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目录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8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16

第 1 页,共 23 页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简答题

1. 简述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最适课税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J.S.穆勒提出的“牺牲”理论,此后,庇古等人用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对其做了进一步解释。

最适课税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集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该理论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结构进行分析,即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行为和结果进行合理的征税。

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最适商品课税理论和最适所得课税理论三个方面。

2. 试说明“拉弗曲线”及其原理。

【答案】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如图

图 拉弗曲线

图中横坐标代表税率,纵坐标代表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税率从原点开始为0,然后逐级增加至B点时为税收收入从原点向上计算,随着税率的变化而变化。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函数关系呈曲线OAB状态(抛物线形),当税率逐级提高时,税收收入也随之增加,税率提高至OC时,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即OA;税率一旦超过OC,税收收入反而会呈减少趋势,

当税率上升到

时,税收收入将因无人愿意从事工作和投资而降为零。供给学派把“CAB”区域,即

图中的阴影部分,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越高,税收收入越少。

拉弗曲线阐明的经济含义:

(1)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停滞或下降。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的D点和E点,税收收入是相等的,但D点的税收负担很轻。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

第 2 页,共 23 页

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因此,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3. 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案】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反而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损害了市场效率。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

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有以下诸多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牟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势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日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主要可能发生在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①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

②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投入小足等,这些都是政府干预失效或财政失职的表现。

4. 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答案】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如下: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第 3 页,共 23 页

5. 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答案】(1)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财政支出的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

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是另外一种情形。1995年以前那段时期内,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2)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①经济体制改革之前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原因在改革前和改革后是不同的。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在改革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扮演了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在GDP的分

配上的体现,便是实行“统收统支”制度,既然要“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必然较高。

②经济体制改革之后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调动起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在改革之初,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于是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

6. 简述政府对社会保障市场进行干预的原因。

【答案】政府对社会保障市场进行干预的原因在于:

(1)私人保险面临的“相反选择”问题

所谓“相反选择”,是指保险某类人设定一个保险费用,那些愿意买保险的人往往比同类人有更高的风险(即易得病),所以风险较小者便不愿意购买保险。由于愿意购买保险的人中高风险者的比例很高,保险公司被迫提高保险费,结果是越来越少的人买得起保险,使保险市场萎缩,与私人保险不同的是,政府可以强制所有人购买保险,以避免“相反选择”产生的副作用。

(2)私人保险公司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

个人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的,如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私人

第 4 页,共 23 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税收学(税务学院)之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下一篇: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财政学院)之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