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故事学案

 

《猫的故事》学案

梁实秋

学科:语文 年级:七年级(上 )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理解积累本课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品味本文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3、反复阅读,理清层次,复述故事,把握主旨。

4、学习提炼信息。自读课文,划出文中 “我”对猫的感情变化的语句和词语。

5、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本文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6、理解作者对“动物”母爱的歌颂,对生命的思考。

7、拓展阅读,了解各种动物间感人的母爱故事。

8、作业:基础知识检测落实。课外练笔,发挥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 重点难点

1、学习提炼信息。自读课文,划出文中 “我”对猫的感情变化的语句和词语。

2、理解作者对“动物”母爱的歌颂,对生命的思考。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心读一读

1、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3-1987),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浙江杭州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求学期间开始写作。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任教,并先后编辑多种刊物。1949年去台湾,长期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散文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还译有《莎士比亚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

2、学法指导:

㈠ 如何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词义基本有两种:一种词典义,词典义包括两种:一种是词语的本义,另一种是词语在文中的转义(即引申义或比喻义),这是进一步的揣摩、认识其具体含义的基础和前提。二是语境义,即词语在语境中特定的、单一的含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只有理解了这一词语再次语境下的含义,才能理解句意,进而理解全篇内容。

㈡ 写作借鉴:欲扬先抑的手法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人或物本来是歌颂、赞扬的对象,作者为了造成行文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常常先写他不好的一面,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其闪光或美好之处,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艺术效果。

二、动笔写一写

1、识记作者:

梁实秋(1903---1987)著名 家、 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本文选自《 》。

2、标注段号,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划出生字新词,并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饽饽 值更 梆子 万籁俱寂 嗥叫 .....如诟如詈 跳踉 窗棂 按捺不住 鼎鼐 ......殚智竭力 姑妄从之缓颊 猱升 夤夜 .....膺惩 窥视 酣睡 ...

3、摘出本文中的四字词语:

4、下列句子如何读,如何理解:

⑴如是者/数日

⑵一之已甚/岂可再乎?

⑶除了调和(tiáo hé)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左道旁门。

⑷不稍宽假

⑸稍予膺惩

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

⑺天地之大德/曰生

三、动脑想一想 大胆说一说

1、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例说说本文语言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先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执法如山 不稍宽假 缓颊 从轻发落予以开

释 稍予膺惩

都是很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并具有法律的味道。把这些庄重的词语用在

一只猫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但又有契合之处。一方面这些法律词语中有庄严的

意味,显示出厨师煞有介事的姿态和神情;另一方面所惩罚的又是法律词语完全

不适用的对象。用词在似正似歪之间,趣味在亦庄亦谐之内,语义的错位构成谐

趣,充分显示出作者对于厨师姿态的调侃。

?赏析“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一比喻句所包含的情感。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狼狈像,同时也写出了猫逃跑的速度之

快。但是新婚夫妇度蜜月与猫为了逃命而仓皇奔跑,本是完全不相及的两种情形,

意境截然不同。作者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更显示了文章

语言的幽默与诙谐。流露出作者对猫的调侃,对厨师的调侃,以及作者的自我调

侃。

幽默的特殊功能:即使是对你的批判,也能让你笑着、舒舒服服地接受。

2、整理本文的写作顺序及作者的写作思路:

本文以和 的发展为顺序,用 的手法,逐步展

示了猫伟大的母爱,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本文以 为线索,按照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 ) 开端:

( ) 发展: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

( ) 高潮: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对猫 。

( ) 结局:猫一家。

四、用心记一记 勇敢讲一讲

1、反复阅读,复述故事。复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2)准确传达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3)语言简洁,恰当的引用原文,突出作品情节的主要线索;

(4)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2、小结: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读了文章以后有何感受?请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动脑想一想 动嘴说一说

1、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

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

接着:“有些不耐烦”; 再是:“按捺不住”;(憎恨) 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 ;(同情) 过后: “准备高枕而眠”, 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 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赞扬)

2、自主探究:

