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

 

目录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2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4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7

第 1 页,共 9 页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简答题

1.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为:

(l)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舞台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其东南濒临浩瀚无边的太平洋,而至西、至西南、至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在这样一个辽阔地域里生息的中华民族,有足够广阔的天地创造自己的文化,演绎自己的历史,它的文化创造无需借助他人的土地。这是造成中国文化亘古独立、长生不灭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文化带有内敛性和保守性的环境因素。

(2)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复杂地貌和不同气候给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巨大影响,人们依据这些条件决定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中国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画面。

(3)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山多水多。高山耸立,千峰竞秀;河湖纵横,百川归海,构成一种气度非凡而又深刻隽永的山水环境。中国地名多因依山傍水而得,体现出中华民族依托山水的内在精神。

2. 道教与道家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案】道教是中国本土上产生的宗教。它正式形成时间晚于佛教。但渊源很早,有原始宗教、巫术和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东汉时出现了奉黄帝和老子为教主的“黄老道”,这是道教的前身。东汉末年的“太平道”是道教早期的派别。

(2)道教与道家的联系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所谓的“道”,也称“大道”。这是从道家那里借来的概念。以老子为教主,认为老子是“道”的化身。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

(3)道教与道家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道家是一种思想学说的代表,是士人道德自我修养的理论基础。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对未知世界的信仰,还有对现实生活中苦难的逃避和自我麻痹。

②理念不同

道家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以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道教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极,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化成。

第 2 页,共 9 页

3.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答案】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表现为: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最早始于西周,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由于古代的学校教育不够发达,教育对象又多半限于官僚贵族子弟,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子女很难入学就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更大了。

(2)家庭教育可以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

旧时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宋代无名氏编)、《千字文》和《幼学琼林》,稍后则是四书五经之类。诗礼之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的专著,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其精华部分在塑造人们的民族文化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起过积极作用;有关尊老爱幼、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勤奋学习、节俭朴素等内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4. 中国的宫殿建筑与陵寝建筑体现了哪些文化意蕴?

【答案】(1)中国宫殿建筑体现的文化意蕴

宫殿是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成为帝王居住和施政的专用场所的。

①从考古发掘知道,远在奴隶社会,供奴隶主居住和使用的房屋,其居住规模就比较大。到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以后,为了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领有天下的威严,宫殿的建筑设计特别追求高大、雄伟、壮丽。它反映了唯我独尊的文化心理,适应了统治万民的政治需要。

②中国封建时代的宫殿建筑,有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其中以殿顶形式及其装饰表现得最为突出。殿顶装饰的各式各样的动物,象征了吉祥安定、灭火消灾、主持正义、剪除邪恶,也是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2)陵寝建筑体现的文化意蕴

一些国君在墓造得如同山陵一样,因而帝王的坟墓就称为“山”或“陵”,加上陵前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寝殿和子孙祭祀用的祭殿等,合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陵寝”。但实际上帝王的陵寝还包括地下宫殿在内。帝王的陵园建筑规模很大,这也是显示帝王的威严和至尊。

第 3 页,共 9 页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简答题

1. 中国文化如何看待玉?玉器的运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中国文化对玉的看法

①玉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中华文明古老悠久,玉器是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代玉器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②玉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的阴阳一元相辅相成,“阳刚与阴柔”就是它的主要内涵。玉的本质正是坚利(阳刚)和温润(阴柔)。因此,玉和玉器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玉的出现和玉器的使用,最早是符合远古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也给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载体。玉最开始除了用作各种佩饰外,还用作部落图腾的标志,)雏刻成“玉龙”、“玉凤”、“玉龟”等。随着奴隶社会的形成,又逐步用来表示等级和权力。儒学出现后,玉被用来承载儒家的伦理道德,使玉成为人格象征。这种美玉载德的思想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结合,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形成“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社会风尚。长此以往,玉及玉器就成了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的文化传统。

(2)王器运用的变化

①中国的玉器发端很早,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己经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形成了主要的礼器,如圭、璧、琼、磺、漩巩、玉衡等。这些玉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精细的制作工艺。

②到了夏、商、周三代,用玉制度愈加完备,适用范围愈加广泛,用玉制作的礼器普遍见于各种礼仪场合。随着西周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社会功能持续加强,体现了当时的政治需要。

③从战国到两汉时期,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由旧日的礼崩乐坏和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发展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确立,商周以来的传统礼制己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制度的变化,反映到礼仪制度上来,就是大型礼器向世俗化逐步发展。由玉制作的礼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各种玉制佩饰出现在人们的身上,如玉璧、玉环、佩剑、带钩等。

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确立了号令天下的凭证是“玉玺”。“六方玉玺”成为最高统治者权利的象征。除帝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玉料篆刻印章。玉器在总体上失去了礼仪功能,转向保护精气和防止尸身不腐的实用功育旨。

⑤东汉以后,玉器的世俗用途更加明显。随着漆器、金银器和瓷器制作工艺的产生,玉器失去原有的独尊地位,雕刻工艺也向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时的玉器己基本上成为艺术、财富和把玩的代名词。玉器从此摘下了高贵、圣洁、无所不能的神秘面纱,走出神权、王

第 4 页,共 9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园林史名词解释
  • 上一篇: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下一篇: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跨文化传播学之中国文化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