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2
1.1本科专业学科门类结构分布合理.........................................................2
1.2本科招生情况及生源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2
二、师资和教学条件...............................3
2.1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3
2.2生师比合理,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4
2.3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较高.................................................................4
2.4教学基本设施齐全,满足教学需要.....................................................5
2.5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7
3.1专业建设.........................................7
3.2课程建设.........................................9
3.3教材建设........................................9
3.4教学改革......................................10
3.5实践教学.......................................11
四、质量保障体系.................................11
4.1教学职能委员会完备...........................................................................11
4.2制度健全,教学运行效果良好...........................................................12
4.3健全督导制度,完善质量监控体系...................................................13
五、学生学习效果.................................14
5.1.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14
5.2.就业数量稳定就业质量优化.............................................................14
5.3.服务基层项目就业成绩显著...............................................................14
5.4.创业教育效果凸显...............................................................................15
六、特色发展.........................................16
6.1积极探索三方协同合作范式,厘清卓越教师培养路径...................16
6.2推进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两汉文化课程体系.........................18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19
7.1本科生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19
7.2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19
7.3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19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区域引领性示范高校。是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以本科教学为主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1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4亿元;图书馆藏书249万册。设有3个试点学部、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现有本科专业82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特等奖2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获批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4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14部,省级重点教材15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8门,高校省级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2项。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31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是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3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学校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江苏师范大学历来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近年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国家级、省级、校院四级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深入开展“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学校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发扬“厚重笃实,艰苦创业”的校园精神,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狠抓师资队伍、专业、课程、教学设备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建设工作,不断充实专业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一大批做出突出成就的校友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1.1本科专业学科门类结构分布合理
学校现有82个本科专业,覆盖十一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学科结构分布合理(见表1.1),构建了文、理、工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表1.1
学科门类专业数量百分比(%)
哲学11.22
法学44.87
工学1923.17
江苏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学科结构分布一览表管理学910.97
教育学67.31
经济学56.10
理学1417.07
历史学11.22
农学22.44
文学1012.2
艺术学1113.41
合计82100
1.2本科招生情况及生源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扩大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2014年学校招生专业(类)为64个,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82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72人,博士研究生4人。全日制本科生占85.40%。
2014年录取新生4266人,其中本一批次文科录取298人,理科录取300人;本二批次文科录取1122人(其中省内778人,省外344人),理科录取1858人(其中省内1394人,省外464人),艺术类录取411人(其中省内190人,省外221人),高水平一级文化单考11人,体育200人,预科班48人,内地新疆班18人;省内共3152人,占总人数的73.89%,省外20个省份共计1114人,占总人数的26.11%;江苏省内文科录取最低分比省控线高17分,理科录取最低分比省控线高22分;录取的4266名新生中,男生1246人,占总人数的29.21%,女生3020人,占总人
2
数70.79%;2014年录取师范生1153人,占录取总人数的27.03%。总体生源分布更趋合理,专业志愿录取率达到91.21%,生源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各专业新生报到情况良好。
二、师资和教学条件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153工程”和“331工程”,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地引进高水平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1结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教师博士化和国际化工程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努力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持与培养体系,汇聚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师资队伍建设的“153”工程和“331工程”正在深入落实,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教师,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积极面向海外高水平大学招聘人才,大力支持校内教师赴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改善学缘结构;通过双聘、特聘、兼职、返聘等多种用人模式优化师资队伍。
