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居住建筑设计的几点体会

 
南粤居住建筑设计的几点体会

南粤居住建筑设计的几点体会

摘要: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通风、强电、弱电等专业的初步设计说明和图纸。

关键词:工程设计 , 建筑设计,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includes: construction, stru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high voltage, low and other professional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drawings.

Keywords: engineering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planning and design

http:///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所在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平均温度13.4℃,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6℃,夏季室外通风温度30℃,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68%,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2%,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无雪,偶有台风。年降雨量R=1680.6mm,年蒸发量Z=968.7mm,潮湿系数R/Z=1.76。

1.2工程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工程名称:东莞天安数码城E区

建设单位:东莞市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天安数码城E区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白马地块,东莞运河东南岸,地块的西面接广深高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本工程用地面积32636.495m2,总建筑面积为105051.853 m2。地上建筑面积为84736.310 m2。地下建筑面积为20315.543m2。计容建筑面积为81590.960 m2,容积率为2.5。

1.3设计范围

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空调、通风、强电、弱电等专业的初步设计说明和图纸。


1.4设计宗旨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突出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为居民塑造环境优美、舒适便捷、和谐交流的社区环境和生活体系。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三点:1)和谐——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存与融合。

2)健康——园林化的健康社区环境的营造。

3)个性——具有认同感的个性化空间设计。

二、总平面

2.1场地概述

1)区域位置:天安数码城E区位于东莞市南城区白马地块,东莞运河东南岸,地块的西面接广深高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区域交通:小区人行主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白马中路与天安一路的交汇处;在白马中路及天安一路上各设一个小区车行出入口。

3) 场地已实现三通一平,无名木、古迹等情况。

2.2总平面布置

居住建筑沿地块边缘布置,形成空间围合,营造出中心共享绿地和水景,改善小区微气候;商业建筑沿规划道路布置从地块东侧的人行主入口发散式展开。小区人行主入口设置于地块东侧,白马中路与天安一路的交汇处;在白马中路及天安一路上各设一个小区车行出入口。小区内车行道沿地块边缘布置,连接两个车行出入口,不与小区内人流产生交叉,基本实现人车分流。居住建筑沿地块边缘布置,充分利用地块外河道景观资源的同时自然形成小区内的中心绿化庭院。会所及商铺结合小区人行主入口沿规划道路布置,方便地服务于小区内外,成为城市商业网点的一个节点。

2.3交通组织

整个小区沿外环设机动车环线,在进入社区的主要道路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将大部分车流引至地下,内部道路平时只允许特种车辆通行,避免大量车流对社区氛围的冲击,基本实现了人车分流。基地周围交通顺畅,消防车可从各个方向便捷地到达社区用地内的各个建筑物。利用机动车道和铺装广场在各建筑周边均形成足够的消防登高界面,消防车道的宽度、净空及路面承载力满足消防车辆使用要求。


2.4环境保护设计措施

1…..08雕塑、步道、 )环保“三同时”原则: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2…..08雕塑、步道、 )废气烟气污染防治:发电机房的排烟经净化处理达标后排至屋顶上空。

3…..08雕塑、步道、 )废水污水污染防治:采用雨、污分流制;废水、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密封管道排入城市下水道;废水排放执行DB4426-2001的二级标准。

4…..08雕塑、步道、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生活垃圾袋装每天由专人收集,密封清运,集中处理;工业废渣妥善分类,临时堆放贮存,其堆场设防水、防渗漏、防扬散等措施,由环保部门统一清运、集中处理。

5…..08雕塑、步道、 )噪声污染防治:控制噪声源,选用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风机、水泵、发电机等动力设备机房,按规定采取隔振降噪措施(如吸音墙面及吊顶、隔声门窗等);冷却塔置于隐蔽僻静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制定适宜的施工时间安排,减少对周围居民影响,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90的二级标准。

具体噪声控制措施:

