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卷第#期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S3CH"*T3H#UV/WT)-VX)Y)8>)JZ>W[JV-->’>
"$$(年R月[:5H"$$(
藏、羌建筑形式在环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刘晓平
(阿坝师专科艺术系,四川
%摘
汶川!"#$$$)
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各地区高校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教学,根据我
校特点将设置并建全具有本民族、本地域特色的教学体系,在现有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增加藏、羌本地教材,以丰富该专业内容,办出民族地区高校环艺专业特色。
藏羌建筑;特色教学%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0’),1%#+%ऩ’&/’,16*7&#’,*"#!#)("’,1+-*"#6%#(’)&*728#3’1,+-9,:’;+,<#,*)&$;*2
-./012345167
!"#$%&’(#$)&*$"+(,&(-.&#/0122&3&,4&*-.5(*67-.5(*89:;;;,0.7*(<
$.3*;)(*=89:;:<1763=>6?1@36A:6B2C2@B<5:D12CBE1<26:FCE4G:?:C35:G<5:D12CBEH)DD3@G167B3B9:D92@2DB:@1<B1D<3=)I28:2D9:@<J3CC:7:K36B9:I2<1<3=B9:5@:<:6B<LIM:DB<26GG1<D15C16:<K26:F<5:D12CBE26GB:2D9167<E<B:AF1CCI::<B2IC1<9:GB3:6@1D9B9:B:2D91673=B91<<5:D12CBEHN:26F91C:KB9:255C1D2B13626GG:?:C351673=B9:C3D2C81I:B2626GO1267IL1CG167<BEC:F1CCG::5:626G<B@:67B9:6B9:<5:D12CBEH
>#7?+;/3=G:<1763=:6?1@36A:6B2C2@BP81I:B2626GO1267IL1CG167<BEC:PBE51D2CB:2D9167
人类学会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以后,就再也没有节制过了。现代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逼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生存根本4“环境”。而在“环境”的概念中加入“设计”的意识,是“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和环境概念的崛起”。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正以极大的社会需求量及迅猛发展速度而为世人所瞩目,并由此而成为新的热门专业和诸多新的研究课题。然而这毕竟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
们将何去何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的许多同学,在继承上仅仅只是对古典建筑表面上肤浅的认识,以为铺上琉璃瓦、做个斗拱、放上隔扇,就是传统的精髓;或者是用上现代的材料、现代的工艺模仿出这些古典造型,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殊不知这只是抄袭传统文化中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在视觉语言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形似而已。而对这些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人文意境、美学特征却因无力分析、无力提取其精华,而对其置若茫然。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偶而看到的一部香港古装戏,说的是秦末时期的故事,片中一大群演员满脸深沉的坐在明式官帽椅上。然而演员是最无辜的,如果他们知道中国人“垂足而坐”的习惯是在唐末宋初才养成的话,也绝不敢在秦末时去坐明式官帽椅了。
中国入世在即,本世纪的中国人将面临有史以来最
http:///
一、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及高校中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上,普遍表现出来的只是表面上的模仿和抄袭。二十一世纪是我们环境艺术设计有别于历史上曾有过的任何设计风格时期,由于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设计潮流,这就在客观上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惑,我
收稿日期!"$$(4$#4*Q
作者简介!"#$*R!+4&’(’)*+,-./012345678%
第(期刘晓平:藏、羌建筑形式在环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
为严峻地一次挑战,我们刚刚起步并发展地环境艺术设计更是显然。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本来拥有几千年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这就是我们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根本。
我们地处藏、羌地区,由于地域环境条件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能及时吸收到外界先进的设计意识和文化信息,但我们也有得天独厚的藏、羌建筑、工艺和文化的民族传统优势,如果将藏、羌建筑、工艺、文化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融合于环境艺术教育中,探索出一条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工艺、现代艺术设计思想与民族工艺工程交叉渗透、有机结合的办学方向,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功能、材料、工艺及居住文化有深入的领悟,又能站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设计开发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并扩大民族文化的传播,那对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将是一个突破。本文首先从藏、羌建筑形式在“环、艺”教学中的运用入手作一些探讨,关于藏、羌建筑局部构件、工艺装饰等在环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将另著文探讨。