截止2014年底,我校共有在职事业编制专任教师142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47.08%(见表2.1);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3.82%(见表2.2);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37.75%(见表2.3)。我校拥有院士量级人才9人(双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级人才5人(全职),“江苏特聘教授”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人,3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7人,“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3人。师资队伍的层次、数量和水平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表2.1
教授
教师总数
1425人数215比例(%)15.082014年专任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副教授讲师人数665比例(%)46.67初级及未定级人数89比例(%)6.24人数456比例(%)32
3
表2.2
35岁及以下
教师总数
人数
1425
453
比例(%)31.78
2014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36-45岁
46-55岁人数比例(%)302
21.19
56岁以上人数71
比例(%)
4.9
人数599
比例(%)
42.03
表2.3博士
教师总数
人数
1425
538
比例(%)
37.75
2014年专任教师学位结构统计表
硕士
人数592
比例(%)
41.54
人数295
学士及以下
比例(%)
20.7
2.2生师比合理,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一批,引进一批,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以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至2014年底,我校生师比为14.47∶1(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计算)。
2.3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较高
学校明确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要求。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凡晋升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主讲过2门及以上本科生主干课程;在岗位聘任中,明确规定教学科研岗的教授必须承担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任务;鼓励教授承担本科生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等教学任务。2014年我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见表2.4和表2.5。
表2.4
教授上课门数
382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比例
课程总门数
3443
上课门数占课程总门数比例%)
11.09%
表2.5
上课教授数
176
为本科生授课教授人数占教授总人数的比例
教授总数215
上课比例(%)
81.86%
4
2.4教学基本设施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2.4.1教学用房状况
截止2014年底,学校现有教学和行政用房面积31.1025万平方米,生均教学和行政用房面积18.57平方米。其中,教室8.7988万平方米,生均5.25平方米;教学实验用房11.8905万平方米,生均7.10平方米;科研用房共计1.4428万平方米,生均0.86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为2.1081万平方米;体育馆总面积为2.3103万平方米,田径、球类运动场10.55万平方米。宿舍面积25.0753万平方米,生均14.97平方米;各类教室实验室、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和教学辅助用房配备齐全,功能完备,满足本科教育的需要。
2.4.2科研仪器设备状况
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以保证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一直致力做到“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五基”(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研究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有利于综合能力与迁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共18个。2010-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5项,2013-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6项。各类功能的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为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截至2014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0272台(套),总值32258.41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93万元。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565台(套),总值4217.13万元。
2.4.3信息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的网络共享程度,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校园网络在原先“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的基础上实现了扁平化改造,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主干链路带宽为10G,桌面接入为100/1000M,信息点的数量达到47000余个,拥有的IP地址资源数已达29000余个。目前,校园内敷设光纤85.7公里,包括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在内的100多栋楼宇全部完成了综合布线并实现校园网络的高速接入,学校四个校区的公共教学区域已实现完全无线网络覆盖。校园网与Internet的连接包括教育网、电信网、移动网,出口带宽达22.3G,并通过IPv6隧道技术接入了CERNET2。学生通过校园网访问校内资源完全免费,这为在线教和在线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应用网络技术,促进教学互动。在学校校园网建设规划中,一手抓扩大网络运行带宽,维护网络稳定运行;一手抓网络技术应用,主动服务本科教学。三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累计投入
5
2400余万元,建成了完全虚拟化的新型云数据中心,为信息化应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开展和深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应用建设,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库、数字校园信息门户等平台,并在门户中启用网上办公、电子邮件、综合教务管理(学生选课、登录成绩、学籍管理)、财务查询、图书馆借阅检索、一卡通查询、数字迎新、数字离校、校园百科、实践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20余个信息系统;学校移动应用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特色鲜明,学校微信门户——江苏师大助手2013年暑期开始正式启用,2014年初又推出微哨掌上校园,极大地方便了全校师生及时便捷地获取学校各类信息和服务;向广大师生免费提供微软正版化软件服务、VPN服务等,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
2.4.4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积极筹措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本科教学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见表2.6)。
表2.62014年本科教学经费投入统计表项目金额(万元)
本科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本科实验经费
本科实习经费42747.864784.561706.61908.55330.35学生人数167461674616746167464229生均经费(元)25527.212857.141019.12542.55781.15