1、文章结尾部分的变化使读者触动。触动读者的是猫的母性还是“我”对此事的感悟?请具体谈谈。

读者和文中的“我”一样,是对猫的母性所触动的。“我”由此产生的敬重生命的深刻感悟,应当是更重要的触动读者之处。

2、文章结尾说,猫在秘密被发现后把四只小猫叼走,“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如果你是“我”,此时会有怎样的心情?试把这心情写出来。

3、小结本文主旨及写作特点:

文章以作者对猫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写一只猫不顾惩戒,冒着生命危险,哺育四只小猫的故事,赞颂了动物间母爱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写作特点:

1、欲扬先抑,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构巧妙。

2、文言词语的使用,以及大词小用,使文章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二、动情读一读 用心悟一悟

三个动物母爱的故事

下述三个动物母爱的故事,尽管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它证实了一个真理∶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爱。在这种母爱的支撑下,母亲富有超常的坚韧和超常的牺牲精神。这种超常的精神和意志,是人类得以繁衍、进步、纯洁的原动力。

故事之一∶母白鼠临死前仍哺乳着小白鼠!

有位医生准备在实验室内做一项医学研究,是要用成年小白鼠做某种药物的毒性试验。在一群小白鼠中,有一只雌性小白鼠,脑根部长了一个绿豆大的硬块,便被淘汰下来。他想了解一下硬块的性质,就把它放入一个塑料盒中,单独饲养。

十几天过去了,肿块越长越大,小白鼠腹部也逐渐大了起来,活动显得很吃力。他断定,这是肿瘤转移产生腹水的结果。一天他突然发现,小白鼠不吃不喝,焦躁不安起来。他想,小白鼠大概寿数已尽,就转身去拿手术刀,准备解剖它,取些新鲜肿块组织进行培养观察。

正当他打开手术包时,被一幕景象惊呆了。小白鼠艰难地转过头,死死咬住自己拇指大的一块肿瘤,猛地一扯,皮肤裂开一条口子,鲜血直流。小白鼠疼得全身颤抖,令人不寒而栗,稍后它一口一口地吞食将要夺去它生命的肿块,每咬一下,都伴着身体的痉挛。就这样,一大半肿块被咬下吞食了。他被小白鼠这种渴望生命的精神和乞求生存的方式深深感动了,收起了手术刀。

第二天一早,他匆匆来到它面前,看看它是否还活着,让他吃惊的是,小白鼠身下,居然卧着一堆粉红色的小鼠仔,正拼命吸着乳汁,数了数,整整10只。小白鼠的伤口已经停止了流血,左前肢腋部,由于扒掉了肿块,白骨外露,惨不

忍睹,不过小白鼠精神明显好转,活动也多了起来。

恶性肿瘤还在无情地折磨着小白鼠。他真担心这些可怜的小东西,母亲一旦离去,要不了几天它们就会饿死的。从这以后,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来到鼠盒前,看看它们。看着10只渐渐长大的鼠仔没命地吸着身患绝症、骨瘦如柴的母鼠的乳汁,心里真不是滋味,他才知道,母鼠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但不管怎样,它随时都可能死去。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在生下仔鼠21天后的早晨,小白鼠安然地卧在鼠盒中间,一动不动了,10只仔鼠围满四周。他突然想起,小白鼠的离乳期是21天,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仔鼠不需要母鼠的乳汁,可以独立生活了。面对此景,他忽然泪下。

 故事之二∶母猴临危不惧护着小猴!

在一次围猴的过程中,有一个大母猴抱着一个小猴突围出来了。这个母猴突围的时候,背着一个别人的一只小猴,怀里还抱着一个自己的一只小猴。跑到一棵枯树上,再没有地方可跑了。两个拿枪猎人,对着猴就瞄准。正要开枪的时候,这个母猴,对他们做了一个类似于“暂停”的手势。

一个母猴这时做出这样的手势来,想干什么呢?仔细一看,这只母猴正在给怀里小猴喂奶。这俩个猎人就想,就等一会儿吧!让母猴给小猴喂完奶再打吧。那小猴可能也不太饿,吃了几口不吃了。这时候,只见那个母猴,将枯树叶摘下来几片,把自己的奶水挤到树叶上,又把这几片树叶放到小猴能够吸到的地方。

最后,这个母猴面向着两个猎人,就把自己的脸一捂,它好像在说:开枪吧。这两个猎人再也举不起枪来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不是动物,是一个母亲。从此,这两位猎人再也不狩猎了。

故事之三∶母羚羊宁愿牺牲自己保小羚羊!