二、阿坝藏、羌民族建筑形式分析
地处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境内高山环绕、峰峦重叠、河流深切、谷坡陡峭,为高山峡谷地带。境内东北部处于龙门山段裂活动带,地震比较频繁。但附近若干藏羌住宅、碉楼仍巍然屹立,这是很值得研究的现象。
阿坝河谷地带的藏、羌民族,其聚落与村寨选址,首先考虑耕地、牧场和水源,还顾及到选址的安全性,因此在选址上形成河谷、半山腰、高半山三大分布特点。同时,村址多选在无法耕作的荒岩之上,以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和便于利用地形特征形成战争防御体系,致使有的村寨建筑于绝崖之上,呈现出重重叠叠的壮观景象,即古人“依山居止”之谓。
藏、羌村寨内部的组织结构,受内外所处环境的影响很大,它主要由住宅、碉楼、住宅与碉楼的共同体、道路、过街楼、水系等组成,最具代表性的是碉式建筑。按传统的建筑技术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石砌;一种是土夯,而以石砌的碉式建筑居多。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冉氓人“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可见碉式建筑最基本的特征是用石头砌的,但在它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沧桑之变后,受地域环境条件的制约,和汉文化的影响,已不再是单纯的“垒石为室”,而已经聚合了井干式、干栏式、和夯土技术的一种复合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中,大量的是居住建筑,少量的是碉楼建筑。《蜀中广记!风俗记》说:“威茂古冉氓地……垒石为巢以居,如浮图数重,门内以梯上下,货藏于上,人居其中,畜囤于下……”,可
见远古时岷江河谷地带的藏羌民居建筑,就多为三层空间,一层为圈养牲畜的地方,实质上是传统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合理化利用和发展;二层“人居其中”,为整个碉式建筑的中心,是碉式民居文化的核心。而二层空间的分割和组织,受“帐幕空间”文化的影响致深。“火塘置于室内起源于帐幕,居帐幕圆行平面之中,四周便于取暖。”(《中国羌族建筑》!季富政著!"#$%&)二层空间的主人寝室、客房、储藏室、神龛、厨房等,都以火塘为中心轴线,向四周展开。宗教文化、居室文化和农业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在这里赋予了火塘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它的顶层,是开敞的平台和罩楼。平台主要用于凉晒粮食,罩楼用于储藏半干的粮食和杂物,藏、羌地区的这种罩楼,是非常独特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在民居的后半部和左右部将墙体加高,正面开敞与屋顶平台相连。从外观上看,这种半封闭式的罩楼,破除了整个方形建筑的单调的形式,使呆板的方形建筑产生一种层次感,而具备一定的审美效果。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它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种建筑艺术’碉楼建筑。
岷江上游藏、羌民族聚居地,乃至金沙江流域,随处可见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碉楼,屹立于山头、村口、或紧连民居房舍;或一碉孤立,或数十碉簇聚。碉平面有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十二角等形,最常见的是四角和八角。通高在二十米左右,顶部为平顶,通体下大上小成半锥形,如直指南天之利剑,非常雄伟壮观。以片石、石块或卵石砌成居多,少数为土夯。外表平整,棱角笔直,底部有门,内部以墙体承重,圆木上铺木板为层,一般为三至四层,多者十多层,每层以圆木锯齿状的独木梯相连。碉墙上开有内大外小成漏斗形的观察孔,集通气、射击等为一体。顶端有堞,同时顶端还供奉白石神。碉内常储水、粮、草和石块,以备急需所用。
《太平寰宇记》述威、茂之人“垒石为巢以居,如浮屠数重,……高二、三丈者谓之‘鸡笼’,十余丈者谓之。”可知达十余丈的碉楼建筑自汉代以来一直延续未绝,而汉汶山郡即今岷江流域的藏、羌民族居住地。由此可见,岷江流域的碉楼建筑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历尽千百年的沧桑,历史已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碉楼按用途可分为哨碉和战碉两种,哨碉多建于山梁或视野开阔之处,起了望和通风报信之用,也有前哨防御的功能。另一种高大雄伟的碉楼,称之为战碉,可容纳数十人不等,通常碉门开于离地三米之处,需藉木梯方能进碉,内储有充足的粮、水、武器。遇警则全家或全寨之人避入。碉墙很厚,一般火炮难以攻克。清代乾隆金川之役,历时达二十余年,国库几乎为之耗尽,就是因此碉之
‘碉’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
功。按石碉建造者分,可分为寨碉与家碉两种。寨碉为全寨共有,由寨首组织全寨之民共建,多建于寨外或寨旁;家碉则由居民单独自建,属于建碉者自有,家碉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把碉楼与民居结合为一体,此外也有碉楼与民居分离的和把碉楼与民居用过道或过街桥相连的等三种形式。
藏、羌民居、碉楼的内外空间结构,具有非常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的内涵,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藏!羌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既适应于其生存环境又科学合理的完整而宝贵的生活经验,如村寨选址、村寨平面布局、村寨内部水系与道路及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组织等,这一切都为我们环境艺术的设计和教学提供了最为直观的研究对象。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本来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进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中,先进的文明不知淘汰了多少落后的文明。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的因素是劳动,劳动经验的积累即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先进的人类文明不断积淀的过程。藏、羌民族以他活化石般的人文、生态环境为我们佐证了这一点,他无论在宏观构造上还是在局部的构件上,都为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只有站在这一点上,才能实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理想。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