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案3

 

教学目标:

1、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 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5、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

6、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 痛斥现实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 表明信念

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

四、分析全诗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 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二)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相信未来教案7
  • 下一篇:相信未来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