学校除采取持续增长经费的政策外,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优质资源保障本科教学,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学校投入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经费达到9560.61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购费1664.84万元,师资队伍建设经费2876.91万元,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费449.50万元,教学用房维修经费3865.92万元,基本建设经费703.44万元。
2.5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
按照学校目标定位与学科发展的要求,我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服务方式、资源共享与建设等方面做了探索性实践。现已逐步建立起文、理、工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相互补充、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并行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努力创建数字化服务新环境,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集传统与现代信息化服务为一体,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利用率。截至2014年12月底,图书馆共有有纸质图书271.47万册,生均图书2.41册;拥有电子图书274万册;各类文献数据库6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1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外文学位论文43万余篇,外文电子图书27万册,中文学位论文270万篇。
6
2014学年度购买纸质新书2.91万册,电子图书1.12万册,生均年进书量2.41册。每周开放时间98小时,年图书流通量232517册次。2014年图书馆文献数据库使用量达38万人次。其中,中文数据库使用量最大的是CNKI中国知网,约180万余篇,外文数据库使用量最大的是Elsevier数据库,约为15万篇。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在本科教学中,我校能够以新时期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推动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着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014年我校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执行监督。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试行)》,《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程》、《江苏师范大学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江苏师范大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办法》、《江苏师范大学教学事故分类及处理办法》、《关于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通知》、《江苏师范大学教学奖励办法》、《关于实行卓培人才培养动态滚动机制的相关规定》、《江苏师范大学卓越人才培养强化部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江苏师范大学教室管理规定》、《江苏师范大学“1+10”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试行)》等,实现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结合,强化执行监督。
3.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体系更加合理,定位更加准确。2014年学校专业发展的定位是强化基础专业,发展应用专业,扶持新兴和交叉专业;重点建设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群;构建文、理、工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第一,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于我校82个本科专业进行优化整理,完成了全校专业调整方案的制订工作;第二,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4年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高函[2014]8号的文件要求,成功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第三,组织完成了重点专业中期检查报告的报送及省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平台在线填写工作,11个重点专业类全部顺利通过获得良好。详情见附表。
表3.1省级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专业一览表序号
1
2专业名称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在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代码080902080605建设周期2012-20162012-2016
7
表3.2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类)一览表
专业类代是否
码核心
专业是
0601
否是
0401否
否
是
0501
否否是
4
数学类
0701
否否是
5
电子信息类
0807
否否是否是否否是否是
9
地理科学类
0705
否否否
10
机械类
0802
是否是否否
包含专业情况
按目录(修订稿201205)专业名称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物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财务管理会计学物流管理
专业代码060101120210040104040101040106050101050102050103070101070102071101070201080705080701070301070302071001071002090301050302050303070502081201070504081202080202080801120204120203K120601
按现行目录专业名称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自动化财务管理会计学
物流管理
专业代码060101110310S040104040101040102050101050102050103*070101070102071601070201071203*080603070301070302070401070402090301050302050303070702080901070703080902w080301080602110204110203110210W
序号专业类名称
1历史学类
2教育学类
3
中国语言文学
类
6化学类0703
7生物科学类0710
8新闻传播学类0503
11工商管理类1202
8
3.2课程建设
3.2.1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优化课程体系
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通过增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课程,强化实践教学,增加选修课程课时比例等新举措,优化了课程体系,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更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课程的内涵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支撑更加科学和合理。
2014年,学校开设3443门课程,共6370门次,其中公共课90门、公选课95门、辅修课程74门。各学科实践教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经济学:10.21%;法学:14.11%;教育学:11.06%;文学:14.26%;历史学:12.71%;理学:10.76%;工学:17.98%;农学:13.87%;管理学:14.01%;艺术学:12.32%。各学科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经济学:23.12%;法学:28.00%;教育学:24.09%;文学:23.77%;历史学:19.89%;理学:20.90%;工学:17.86%;农学:23.70%;管理学:22.78%;艺术学:11.69%。
在课堂规模上,2014年课堂人数60人以下(包括60人)中小型开课班占总开课班81.70%,实现了以中小型开课班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2.2以培育精品课程为抓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4年学校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精品课程为抓手,全面推动课程建设。第一,建立扶持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精心培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周明儒教授的《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和邢邦圣教授的《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顺利通过整改验收,在“爱课程中心”网站上线共享。第二,开展全英文教学探索与实践,努力打造省级外国留学生教育课程品牌。生命科学学院的《遗传学Genetics》获批2014年江苏高校省级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第三,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重点抓好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推进全校本科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2014年,评选校级课程建设专项11项,其中慕课建设3项,微课建设8项。第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2014年,学校加入深圳大学的UOOC(优课)联盟,学校依托UOOC联盟平台,积极遴选优秀教师,筹划建设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
