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

南京工业大学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1

目录

序言..............................................................................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4

1.人才培养目标................................................................4

2.专业与规模....................................................................4

3.生源与招生....................................................................6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7

1.师资数量与结构...........................................................7

2.教授为本科生授课.......................................................9

3.校舍与教学规模...........................................................9

4.教学经费.......................................................................9

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

6.图书和信息资源.........................................................1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11

1.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11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2

3.课程与教材建设.........................................................13

4.实践教学.....................................................................13

5.学生国际交流.............................................................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4

1.管理制度......................................................................14

2.组织建设.....................................................................14

3.监督审核.....................................................................15

4.学情调查.....................................................................15

五、学生学习效果..............................................................16

1.应届毕业生毕业和学位授予.....................................16

2.应届毕业生就业.........................................................16

3.学生各类竞赛获奖.....................................................19

4.大学生体育锻炼.........................................................20

5.学生学习满意度………………………………………………………………………….21

6.毕业生满意度.............................................................21

六、特色发展........................................................................22

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改革方略…………………………………………………........22

2.优化专业结构,建设特色专业…………….....…………………….............................22

3.创新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23

4.加强素质教育,拓展全球视野…………………………………………………………23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4

1.主要问题.....................................................................24

2.改进措施.....................................................................25

2

序言

拥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南京工业大学,是

●国家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14所高校之一

●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

●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设有11个学部,29个学院,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3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2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各类学生3万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988人。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滚动支持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

3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5篇。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个。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人、创新奖1人。“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8000余项,科技经费30多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和澳大利亚设立“海外办事处”,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7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合作举办6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外籍专家15人,其中科研型专家5人,语言教学型专家10人。校园里有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百余名海外留学生,极大推动了国际化校园建设。

学校将面向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开拓进取,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稳步迈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工作,始终把本科教学作为立校之本。校、院(部)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工作是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学院(部)党政联席会议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每年均列入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要点中。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围绕这一重大战略转型,新时期本科教学的战略要求是:

●教育理念:育人铸魂,精神成人;教书启智,专业成才

●一条主线: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两项制度:学分制,导师制

4

●三大战略:信息化,协同化,全球化

●四个计划:经典名著研读,学业成果作品化,企业家精神培育,海外高校

游学

5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一贯重视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点和关键,坚持以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正确处理教学和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经费优先教学、政策保障教学、舆论关注教学的良好氛围,保障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坚持人才培养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内涵发展,深入探索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改革培养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育人铸魂、精神成人、教书启智、专业成才”的教育理念,构建“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坚持人才培养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内涵发展,深入探索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改革培养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育人铸魂、精神成人、教书启智、专业成才”的教育理念,构建“素质、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2.专业与规模

2014年学校本科专业有79个(不含专业方向),涵盖了教育部本科专业目

6

录中工、理、管、经、文、法、艺术、医8个学科门类。当年新增专业3个,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见表1)。

表1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科

门类专业数专业名称

勘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

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

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绘

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

药工程、资源环境科学、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乳

品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消防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

程、环境科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

材料与器件工学49

管理学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

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理学7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技术

英语、德语、日语

药学、药物制剂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法学、社会工作艺术学文医学学53222经济学法学

79个本科专业中,其工学专业49个,占专业总数的62.02%;理学专业7个,占专业总数的9%;管理学专业9个,占专业总数的11.39%;文学专业3个,占专业总数的3.78%;医学、经济学、法学专业各2个,各占专业总数的2.5%;艺术专业5个,占专业总数的6.31%。(本科专业结构及布局见图1)学校全日制学历在校生25572人。在校生中,本科生20210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比例为79.03%。

7

图1:本科专业结构及布局

3.生源与招生

生源质量是市场对我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就业质量认可度的集中反映。2014年,我校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为78个,无停招专业,共招收本科生5600人。各批次报考生源充足,绝大部分省区报考分数均有上升。有效实施“启明星计划”新生奖学金,吸引了一部分高分考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

8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校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学校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等学术大师各自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学术梯队,引领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队伍能够较好地满足各项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以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理念全面规划和建设江浦新校区,以集约型、集成式、现代化的理念进行实验室装备的更新和完善,目前江浦校区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精良、装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本科教学基地,各项教学条件生均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的要求。

1.师资数量与结构

2014年度我校教职工总数为2573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21人,有副高级职称735人。学校有专任教师155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0.31%,其中正高级职称314人,具有副高级职称598人,中级职称为608人,初级职称为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69人,占教师总数43.1%;具有硕士学位的710人,占教师总数的45.75%,硕士及以上学位占师资总数的比例为88.85%。专任教师45岁及以下教师10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62%。2014年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培训进修经历的教师有35人,专任教师中有海(境)外经历累计一年以上有505人,占教师总数的32.54%。

