。其作品题材范围广阔,于描写山水景物之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20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张岱文笔活泼清新,不论写景抒情,叙事论理,俱趣味盎然。如《陶庵梦忆》中《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均写得意境极佳。

2.初识于园

瓜洲原有于园,建于明万历年问,该园现设计为园中园,入园为一水面,须经湖心岛才能进入内园。湖心岛以湖石堆叠,幽阴深邃,山洞曲折,上岸经回廊,有大厅,过一两依亭,一面为水,一面可入后园,有一四面厅,后为大型墙山,体现“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的意境。再沿廊往西,是一水榭,与外部西林隔水相连,可望而不可即。于园虽小,但体现曲折幽深,山奇水秀,尽现园中园的精华。

3.初读寻惑

【学生活动】文章篇幅较短,引导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将不能确定读音的字画下来。

4.听读去惑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解决初读中遇到的有疑惑的问题。

【投影】

钥(yào) .

绝壑(hè) .槛(jiàn) .螺蛳(sī) .深邃(suì) .啾唧(jiū jī) ..颓然(tuí) .碧窈(yǎo) .

【提示】让学生先读,接着教师再进行范读,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带着疑惑去听,听得会更加仔细,获得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5.再读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点拨】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6.感知结构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点拨】(1)以实奇;(2)以空奇;(3)以幽阴深邃奇。

三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小试牛刀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一人读一人译,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合作释疑:互相交流自己存在疑惑的词义以及句子翻译,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2.归纳整理

【学生活动】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1)总结重要的词类活用现象。

【投影】

富人于五所园也 园:动词,建筑园子。

非显者刺 刺:名帖,这里作动词,投名帖。

6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柳叶儿》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
  • 下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