3.3教材建设
我校继续加强教材建设,推进教材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依据《江苏师范大学本科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苏师大教〔2012〕10号,以下简称《教材管理办法》),从教材规划、教材立项、教材选用、教材订购与发放、教材研究、教材评估和保障措施等各个环节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我校教材建设整体水平。
3.3.1规范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优秀教材
9
根据《教材管理办法》的规定,校、院两级均必须成立教材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各专业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2014年学校继续要求各教学单位在教材选用环节要坚持“选”“编”并举,以“选”为主的原则;强调必修课程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要优先选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教育部专业教指委推荐教材、获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教材、其他高校公认共选的高质量教材以及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鼓励部分专业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
3.3.2加大教材立项力度,打造精品教材
在教材立项环节,我校全面落实教材立项规划,对教材立项给予专项资助,对体现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教材重点投入。2014年学校重点立项建设培养的3部教材,管华教授的《水文学》、方忠教授和张淑美教授的《应用写作新教程(新编)》、胡福年教授的《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含学习指导及实践)(新编)》被评为省级重点教材。通过多年的教材规划与资助,我校涌现了一批起点高、内容新、在本学科领域居领先水平的精品教材,许多教材在全国高校同专业广泛使用,深受好评。
3.4教学改革
3.4.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我校已形成了“352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卓越人才培养模式”、“‘1+10’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模式”和“本科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人才的培养开辟了多样化的新途径。
2014年学校开始实行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包括“专业教学计划”、“人格素养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和“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四部分。该方案充分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质量至上的教育理念,坚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改革方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和结构,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4.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多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工作,为了推动教学研究,学校规定将教学研究成果与学术研究成果同等看待,将教研成果作为评聘职称和教师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对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教学研究项目或荣誉称号给予配套经费或奖励等。2014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规划课题8项;张琪老师及其本科团队申报的《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网络课程获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二等奖;王志军老师的《李凌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当代启示》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特等奖,何靖老师的《接受与突破—ICT在全
10
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发展》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潘天波老师的《艺术教育及其价值:一个IRs理论的迁移》和覃勤老师、闫辉老师的《留学生与中国现代音乐教育》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二等奖,朱丽萍老师、李永锋老师的《产品设计速写手绘训练方法探析》获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三等奖。
3.5实践教学2014年学校拿出200万资助1000个本科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团队活动。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4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共获得228个奖项,其中2014年德国iF设计奖获得iF概念奖Best100;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10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Cup公开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中国大学生软件服务外包大赛三等奖1项;2014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第六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工业设计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五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优秀奖3项;第十四届全国等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第六届“立思杯”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团体奖1项;“则泰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论文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4年第四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生物)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7项;第三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3项;第六届江苏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在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比中,我校有10篇论文(设计)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团队优秀毕业设计1项,获奖率位于全省前列。
四、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历来重视本科生教育,学校党政领导坚持把加强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校党委常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定期研究有关教学问题。学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及各部门、学院领导能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4.1教学职能委员会完备
2014年,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依据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心,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抓好内涵建设,做好新一轮本科教学评
11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