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社区与城市的同构,是指当居住项目规模大于城市的基本街廓单元时,社区结构与城市结构的同构。大片区的社区作为居住小区或称作居住街廓的集合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社区现行规范、道路交通、城市用地模式、人类认知尺度、现代城市尺度四个方面对”居住小区—居住街廓”规模的限定的研究,一般认为“居住小区-居住街廓”的尺度城市一般地区宜在4公顷左右,通常2-6公顷,考虑地形及地块长宽比例等因素,最大不宜超过10公顷;城市中心区宜在2公顷左右,通常不超过4公顷。
3.2“开放性”模式界面设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提出,城市感知的五点要素为区域、边界、道路、节点、标志物。在社区”开放性”模式设计中社区规划设计,首先从平面形态上构成了社区与城市的开放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形成了人们对于区域的开放性意向,另外,规划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与城市的界面,城市的空间开放性意向。当然社区与城市界面开放性的课题很大,涉及到具体的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限于研究范围本文仅浅谈几点。
边界空间位于两个领域之间,是两个领域的交会。这个边界不仅限定了不同的空间领域,在领域之间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不同的边界处理可以表明不同领域的开放性强弱,提示它们各自的特点。赫曼•赫茨伯格先生将这种不同空间之间的边界称为“两者之间”,并以”门槛”来加以形象的比喻。他写道:“门槛是转换和联系不同领域主张之间的关键,它基本上构成不同秩序范围之间的交会与对话的空间条件。”
社区边界的开放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方面是空间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是空间的可进入性。
从空间的流动性考虑,通常情况下,社区边界除社区入口之外按其存在形式,有实体、半实体边界、区域边界等几种形式。实体边界是指由无法穿透的建筑实体或者实墙等形成的边界,如居住建筑底层或社区底层商业构成的边界。半实体边界通常指由栏杆、透空矮墙等构筑物构成的边界,有时也与实体边界相结合,如在建筑物山墙处。半实体边界实现了空间的流动,从空间流动性角度看,开放性更强。区域边界则指由景观带或活动空间形成的边界,空间上完全开放,空间开放性最强。
从空间的可进入性考虑,按照社区各类边界所形成的空间状态,则可将边界分为渗透性边界和非渗透性边界。边界越丰富,创造的活动内容越多样,边界活力越强,开放性越强。社区边界丰富的生活内容,是社区与城市交融的重要方面。丰富的城市生活,改变单调封闭的心理感受,实现对城市空间的自然监视,实现开放、安全的城市空间。再者,单体空间的尺度等,同样影响和决定边界空间的开放性。
社区边界是一项深入和丰富的研究,限于研究范围与能力本文仅就社区规划设计阶段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1)创造环境空间的“可见性”,实现城市空间与社区间空间的流动,实现空间的开放性渗透与融合。
(2)合理布置功能单元,创造多种活动、碰撞和交流的场所。
(3)结合单体空间的开放性意向,增进空间的亲和力。
社区规划设计阶段,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公建布局,考虑社区城市界面的丰富性。结合消防紧急出入口,适当扩大空间,增进空间的流动性。同时设置空间小品,形成区域性边界,即保证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又实现空间的流动性。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开放性社区是社区的发展趋势和主流。在城市社区的建设和设计中要不断加大宣传,提高设计水平,促进我国开放性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资料:
1、陈国华.试论城市开发区社区场域的开放性[J]. 软科学,2002(6)
2、宋伟轩. 封闭社区研究进展[J]. 城市规划学刊,2010(4)
3、陈星博. 从封闭到开放: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J]. 宁夏社会科学,2007(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