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出推敲的故事。
2.初步了可以读诵古诗。
教学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1.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呢,还是“敲门”好呢?他一时定不下来。
这时候,京城的地方长官(京兆尹)韩愈经过这里。按当时规定,官员来了,行人都要让路。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眼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啊!”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朋友。
推敲:就是反复的思考。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小朋友们谁来讲讲,这个故事呀?(或许有的孩子没有记住,老师可以再讲几遍,是小朋友们可以讲出来)
二.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三.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居住大山林里的文化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