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高考地理考前预测与解题指导

 

一、高考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为了引导跳出教材教学,避免对教材死记硬背,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出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来。如果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对解题产生障碍。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基于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以一定的能力考核为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相对于文字表述来说,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地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够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信息的情境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不仅教学、教材编写注重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信息的情境化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查目的,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使考生在紧张的解题之际可以舒缓情绪。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减少考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考查的目的,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

(5)提供组合信息。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或考查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6)逐步给出信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开展,高考试题中也开始考查学生探究的能力。而在时间和试卷有限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简练的信息让学生去探究,而且,要避免考生因对某一探究环节不能作答而影响对其他环节的作答的情况。近年来综合能力测试体现地理探究能力的试题,多以简要的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完成探究。

二、对地理信息的解读过程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思维过程。提炼的结果便于分析与整合,同时,提炼是以-定的分析与整合为基础的。即经过分析与整合才能提炼出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可以把握试题的指向和思路以及考查的关键点。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对试题地理信息的提炼、分析与整合。必须扎实地掌握所学地理知识。

首先,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认识它们与地理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当资料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为以前所没有学过的知识时,有了这种敏感性,就可对信息指向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等作出迅速反应。例如,地震的成因有多种,中学重点学习了构造地震,并主要介绍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由于大地震往往是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发的,所以当遇到有关地震的信息时,能迅速作出地震与板块运动之间联系的反应,进而根据发生地震的地点判断出是哪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第二,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在试题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中,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可能提炼出哪些是主要的、关键的信息,也才能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整合。

三、例题分析

图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

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r l 和r 2 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________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

(2) 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_____ 。

(3)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 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 大量引r l 、r 2 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从题干文字材料给出的信息来看,第一个重要的信息是"沙尘暴"。根据天气、气候方面的知识可知,沙尘暴是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气象灾害;第二个重要信息是"盐尘"。这两个信息的综合,提出了一个问题--沙尘暴中为什么会含有较多的盐尘?可是,地图中并没有给出有关的天气、气候信息,所以需要进行分析,得出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文字信息的整合。

地图中的200米等高线勾绘出了平原地区的范围。地图信息给出两种途径,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内流区:第一,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位于中亚,其东南部(包括图中超过7 000米的山峰)是帕米尔高原,从中亚的地理特征可知图示平原地区为内流区;第二,图中河流发源于高原山地,注入湖泊,湖泊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根据内流区及内流河(湖)的知识,可知图中河(湖)为内流河(湖)。图中信息提炼出的结果--内流区及内流河(湖)与文字信息中的"沙尘暴"得到整合。

题干还给出了一个信息,即发生"白风暴"的特定时期(20世纪60年代),提示"白风暴"是由非自然原因产生的--这正是本题要探究的主题。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 下一篇:地势和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