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目录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5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8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10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13

第 1 页,共 15 页

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文化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说明: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7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

一、简答题

1. 怎样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

【答案】(1)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以汉字的方形结构和线条变化为基础的

①古人在创造这种方块字的时候,已经融入了中国人对造型美的基本见解,即结构平衡,线条流畅,整齐而有变化,均匀而有对比,这就给书法家提供了施展艺术才能,驰骋艺术想象的天地。

②汉字结构的写实主义和人体本位精神,使汉字本身就具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因素,因此书法家们在挥毫撒墨的时候,完全可以依据这就对美的感受,把存在的天地山川之美以及人物房舍之美与汉字的结构美紧密地结合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时,不仅要了解写书法的人,还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

即运笔取势,力在其中,以笔法的曲直、行滞,章法的虚实、疏密,结构的奇正、主次,显示出“相反相成”的美感。

①“运笔取势”是指起笔要注意“逆”,结体要注意“违”,章法要注意“侧”即形成一定的势态。

②“逆”就是落笔要取逆势,又称“逆锋”,即欲行其右,先行其左;欲行其下,先行其上,这就可以使笔画充满力感。

③“违”就是错杂、多样、变化、参差、互异,即“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但又要“违而不犯”,即不能杂乱无章。

④“侧”就是笔画和章法要多取侧势,因为侧势造成的美更富于变化。

总之,笔画不要雷同,不要呆板,要讲变化,讲互异,还有讲主次分明,叙事相间,刚柔并济,要讲究正中有奇,连中有断,连断自如,开合自成。

2. 中国文化如何看待玉?玉器的运用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中国文化对玉的看法

①玉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中华文明古老悠久,玉器是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古代玉器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②玉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的阴阳一元相辅相成,“阳刚与阴柔”就是它的主要内涵。玉的本质正是坚利(阳刚)和温润(阴柔)。因此,玉和玉器的文化内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正相一致。玉的出现和玉器的使用,最早是符合远古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也给原始宗教信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载体。玉最开始除了用作各种佩饰外,还用作部落图腾的标志,)雏刻成“玉龙”、

第 2 页,共 15 页

“玉凤”、“玉龟”等。随着奴隶社会的形成,又逐步用来表示等级和权力。儒学出现后,玉被用来承载儒家的伦理道德,使玉成为人格象征。这种美玉载德的思想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结合,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形成“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社会风尚。长此以往,玉及玉器就成了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的文化传统。

(2)王器运用的变化

①中国的玉器发端很早,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就己经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形成了主要的礼器,如圭、璧、琼、磺、漩巩、玉衡等。这些玉器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和精细的制作工艺。

②到了夏、商、周三代,用玉制度愈加完备,适用范围愈加广泛,用玉制作的礼器普遍见于各种礼仪场合。随着西周等级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形成,玉器的社会功能持续加强,体现了当时的政治需要。

③从战国到两汉时期,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由旧日的礼崩乐坏和群雄争霸的混乱局面,发展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确立,商周以来的传统礼制己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制度的变化,反映到礼仪制度上来,就是大型礼器向世俗化逐步发展。由玉制作的礼器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各种玉制佩饰出现在人们的身上,如玉璧、玉环、佩剑、带钩等。

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确立了号令天下的凭证是“玉玺”。“六方玉玺”成为最高统治者权利的象征。除帝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玉料篆刻印章。玉器在总体上失去了礼仪功能,转向保护精气和防止尸身不腐的实用功育旨。

⑤东汉以后,玉器的世俗用途更加明显。随着漆器、金银器和瓷器制作工艺的产生,玉器失去原有的独尊地位,雕刻工艺也向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方向发展。这时的玉器己基本上成为艺术、财富和把玩的代名词。玉器从此摘下了高贵、圣洁、无所不能的神秘面纱,走出神权、王权的殿堂,回到普通的世俗世界,还原为世人共同鉴赏的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案】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民族特点,这包括了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

(1)外在特征

①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发展中以远古时代的华夏文化(即后来的汉文化)为核心,同时吸收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②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没有发生中断现象,是一环扣一环向前发展的。

③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吸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有容乃大”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敞开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④多样性。中国文化在统一性里具有多样性,在整体性里具有差异性。

(2)内在特征

大体说来,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但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的内在特征包括:

①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第 3 页,共 15 页

②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同一。

③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追求冒险与刺激,而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情谊。

4. 如何理解中国的多神信仰?

【答案】中国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传统农民以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便造成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宗教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中国人崇尚多神信仰,甚至对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的生存环境产生执著的崇拜。

在中国人的眼中,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有神,即使是做饭烧火的灶头也由灶王爷把守,门口还要有门神爷守护。

从总体上说,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先祖是人的生理纽带,而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第 4 页,共 15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河北经贸大学跨文化传播学之中国文化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下一篇: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中国历史文献学之中国文化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