生师比。2014年度有专任教师1552人,外聘教师215人,教师折和总数为1659.5人,学生折合总数为29834.7,生师比为17.98。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如图2—图4所示。

9

图2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图图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图

10

图4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图

2.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学校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教授每学年至少主讲一门本科生课程,2014年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77.07%。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门次的比例为14.28%。

3.校舍与教学规模

学校现有3个校区。2014年度,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26932平方米,生均16.69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室面积245483平方米,生均9.6平方米。

教学班规模。2014年学校本科教学班共计6542个,60人以下的班级3043个,占46.51%。

4.教学经费

学校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教学经费的优先投入。在保证基本人员经费的情况下,加大教学投入,坚持教学经费预留和单独划块,教学经费投入持续上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度,本科生专项教学经费610.3811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781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344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支出344元。

11

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014年度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建设点2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2个。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72885万元,生均2.44万元。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经费10480万元。6.图书和信息资源

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是国内化工相关学科文献中心,江苏省工程文献中心十大核心馆之一,是江苏省评估院、省教育厅ESI学科评估中心,“全国化工院校图书馆联盟”核心馆之一。唯一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的在宁省属高校;国内唯一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专利数据中心”的高校;江苏省首批荣获省教育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及“巾帼文明标兵岗”的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由两个校区四个馆组成,分别为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文科图书馆。形成以总馆(逸夫图书馆)为主导、专业分馆为补充的协调统一、布局合理的管理体系和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采用“藏、借、阅、检、研”于一体的开放式管理和运行模式,是江苏省内高校最早采用每周开放7*14小时的图书馆。馆舍面积3.2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000个,年借还量48.9万册。中央空调、通透式大开间,集藏借阅检一体的服务模式,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图书馆馆藏文献种类广泛,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等诸门类。馆藏特色保持了学校以化工、材料、生工、建筑、土木等主要专业特色的馆藏结构。现有纸质文献馆藏量210.81万,当年新增图书6.97万册,电子图书196.4万册,电子期刊35万种,拥有电子数据库共计64个,其中国内知名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23个,国际权威数据库(如:WebofScience、Scifinder、ElsevierScienceDirect)等41个。生均图书量为68.32册。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

学校注重学科专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育本科专业增长点,2014年增设3个新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在省教育厅重点专业类中期检查中,我校化工与制药类、自动化类2个重点专业类获得“优秀”等级,其余10个重点专业类均获得“良好”等级。在积极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同时,注重专业均衡发展,设立校级重点专业建设专项,进一步完善国家、省、校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的构建。各类国家、省部级专业建设情况见表2。

表2国家与省级专业建设情况

类型

国家特色

专业专业数专业名称安全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

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冶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

工程、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勘查技术与

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

机械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

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

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工业工程12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82江苏省重点专业(类)30

13

学校积极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发挥评估认证的促进作用。以国家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抓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两个专业认证工作,这两个专业认证迎评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教育部国家工程教育评估中心的嘉奖。另外,我校建筑学通过了住建部教育评估,安全工程专业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实施了包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交换生计划”、“套餐式课程计划”、“优秀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组建2011学院等在内的多样化培养模式。推进基于模块化课程的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实施优秀生转专业、主辅修和双学位制度。2014年全校有423人参加双学位学习;经过考核、面试和公示共有24名学生转入到新专业学习;2014年我校接收国内8所高校本科生共计94人到校交换学习,涉及27个专业。

(2)一二课堂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创业教育进课堂的同时,在图书馆二楼启动建设14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梦工场”,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百千万计划”。启动了食品学院和测绘学院2个省级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特色优势学科公共基础实验教学、新兴专业等2个中地共建平台的建设。(3)树立全球化理念,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大力开拓境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项目,新增欧洲、台湾项目2项。充分落实学校相关鼓励政策,促进学生扩展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就业、升学质量。在省政府奖学金和我校共同资助下,2014年暑假有66名本科生到哈佛、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访学交流,得到教育厅的一致好评。各类项目派出的交流学生数超过2012年和2013年总和。

(4)拓展学生素质教育,培育自主学习模式

设置经典名著修读学分,启动了经典名著研读计划之“图书漂流活动”,《中国青年报》等多家省内外媒体对此作了报导。制定《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自主学习学分实施办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试行翻转课堂教学、小班化教学模式和学习小组团队学习,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良好学习环境。

14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4考研英语阅读专项冲刺练习及答案(七)
  • 下一篇: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