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背景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态环保观念逐渐形成。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环境问题日趋重要,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从生态学方面探寻解决的办法,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在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主义视野的角度讨论了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策略。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策略;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也不再是单一的、低等级的,而是朝着多元化、高级别的追求发展。近年来,生态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人们的生态环保观念逐渐形成。在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日趋成熟的今天,人们试图将这一崇高的理念运用于实际过程之中,如人们在设计城市的绿色源泉——园林时,开始以生态为视野,将生态的观念很好地融入至其中,起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1.园林设计中有关生态问题的提出
园林设计需满足功能要求,具有艺术品位,也应遵循生态的原则。很多园林绿地位于城市或城市边缘,这就涉及了不闭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房屋建筑多,不透水地面增加;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大量增长等方面。
园林设计应用生态原则是对不闭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挽救和恢复,最终目的为: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与良好的生态过程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而改善作用达到最大。
2.与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
2.1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匮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2.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等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现代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2.3生态景观性原理
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4生态平衡原理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生态园林的设计策略分析
3.1 加强树种的配置
园林设计比较看重的植物的配置问题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也是如此,要尊重植物本身的特性做到合理的配置才是重要的。那么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是要做到符合物种的生态体征、科学的选用植物、避免物种之间不必要的生存竞争、各个功能齐全、整体的群落稳定健康的一种园林设计。只有这样的配置才能保证物种的相互协调,资源的利用更加的合理,也完成了美感景观的设置。任何地域生态设计都是要结合实际的地域环境的,做到遵循基本的环境的同时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园林设计才是重点。 3.2 园林地形的艺术化处理
正是社会的突飞猛进,城市的不断增加,才使得城市的绿化面积原本就有限,而且还是生存在规整的城市的建筑之间。太多的限制也就制约了园林设计的自由完美的发挥。所以园林设计师一直在思索一种和谐,既能让园林与周边的环境相互映衬又可以保留自然原有的浪漫气息。大地艺术中对地形的艺术化处理方式激
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地形设计。这样的设计要以土地为基本的元素,用完全人性化、主观化的方式来改变大地的原貌。这样就不会像传统的那样不但与自然分离,还不完全像是自然的产物,这样的艺术是融合了自然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环境和自我的创造相结合,从而在视觉和精神上都是一种享受。这种艺术化的地形即创造了美丽博大的景观,也给人创造了一种舒适安静的休闲空间。
3.3 石生态驳岸的应用
驳岸是水环境建设中石生态功能所体现的一个具体案例。传统的驳岸虽然牢固,但从生态功能来说,此种刚性防水做法阻断了水体与周边环境的自然连接,水体的自身循环也会受到影响。
一段时间后,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陆地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不能正常进行,一是影响它们之间的离子交换,二是影响植被的水分蒸发。在尝试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石驳岸新做法的探索和对石生态性的重视,石生态驳岸的建设逐渐成为了驳岸建设发展的方向。生态驳岸采用台阶式的人工自然驳岸,石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即保证了河岸与河水之间水分、物质的交换和调节,同时作为驳岸的主体也有一定的防洪功能。
在对于防洪功能要求较高的河段,驳岸设计可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利用钢筋或耐水原木制成网状或梯形箱状框架,在其中投入石块,行成蜂窝状或鱼网状。在其上铺上土壤,种植水生植物,使得水域和陆域形成自然的连接与交换。在水流宽阔且流速缓慢地段,可利用沙子、卵石筑成漫滩驳岸,让水流缓慢延伸,这样泥土和植物就可以在水中保持稳定不至于向下滑落,并且悬浮于水中的土壤颗粒更容易沉淀,形成一层有效的防水层,将石的生态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以环境生态为主的园林工程中,此种生态驳岸也被广泛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设计就是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不断的研究和设计从而达到自认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园林设计就要求尊重自然的同时,尽量不要盲目的认为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这样不但可以确保自然环境的自然美感也可以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的造价。更要做的是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的环境和特点塑造园林的景观,减少对已有环境的破坏,保证满足其他物种的生活必须,利用和保护所有的资源,减低消耗。从而达到和谐的生态园林。然而生态园林的设计还是需要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的发现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智.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5.
[2] 卢上瓦,韦茂波.园林设计中各元素的特色之处[J].科技创新导报,2008,17.
[3]祁玮.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分析探讨[J].价值工程,2010(36).
[4] 潘建伟.基于自然环境的住宅景观设计[J].住宅科技.2008,7.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