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教案

 

23、伤仲永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3、联系生活实际,对类似仲永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正确把握句子的停顿,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比较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

一、导入新课

在谈到学习时,有人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想,在湍急的江水之中行船,顶着水向前,如果不能一篙接着一篙地用力向前撑,会是怎样的结果啊?当然只能是一退千里!所以孔子在《〈论语〉六则》中谆谆告诫我们,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可是就有人不明白这道理,做出一些让人感到悲伤、惋惜的事来。(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释题意

“伤”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简介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文章写得很好,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课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可补充介绍“唐宋八大家”中另外的七人,须特别提醒学生,“唐宋八大家”是就古代散文创作而言的,不是指诗歌创作。)

四、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相互纠正读错的字。全班交流。 补充注音:仲(zhòng)永 邑(yì)人

五、正确把握句子停顿,顺畅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朗读停顿不当的句子。

3集体朗读课文。

六、理解文句意思,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轮流通译文句,并讨论纠正。(可以每人译一句,注意突出重点字句的意思。)

2、在全文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七、课堂巩固,当堂检测(课前打印)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父异焉(感到惊异) ②即书诗四句(写)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④或以钱币丐之(有的人) ⑤从先人还家(跟随) ⑥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符合)

2、与“邑人奇之”一句中“之”的用法和意思完全一致的两项是: (B)(E)

A、忽啼求之 B借旁近与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余闻之也久 E于舅家见之 F不能称前时之闻

八、布置作业

思考: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阐述自己对类似社会现象的看法。

一、检查朗读,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板书)

1、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一个孩子?

明确: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神奇的孩子。

2、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 上一篇:《三峡》教案
  • 下一篇:木兰诗 教案

  • TOP相关资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