设备机房:内墙设岩棉吸音、隔声门。设备机房尽可能隐入地下室或绿化丛、掩蔽物后。

设备基础:设减震构造。

冷却水塔:维护壁设岩棉吸音构造,基础设减震构造。

管道与管井连接处:设减震构造。

6…..08雕塑、步道、 )用油贮油设备及设施污染防治:

防渗透:地面铺水泥或其他防渗材料。

防溢漏:设备设施周围建围墙,出入口设门槛。

防雨淋:顶部设顶盖,禁止露天堆放。

油污收集:地面设收集沟和集油池;地面水总出口处设隔油池;及时收集、清理并用密封桶罐收集和贮存;严禁直接向水体或雨、污水管道倾倒油污。


油污处理:残油、废油定期交由取得环保部门认证资格的单位。

7…..08雕塑、步道、 )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恢复:

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建(构)筑物之间保持必要的卫生防护间距;减少玻璃或金属材料、灯光照明等对环境的光污染;采用地面绿化、空中绿化、屋顶花园立体绿化系统,提高绿地率和绿化率;因施工过程受到破坏的环境(如水土流失、山体裸露等)均及时采取恢复植被及其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恢复或重建良性自然生态系统。

8)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室内建材用料有害物质限量应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有关要求执行。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限值:

三、建筑单体

3.1地下车库设计

3.1.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本地下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人防等级为甲级;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I级。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与外侧防水卷材相结合的防水设计。

2)本地下车库为全埋式地下室。顶板平均覆土1.2m考虑种植,满足节能要求;各塔楼的电梯、楼梯入口处设智能门禁。

3.1.2平面设计

本地下车库在建筑主体负一层,设2个出入口,7个防火分区。具体布置见平面图。


3.1.3剖面设计

本地下车库最低层高为4.2m,地下室设备及管线的布置保证主要通道的净高在2.4m以上,局部非主要通道的高度不低于2.2m。考虑停车为较多,停车多样性,局部车位(含车道出、入口)以净高3m控制。

3.1.4垂直交通设施

交通楼梯连接首层,其余疏散楼梯、电梯详见塔楼的建筑垂直交通设施一览表。

3.1.5消防设计

地下车库共设2个出入口。车库采用自动灭火系统,设7个防火分区,车库防火分区面积均≤4000m2;各防火分区间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特级防火卷帘分隔;各防火分区均设1个以上直通室外安全出口和兼用第二安全出口,车库内最远点疏散距离≤60m。

所有楼梯门均向疏散方向开启,且安装安全出口标志;楼梯门、前室门均不低于乙级防火门,管道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除风井外,其余管井管道安装完成后,每层浇筑楼板封实。

3.1.6主要建筑用料

1…..08雕塑、步道、 )墙体:墙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200厚,Mb5水泥砂浆砌筑。

2…..08雕塑、步道、 )底板:素土夯实 , 压实系数≥94%;150厚C15混凝土垫层(随捣随抹光);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1.5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50厚C1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自防水(抗渗等级S6)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20厚1:2水泥砂浆面层(用于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时面层改为40厚细石混凝土),每4x4m设分格缝,缝宽15,建筑密封膏嵌缝(找坡60厚以上处内配φ4钢筋双向中距200)。

3…..08雕塑、步道、 )侧壁:20厚1:2水泥砂浆粉内墙面;自防水(抗渗等级S6)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补平修整);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刷基层处理剂一遍;1.5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30厚聚苯泡沫板,用聚醋酸乙烯胶剂点粘保护层;3:7灰土或素粘土回填分层夯实。

4…..08雕塑、步道、 )顶板(种植):20厚1:2水泥砂浆粉墙面;钢筋混凝土结构顶板(结构找坡 1%)(随捣随抹光);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随捣随抹光);刷基层处理剂一遍;1.5厚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隔离层(干铺玻纤布或低强度等级砂浆)一道;70厚C25UEA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表面压光,混凝土内配φ4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向
    绿豆蛋花是怎样制作及具有什么样的功效?
  • 上一篇:内蒙古建苑住宅小区地基处理方案探讨
  • 下一篇: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