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石
二、地貌的形成、变化与地质作用
三、陆地水与水循环
四、生物与土壤
五、陆地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六、陆地自然资源与地质灾害
岩石
一、地壳中的化学元素
二、矿物
1、矿物: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
2、矿产: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类开采和利用的
3、主要造岩矿物:
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4、岩石:
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照一定的规律集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
三、岩石及成因
岩石按成因分类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1.岩浆岩
2.沉积岩
裸露岩石
沉积岩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风、流水、冰川、海浪
特点
一层一层的沉积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变质岩
已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举例
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总结:
成因:
举例:
成因:
举例:
成因:
举例:
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物固结成岩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作用而成
大理岩、板岩
3.变质岩
2.沉积岩
1.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冷却凝固
岩浆岩
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重融再生
四、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重融再生
重融再生
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1
2
4
3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重融再生
上升冷却
填充:地壳物质循环简单流程图
地貌的形成、变化与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1、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地质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往往使地形的差异性增大,外力作用使高地削低、低地填平。
地球内部
地球外部,太阳、月球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表现为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
或挤压,使地表褶皱隆起;或拉张,形成裂谷和海洋。
其实,这两种运动总是相伴发生。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构造学说
理论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分为小板块。
板块时刻不停地运动着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挤压,落基山脉
挤压,安第斯山
挤压,喜马拉雅山
挤压,阿尔卑斯山
挤压:
消亡边界
拉张:
生长边界
六大板块
陆陆
相碰
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形成海沟
落基山,日本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消亡边界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生长边界
陆海
相碰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东非大裂谷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岩层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岩层受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常形成山脉和谷地。
2、褶皱:
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上拱,多形成山脉。
向斜,岩层下弯,多形成谷地。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侵蚀——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侵蚀——山岭
谷地
山岭
?
?
背斜
向斜
3、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或拉张,岩体断裂,且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就叫断层。 断层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断层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了解地质构造的意义
背斜找油
工程选址的参考
向斜找水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
a
b
c
d
问题:说出字母abcd所 表示的地质构造名称?
1
2
3
4
5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2、流水作用——流水地貌
(1)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地貌
如:河谷,峡谷,瀑布等
(2)流水沉积作用——流水沉积地貌
如: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等
长江三峡就是流水长期侵蚀作用的结果
崇明岛就是泥沙沉积作用的结果,而且面积还在不断增大;黄河三角洲依然每年以2.5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3、风力作用——风力地貌
(1)风力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地貌
如: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等
(2)风力堆积作用——风力堆积地貌
如:沙丘,沙垄等
我国的黄土高原就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陆地水与水循环
一、水资源概念:
人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就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二、陆地水体类型
1、按空间分布的不同
地表水:
地下水
地下水:
潜水
承压水
按埋藏条件
江河湖沼冰川等
地下水类型
2.按更新循环周期
静态水资源
动态水资源
静态水资源:
动态水资源:
更新周期长,如: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更新周期短,如: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三、目前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概念:
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相互的补给关系
2、补给类型(以河流为例)
河流的补给形式可能有多种,包括: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等。但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补给形式由有所不同。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降水补给为主
不同地区
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四、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河流流量随降水的多少而变化
河流流量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
流量随降水量的
季节变化而变化
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长江、黄河、
珠江、松花江
塔里木河
西北有条小河晴天水多,阴天水少,上午水量少,中午水量多,为什么?
(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案例分析
不同季节
同一河流
夏季长江水补给湖泊水和地下水
冬季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长江水
为什么鄱阳湖、洞庭湖围湖造田会使长江洪水多发?
为什么高山长青、涧水长流?
地下水位
丰水期
枯水期
河流、湖泊、地下水能相互补给
五、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2、水循环的类型
海上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地循环
1、水循环:
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更新的作用最大
3、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下渗、根部吸收、蒸腾
人类对其作用最显著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水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进物质运动,参与能量的转化,影响气候的形成,塑造地表形态等。
意义:
4、
练习
*无法形成地表径流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循环 d、大循环
*人类局部地区可以对水循环施加一定影响的环节是: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植物蒸腾 d、地下径流
生物与土壤
一、生物的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
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因素。
2、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物的分布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3、生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如:矮牵牛花指示二氧化硫的浓度;
旗形树冠指示风向
1
2
4
3
植物
动物
无机物
环境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原因:
2、生物循环
食物
微生物
微生物
风等
流水
吸收
是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
动物
无机物
环境
3、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参与物质和能量流动,联系有机和无机界
4、绿色植物的生态作用
净化空气、调节大气成分
增加大气湿度
含蓄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
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活跃场所
使裸露的地表能够草木丛生
四、土壤的肥力及组成
1、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组成
有机质: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和空气
土壤肥力的高低与组成密切相关,人类可以通过对土壤成分的改造从而对土壤肥力施加影响。 3、
五、土壤的形成
1、土壤的形成过程: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土壤
风化
低等植物、微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2、生物(植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3、人类活动也参与了成土过程
陆地自然带及分异规律
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1、概念:
陆地环境的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整体性
2、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
3、表现: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
某一要素变化可导致整个环境状态改变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分异规律
热量
水分
水热状况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海拔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水平延伸高度更替
海南岛到黑龙江
东北 到西北
珠穆 朗玛峰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我国华北东北向西北)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地,垂直分异越显著 东
西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亚欧大陆东部) 南
北
降水差异
热量差异
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由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洋流等 因素影响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侧是温带森林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 带
非地带性差异
温带
草原带
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
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关系
陆地自然资源与地质灾害
一、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产品
自然资源
废弃物
陆地环境
加工
提供
萃取开发
生产生活排放
生产消费
改造控制
沉淀
消费流通
二、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
陆地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陆地自然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
陆地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
同一地域上陆地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三、能源资源
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资源 常规能源:广泛利用,技术成熟
新能源:未被广泛利用,开发水平低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识记并理解我国的陆地资源的分布
四、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岩石圈断裂引起地面震动
地面塌陷,房屋桥梁倒塌,管道破裂
引起火灾,熔流冲毁村庄农田,火山灰压塌房屋 地下岩浆气体碎屑从地壳喷出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
掩埋房屋村庄道路农田
山区降水泥土石块形成的特殊洪流
冲毁农田村庄铁路桥梁,堵塞河道
加强研究监测管理
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提高房屋抗震强度,进行人口疏散,拟订防灾措施 植树种草
植树造林打护坡桩
有关地震、火山的几个问题
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火山分类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
火山喷发能带来矿产,火山灰比较肥沃。
第11 / 11页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