青海高原的牧区,有个盗猎分子在山上发现了一群藏羚羊,就在他开枪准备射击时,羊群发现了险情,很快向远处逃散。盗猎分子骑马就追击,体格健壮的藏羚羊跑在前面,把小一点的羚羊扔在了后面。追到一个峡谷时,其余的藏羚羊都纷纷纵身跳了过去,只丢下一对母子。盗猎者很快追上了落在后面的母子俩。藏羚羊的弹跳能力很强,速度快的时候能跳数丈远。还没有完全长大的小羚羊跳不了那么远。很显然,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下,它要不就是跌入深谷,摔个粉身碎

骨,要不就是落入盗猎手中,而母羚羊足以跳过峡谷逃生。

盗猎者紧随其后追击,快追到峡谷尽头时,母子俩同时起跳,但是弹跳的那一瞬间,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半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踩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支点第二次起跳,顺利地逃到对面的峡谷,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起跳,落入深谷摔死了。

这一幕让盗猎者震惊了!他跪倒在地,含着泪将罪恶的枪扔到山谷里。尽管母爱不一定要以自我的生命为代价。但,那一跳一降,确是母爱的升华,是母爱

的至高境界,感天动地。盗猎者那一跪,也是良心的觉醒,更是对对母爱的至

诚敬仰。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

说说读完以上三个故事同学们想说什么?请写在下面:

人类的母爱

地震中的母爱

汶川震区,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

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5月13日的下午,都江堰一座坍塌的民宅里,数十名救援人员用双手奋力挖着,努力搜寻着幸存者。

一块沉重的大石板被移到一边,揪心的一幕跃入人们的眼帘:

一位年轻的母亲怀抱着婴儿,她的头脸和身躯全是血污。她的上衣向上掀起,雪白的胸脯刺得人眼睛生痛。而怀里的女婴则十分安详,她惬意地含着母亲的?头乳?,咂吧有声。婴儿粉嘟嘟的小脸与母亲残损的头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女婴被医生小心地抱起,离开了母亲的怀抱,她大声哭闹了起来。

她贪恋着母亲的?乳?房,她并不知道她亲爱的母亲,从此与她阴阳相隔,再也不能提供甘甜的乳汁了。

母亲的头颅向前倾着,身体弯成一座小小的拱桥。在猝不及防的灾难袭来之时,母亲只来得及做两件事,一是把身子蜷曲,护住自己的宝贝,二是把?乳头放进孩子的嘴里,让她在等待援救的时间里不再挨饿。在大地被撕裂的刹那,这?

两件大事做得如此从容,如此完美。

母亲的姿势,显得刻意而努力。她尽最大的力量保护着孩子。那是亲生的骨肉,“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生命在壮烈的延续。

哺乳的场景司空见惯,但在此时此刻,人们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泪水再也无法克制??

从地震发生,到人们从废墟里把娘儿俩挖出来,已经过了二十六七个小时。母亲的身体早已冰冷,母亲的四肢早已僵硬。但我知道,母亲的乳腺依然温软,母亲的血液依然迸流。没有冷却,只是因为:那是亲爱的宝贝,那是我的血肉啊!

越过千山万水,越过废墟,我们赞美,我们歌唱。地震中的母亲啊,世界上最平凡的,也是最伟大的群体。

在重建家园时,我们一定要浇铸一座铜像,纪念在灾难中舍生忘死的母亲们。

我想,这些母亲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雕塑。她们的任何姿势都是美好的,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同学们面对这无私而伟大的母爱,大家对生命又有了怎样的思考和看法呢?请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写出来:

课外积累:

把最大危险留给自己,把最大的安全留给孩子,这是天底下的母亲已经在做,或者时刻准备做得事情。 如果说孩子是一艘乘风破浪的船,那母亲的怀抱就是这艘船远航的起点——一个无风无雨的港湾。

如果说孩子是一只自由飞翔的风筝,那母亲期盼的目光就是那根不会断的线,牵挂着他,惦念着他,祝福着他,孩子永远也不会飞出母亲的视线!

