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公民》复习资料(粤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我是中国公民》

1、公民的定义: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是一个有属于某个国家的一各法律上的身份。

3、中国公民规定:只要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也是在中国领土上出生的,一出生就具有中国国籍。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也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就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再具有中国国籍。国际上有两种公民身份办法:一是依出生地;一是依血统。)

4、公民身份有何内涵?(1)、它指个人与国家间特定法律关系,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2)、它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3)、它使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树立公民意识,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要求:(1)、树立国家观念。忠于国家,爱国,关心国家。(2)、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公民道德是:仁爱有序的社会公德;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民主社会要有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承担社会责任。(3)、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的权得的定义: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3、公民的义务的定义: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定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基本权利有:(1)、公民的平等权;(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6、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7、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表现为:(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8、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1)、依法享有权利。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2)、依法行使权利。必须采用合法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3)、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三)、《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1、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最根本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居于首要地位。

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制定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更为严格。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必须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2/3以上的代表通过。

3、我国宪法的构成:(1)、序言和总纲;(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国家机构;(4)、国旗、国徽、首都。宪法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4、宪法是怎么样对公民的权利进行有效的保障的?(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2)、宪法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严格的规范和限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全人大和地方人大行使。全人大将国家权力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国家机关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国旗迎风飘扬,幼儿幸福成长
  • 下一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