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99jianzhu.com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
作者:张冰洁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第07期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力军,其城镇化的过程就是自身实现市民化的过程,因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农业转移人口为实现市民化而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必然性,同时分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职业教育;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7-0005-06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何让中国农民富裕起来便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进一步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任务之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预测显示,预计2020年农业转移人口总规模将达到3.2亿人,2030年将达到
3.7亿人。如何让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成为市民,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但这种转化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所转移的人口不是简单的人口,不是单纯劳动力的输入以及农村人口的进城,而是有一定素质能力的劳动力迁入。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市民素质劳动力的迁入。
由于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吸纳能力、转移人口自身的素质以及就业能力等因素影响,我国绝大多数转移人口还处于“农民”与“市民”的边缘地带。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转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的“市民化”,便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转移人口“城镇化”之前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就显得异常重要。这就对农村教育,特别是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相关概念界定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