母爱是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使渴死的小骆驼喝到水纵身跳到深渊的壮举;

母爱是油锅滚沸中,母鳝鱼为保护腹内的鱼卵始终弓起中间身子的优美姿态;

母爱是在猎人的陷阱中,母狼望着被打死的小狼而在月夜下呜咽的嚎叫; 母爱是一床厚厚的棉被,时时温暖你寂寞的疲惫的甚至伤痕累累的心田;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 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比一比 赛一赛

一、积累运用(3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词语。(每字1分,每个解释2分)

万lài( )俱ji( ):

如g?u( ) 如lì( ):

如yuàn( )如诉:

dān( )智jié( )力:

姑wàng( )从之:

yín( )夜:

重diǎn( ):

无以复加:

yīng( )惩:

宽jiá( ):

阅读选文,完成1~7题,(18分)

母狼、小狼与我

①许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早晨。我正在阿拉斯加库克山找金矿,当我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时候,我一下子惊呆了,就在离我20步远处有一只大黑狼,它被乔治的夹子夹住了。老乔治几个星期前死于心脏病,所以这只狼很幸运没有被抓去,现在它看到我来,很害怕,它退了几步,但被夹子夹着。我注意到它是一只母狼,它的乳房里有许多奶,我想在它附近一定有一群饥饿的狼崽。我看得出来,它只被夹了几天,这意味着它的孩子可能还活着,也就在几英里远,但是我想如果我把它放了,它会把我撕碎,所以我决定去找它的小崽。

②幸运的是,在雪地中还有狼的足迹,我顺着它的足迹,走了半英里,最后终于发现了它的窝。里面没有动静,狼崽很谨慎,所以我不能把它们赶出来,但是我决定试一试。我学着母狼的叫声叫了几声,里面还是没有动静。不一会儿,我又叫了几声,几只小狼崽出来了,它们不过几周大,我伸出手,它们温柔地舔着我的手,可能是由于饥饿的原因,它们也不害怕我。我一只一只地把它们放进包里,回到母狼那里。母狼看到我,站了起来,可能是看到了它的小崽的缘故。它发出一声尖叫,我把小崽放了出来,让它们奔向自己的妈妈。不一会儿,它们就吃饱了。

③“下一步怎么办?”我寻思着。母狼正被夹子所夹,它需要食物,我决定给它找点东西吃。我沿着库克山走着,看到了一头被冻死的鹿,于是割下它的腿,然后把鹿腿放进包里,带回母狼处。我说:“喂,你的饭准备好了,如果你停止威胁我,我就给你吃。”我把鹿腿扔过去,它闻了闻,然后把鹿腿吃掉了。我支了一个帐篷,很快就睡着了。早晨,我被爬在我脸上和手上的毛茸茸的狼崽所吵醒。我看了看母狼,如果我能获得它的信任,那就再好不过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努力想获得母狼的信任。我跟它轻声谈话,给它食物,同它的狼崽玩耍,逐渐靠近它,但仍保持着警觉。这只母狼也一刻不停地盯着我。我说:“哎,你是不是想回到你的朋友那里去?”

④在第五天,我给它扔一块食物,然后轻声说:“这是你的饭。”我逐渐靠进它,“别害怕。”突然,狼崽跑向我。我想,我至少赢得了它们的信任,但是不知道有没有赢得母狼的信任。我看到它的尾巴受伤了,我已走到它能够到的地方。它仍然没有表示。我的心已经跳到嗓子眼。我在距它约2.5米的地方坐下来。假如

