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关于幼儿小团体的思考
作者:郭会敏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传统研究认为小团体现象出现在小学以后。实际生活中,幼儿小团体的存在产生的不良影响,引起家长的担忧。对此,幼儿小团体存在的意义,表现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小团体,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幼儿;小团体;思考
同伴团体也称小团体,是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步发现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相互接近和相容的对象,形成同伴关系,同伴之间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逐渐提高,便发展成小团体。在幼儿园尤其大班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固定的幼儿喜欢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处于核心地位,发号施令,有的幼儿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被动服从,俨然一个小团体。
以往研究认为,小团体现象多出现在小学以后,成人之间比较普遍。然而,实际生活中,幼儿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存在小团体现象,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性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技能学习的重要时期,家长担心长此下去会对幼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幼儿小团体存在的意义,明确幼儿小团体的表现类型和成因,从而科学对待幼儿小团体的存在。
一、幼儿小团体存在的意义
幼儿小团体是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满足彼此的心理需求产生的,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和社会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幼儿小团体的存在为幼儿提供直接交往、模仿学习的对象,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其次,幼儿小团体为幼儿的言行提供了一个参考群体和反馈机制,调节幼儿日常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最后,幼儿小团体的存在有利于满足幼儿个体归属的需要,强化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小团体对幼儿发展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影响作用直接决定了对其进行引导和促进的必要性。
二、幼儿小团体的表现类型和成因
1.自然吸引型小团体
幼儿因为共同游戏,彼此喜欢,继而成为好朋友,形成幼儿小团体。这个类型的幼儿小团体,一般较为稳固,并且共同活动的互动质量较高。仔细观察发现5-6岁幼儿会按照性别形成幼儿小团体,女孩经常聚在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则会聚在一起打打闹闹。
2.空间邻近型小团体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