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意愿画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意愿画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对于幼儿意愿画的创作,幼儿常常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确定绘画创作的主题,即想画什么,其次,通过观察法,让幼儿对实物或者影片进行观察,根据所观察到的事物,通过想象,大胆的发挥出来,充分表达自已的意愿,以满足幼儿创作的欲望和意愿的抒发。这就要求老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就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调查时间:2016年6月

三、调查地点:武清区第三幼儿园

四、调查对象:幼儿园大班

五、调 查 人:果宏

活动流程

一、调查方式:在调查过程中采取访谈与观察的方式 活动流程: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生活中感受深刻的、美好的事物画出来,并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

2、引导幼儿用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合作构图,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画纸人手一份。

2、幼儿已有绘画人物和对景物的经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这学期小朋友长大了许多,见识了很多事情,学到了许多的本领,今天请大家把看到的、听到的和做过的有趣的事情画出来。

2、今天我们就要来画这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就叫《意愿画》。

3、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呀!

基本部分

启发幼儿思考创作内容。

1、师:小朋友你们和爸爸、妈妈到过什么地方?到那里是做什么的?(请个别幼儿回答多请几个幼儿来回答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幼儿回忆起自己有趣的事情教师小结)

2、师提问:那你们是怎样向老师学本领的?平时小朋友们在一起是怎样玩的?玩什么?有什么地方玩?(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经历过玩过的地方等等)。

3、师:等会请小朋友想好一个内容再把他们画出来。 看看今天谁画的最漂亮。

4、教师跟幼儿交代要求。

师:请小朋友先想一想画什么?用什么颜色画?画在纸的什么地方?想好再下笔画。

5、发放绘画材料。

6、幼儿作画。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确定绘画内容和画面布局,帮助能力强的幼儿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表现事情的具体情景。

7、绘画结束,组织幼儿收拾绘画材料。

结束部分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选出画面生动、有趣的作品。

请作画的幼儿介绍内容。

分析:儿童意愿画是幼儿园正在开展的一项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利于幼儿智力开发的艺术活动。它是一块神奇而美妙的领域,让幼儿解放天性,纯粹从兴趣出发,进行展现自我的情感,自主创意,做出自己满意的画作。教师需要做的是因势利导,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接受程度出发,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适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遵循他们的思维发展过程,给予因人而异的启发和引导,让幼儿在教师的努力培养下,成为兴趣广泛、稳定,自信心极度增强并得到满足,心理发展健全的人,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之路奠定基础。(抽取三个班级,以其中一个为例)

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三个班级老师组织和设计意愿画主题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和作品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对老师来说,要想活动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必须要挖掘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做出自己心中的选择,才能取得成功;而对幼儿来说,他们只有看到自己熟悉、经历过和感兴趣的主题,才能有画可作,画出心中所想。

1、教师缺乏作画范围营造

因为意愿画是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画的课程,带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导致一些教师认为意愿画的课堂秩序没必要费力

维护,对幼儿的活动不加限制,让他们随便放开,顺其自然地进行绘画活动,这就造成了课堂秩序比较混乱,幼儿们互相窃窃私语,任意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作画的热情,也打击了其他小朋友作画的积极性。

1、 教师缺乏对幼儿作品的评价不够客观

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教师经常是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的像不像,美不美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给予否定,否定了幼儿的创造力

2、 教师缺乏引导幼儿对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欣赏

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没有引导幼儿对其他幼儿的作品进行欣赏,严重的打击了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已的作品丧失信心

3、 教师的导入方法不合格

教师的导入方法不适,不能激发幼儿对创作的兴趣,没有抓住教育的契机,多数以上课的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物纰漏,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带来乐趣。

三: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幼儿在选择中没有问题,但是进行意愿画描述时,会产生不知何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询问幼儿心中的想法,帮助他做好决定,总体来说,意愿画教学对幼儿想象力,自主性和动手能力的开发,都有积极的意义。

四:建议

1、营造作画氛围

教师所应该做的,首先就是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生理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做事情经常处于无意识状态。他们在做画时,往往走到哪里画到哪里,想到什么画什么,对于他们这种心理特征,教师需要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为他们创设安全、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们随心所欲地、兴高采烈地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最忌教师设置各种限制条件,以严格的条条框框束缚幼儿的思维。

2、注意引入办法

在日常的绘画教学中,在帮助幼儿创设自由环境后,还要注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教师合理的引导稳步前进。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当堂绘画情况进行总体概括,提出几个适合的主题,并对每种主题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供幼儿选择。而且在进行引导时,教师需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能简单粗暴地以灌入的形式,让幼儿被动地接受,要主动积极地回应老师的疑问,做出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3、要注意评价态度

意愿画课程结束后,对于幼儿所作的画作,不论他们画得完美圆满还是胡乱涂抹,教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因为在幼儿心中,对自己辛苦劳动后的成果是非常满意和喜爱的,希望能够和别人一同欣赏,得到认同和鼓励。别人的负面评价,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批评,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阴影,从而影响他们画画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时,教师需要认真耐心地观察幼儿的画作,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大家讲解画作中的内容。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心理状态出发,积极地欣赏和挖掘其作品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正面、肯定的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创作,保护幼儿的创造力和创作积极性。

4、引导幼儿进行作品鉴赏

对于幼儿完成的作品,也不能忽视。教师要表现出对其作品的重视和喜爱。可以和幼儿坐在一起共同欣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让幼儿解读和讲解自己的作品。这样做对幼儿十分有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联系中提高口语水平;二是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心中想法,对自己的意愿更加清楚和明白;三是通过听取幼儿的讲解,老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动态和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5、激发并维持兴趣

据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够持久学习和坚持一件事情,必须以兴趣做基础。只有从兴趣出发,一个人才能深入钻研和激发无穷的潜力和创造力,做好这件事。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并适时进行引导和鼓励。

http://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作文 数学 英语 考试题库等内容免费下载。


TOP最近更新内容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提分冲刺练2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上课实录
  • 上一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doc
  • 下一篇:宝宝发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