它扑过来,完全可以把我的脖子或手臂咬断。我铺开毯子,躺在冰冷的地上,好长时间才睡着。我早晨起来,狼崽舔着我的脸,我抚摸着它们,那只母狼没有理会。我说:“早上好!”说着,慢慢把手放在母狼受伤的腿上,它没有对我进行威胁动作,这简直难以置信!我可以看到夹子把它的腿夹伤了。我想,不应让它失去它的爪子,应该把它放了。我说:“再等一会儿,我就放了你。”

⑤我打开夹子,母狼自由了。根据我的经验,它会带着它的崽跑回森林中。但奇怪的是,它朝我走来,慢慢地舔我的手和手臂,然后又舔我的手指。这简直难以置信!不一会儿,母狼带着小崽准备离开了,然而它又转向我。“你想让我跟你一起去吗?”我问。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收拾行装跟它走了。我们沿着库克山走了好长一段路,来到草地上,在那里有一群狼。我点了点,有几只成年狼,四只未成年狼。那只母狼跟它们寒喧了几句,发出尖叫声。晚上,我在这里宿营,借助火光和月光,我看见狼在活动,狼眼睛闪着绿光,但我并不害怕,它们仅仅是好奇,我也一样。醒来后,我知道该是我离开它们的时候了。那只母狼看着我收拾行装,并且陪我走过了草地,我渐渐地走远了。我回头看了一看,那只母狼和它的小崽正坐在草地上看着我,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朝它们挥了挥手。 ⑥四年以后,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退伍,于1945年秋天回到库克山。经过战争以后,我知道回到熟悉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对我是有好处的。我突然看到四年以前那只夹住母狼的夹子。一种奇怪的心情促使我爬过山来到草地上。我是在那儿同母狼告别的,我站在地上,学着狼叫了一声,在不远处一声回音传过来。然后我又叫了一声,那个回音又传过来,就在不远处,我看见一个黑色东西慢慢朝我走来。当它穿过草地,我看到的还是那只母狼,我感到全身热血沸腾。即使四年了,我仍然记得那只母狼,我对它轻声说:“你好。”那只母狼逐渐走近我,耳朵竖立起来,全身放松,在不远处停下来。它的尾巴轻轻摇动着,不一会儿,它走了。

⑦虽然我离开了库克山,但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1、 第二段中“我把小崽放了出来,让它们奔向自己的妈妈”。把句中的“它们的妈妈”换成“母狼”好不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三段中,母狼为什么“一刻不停地盯着我”请你试着描写母狼此刻的心理

第11 / 13页

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五段中,母狼被“我”放开之后,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走近“我”,“舔我的手和手臂,然后又舔我的手指”,母狼为什么要这么做?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五段中加点词“寒暄”的本义是什么?在这里又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我”跟着母狼来到狼群中间的时候,狼群为什么没有攻击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哪一处情节最使你感动?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人类发展到今天,有的人已经完全将自己凌驾于其他动物之上,对动物任意地虐杀或役使,毫无怜悯之心,你会对这些人说些什么?(3分)

答案:

1、 不好,因为这里用“妈妈”表现了母狼与狼崽的母子亲情,符合本文

的气氛。

2、 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想害我吗?可他为什么又要救我的孩子?为什

么又要找食物给我吃?他想救我吗?可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放开我?是怕我吗?他到底想干什么?

3、 母狼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对“我”的感激;这样写表现了狼也是知道感

恩的。

4、 “寒暄”的本义是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这里指母狼与狼

群互致问候,互通信息。

5、 是母狼向狼群传递了信息,告诉它们不要伤害“我”(或者母狼一直在

我的身边保护我)

6、 母狼舔“我”的手、手臂、手指的情节,母狼和狼崽坐在草地上送别

“我”的情节,四年后“我”与母狼重逢的情节都令人感动,因为这表现了狼对人的感恩,表现了人与狼之间的情谊。

7、 提示:只要围绕着人类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对动物也应有怜悯之心,

若肆意捕杀,最终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即可。

教师寄语

人类也好,动物也罢,唯有母爱是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生死攸关的时候,她们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同学们:请珍视生命,感恩母亲!

学后记:

编写人:张丽琴 审订人:乔科研

张 媛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成语故事(老马识途)
  • 下一篇:金台区十里铺中学2011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