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理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理想》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篇课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著名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哲理诗,也是一首赞美诗,主要借助比喻手法,阐述理想,赞美理想。这首诗是富有形象的,诗人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这种哲理性,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年级学生读这首诗,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语诗句的含义。从知识方面,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也应该学习。从能力上《理想》是一首诗,语言押韵、流畅优美,应该继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的要求应该有所提高,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诸方面,都要给以扎实有效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
四、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象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4.竞赛法。竞赛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竞争意识,并切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5.体验法。调动学生的人生体验来理解诗歌,使诗歌的哲理化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人生哲理。
六.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应多诵读。首先要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处理。其次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将词句化为形象,在课文中品味赏析,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展开联想,了解诗句的内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对诗句的理解要借助于反复的朗读,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深入思索、反复咀嚼。
七、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对诗句的理解要借助于联系社会历史的发展,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深入思索。七年级学生思想相对比较单纯,谈不上有阅历,也谈不上有很多的人生体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体验。
八、课时分配:2课时
九、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示范朗读资料,3、学生预习,阅读《理想》的资料
十、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课前回顾(2分钟)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导(2分钟)
1、诵读、朗读训练
2、初步感知诗歌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26分钟)
(一)反复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听范读录音,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2.教师范读全诗,指导朗读。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5. 学生比赛读,教师打分,分出优胜组,作好记录。
(二)、初步感知诗歌主旨
1、 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阅读材料,从诗歌中找出与材料中例子相似的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 这一环节采取抢答形式,比一比,看哪个组找得最多,说得最准。
3、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判断,评分、作好记录,决定优胜组。
4、 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主旨。
5、 选择自己喜欢的1-2节背诵。
四、课堂小测(10分钟)
测验自选背诵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小节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
六、作业: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自己从学习生活、电视、书籍中搜集和《理想》课文中有关的材料,每组分别自学3节,下节课讲解所学的收获与疑惑。
问题设计如下,供各组自学使用。(提前发给学生)
1、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3、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4、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5、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 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6、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7、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8、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9、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11、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12、第11节与上面8、9两节有什么联系?
13、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第二课时
一、课前回顾(2分钟)
要求每个小组长汇报课前自学情况,代表全组同学谈谈对理想的认识。
二、目标引导(2分钟)
1、学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3、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三、自主学习
1、方式:学生小组质疑学生答,答对的给予加分。
2、教师针对自主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有关提示:
1、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3、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看材料)
4、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5、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6、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7、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
人充满活力。
8、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
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
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
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
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9、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
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
荣誉。
10、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11、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
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
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
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
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
为生命。
12、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
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13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
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
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
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
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
和见解应予重视。
四、课堂小结:
结构的梳理:
一 (1)理想的意义
二(2-11)1
(2-3)理想的历史意义 2(4-7)理想的人格意义 3(8-11)理想的人生意义 三(12)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
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
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
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课堂小测
1、完成仿句练习
(1)仿造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以"思想"和"意志"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
思想 。
意志 。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仿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 。
(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
(4)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
她 ;她 。
(5)照例句发挥想象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绿色推开春天的门,雷雨推开夏天的门。 推开秋天的门。 推开冬天的门。
2、完成课后练习三
附件:
《理想》阅读材料
2、 2007年的新年,非洲索马里难民的理想是吃一顿饱饭;中国广州人的希望是创卫成功;中东伊拉克人民的理想是不再有炸弹声;日本东京市民的理想是安倍晋三的上台使日本经济继续好转。
3、飞机发展的历史
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进行了研究。同年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1981年4月12日 ,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
1992年5月7日 ,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载着7名宇航员首次升空。在9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员援救了滞留太空两年的"国际通信卫星6/f 3" 并进行了空间站的安装练习,创下了四次太空行走的纪录。
姚明
他原准备用一个赛季适应nba,但从第十场比赛开始就成为火箭队不可或缺的主力。赛场上姚明用实力赢得对手的尊重,赛场下他的开朗、幽默、自信,也使美国人津津乐道。 濮存昕
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回报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赵新民
张前东
张前东是重庆南桐矿业公司鱼田堡煤矿掘进103队的队长,一次严重透水事故中,张前东主动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冒险返回矿井深处营救工友,挽救了63名矿工的生命。 郑培民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是一个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为官数十载,他从未用权力谋过半点私利;为官数十载,他没有一件放不到桌面上的东西。 从1997年到2002年,1条 9公里 长的盘山公路和 1公里 长的公路隧道,终于将回龙村的山上上下连为一体。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没向国家要1分钱,自行筹集资金,修建了这条路。
尾山宏
一位普通的70岁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 丛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华益慰
季羡林96岁的 季羡林 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 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5、古代的岳飞,岳飞是南宋名将。岳飞每战必胜,立了很多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旗帜,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当岳飞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45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了,这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那自己的王位就不保了;又怕岳家军强大起来,成为自己政权的威胁,因此和奸相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挥泪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充满了原野。
秦桧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死时仅三十九岁。在杭州岳飞墓旁,有四具跪着的人像,千百年来遭人唾骂。秦桧等四人,陷害忠良,罪责难逃,人们让他们在岳飞墓前长跪来赎罪。
6、 卧薪尝胆
吴国打败了越国后,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
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最后,越国终于又打败了吴国。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