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 第2期
2012年 4月
文章编号:0258-0926(2012)02-0078-06
核 动 力 工 程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Vol.33. No.2 Apr. 2012
矩形通道的流固耦合传热模拟
毕树茂,刘昌文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摘要:针对带发热板的矩形通道,利用CFX程序对其进行流固耦合传热模拟,并对网格进行传热方面的敏感性分析,得到较好的网格尺度。最后,通过与直接添加表面热流密度模拟的对比,分析流固耦合传热模拟的好处。研究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传热模拟能更准确地研究通道的薄弱环节,提高热工性能。
关键词:矩形通道;流固耦合;传热;CFX程序;敏感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L33 文献标志码:A
1 引 言
由于矩形通道具有结构紧凑,燃料芯体温度低,换热面积大等突出特性,适合于具有高传热性能的紧密传热组件,在核动力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相对于传统采用棒状燃料组件的压水堆,采用板型燃料组件的压水堆堆芯活性段的流道形状有很大的改变,堆芯流动及传热特性差异很大。为了进行板型燃料组件的优化设计和深入的安全分析,有必要对这种特定复杂堆芯结构进行细致的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FD)作为流体力学领域第三种重要研究方式逐渐被认可。CFD方法既可深入了解流体的流动及传热过程,又可减少实验以节省成本,近20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充分证实了其可靠性。流固耦合传热模拟作为近年来CFD研究的突出成果,能够对通道内壁的传热进行模拟,使模拟更接近真实条件,获得更准确而丰富的温度场。因此,本研究使用基于CFD方法的CFX程序,对矩形通道进行考虑发热的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拟,以获得矩形通道的温度场。并通过网格敏感性分析,探索有效的矩形通道流固耦合传热模拟方法,为实现板型燃料组件的流固耦合传热模拟打下基础。
时间,快速获得更多的数据以便分析研究,模拟计算的对象由2块发热板和1个流道组成(图1)。
图1 研究对象简图
Fig.1 Sketch Map of Study Object Section
b——窄边;A——宽边对应的面
2 数值模拟
2.1 计算对象
此次模拟主要在于研究方法,为了节省计算
收稿日期:2011-02-22;修回日期:2011-10-20
2.2 网格划分
根据上述的区域划分,利用Unigraphics NX软件建模,建立研究对象的几何结构。然后利用ICEM CFD软件进行网格划分。由于物性和发热选项不一样,必须将固体划分为3个不同的域:①包壳(CLADDING);②发热的燃料芯板考虑为另2个固体域(ROD1和ROD2);③流体域(FLUID)。六面体网格处理规则形状的流道比较容易,而且可以生成3个方向尺度差异很大的网格而仍能保证较高的网格质量。本次研究的流道形状比较规则,且流道狭窄,3个坐标轴方向的尺度差异很大,采用六面体网格既能有效控制网格数量,又能保证迭代收敛和较高的求解精度。在网格划分时,对径向和靠近发热板的流体近壁面应该局部加密,而在矩形通道内部采用长宽比较大的网格,以节省网格数量。对轴向,由于流道是闭式通道,流动行为简单,网格不需要加密。所得网格见图2。
毕树茂等:矩形通道的流固耦合传热模拟 79
图2 流固耦合网格划分图
Fig.2 Sketch Map of Fluid-to-Solid Conjugate
Mesh Division
定耦合边界上的温度分布,对其中一个区域(例
如Ⅰ)进行求解,得出耦合边界上的局部热流密度和温度梯度,然后应用式(2)或式(3)求解另一个区域(Ⅱ),以得出耦合边界上新的温度分布。再以此分布作为区域Ⅰ的输入,重复上述计算直到收敛。
2.3 计算模型
由于矩形窄缝通道内边界层湍流作用非常明显,近壁面湍流和过渡湍流占的比例较大,本研究使用SST湍流模型[1]。
在物性设置上,由于热源的添加,流体和固体的温度将会不断变化,带来变物性问题。对于作为冷却剂的水,本次研究利用CEL(CFX描述表达式的语言)将它的各相关物性(密度、定压比热容、动力粘度和导热系数等)写成温度的函数,通过插值法获取它在工作压力下的物性表中的相应温度对应的物性,实现对变物性的合理处理。对于芯体和包壳的物性也做类似的处理。
在边界条件设置方面,针对流固耦合的特点,应该对不同计算域设置不同的计算条件。对于约束流道的2个壁面,设置对称性边界条件,这正是将研究对象简化为图1形状的原因。外壁面均设置为绝热壁面;与流体接触的壁面设为壁面无滑移的光滑壁面;流-固交界面和固-固交界面均设置热流密度连续的界面。对于流体,入口边界条件设置为流量和温度,出口边界条件设置为平均静压。燃料芯板的发热考虑为体热源。
本次模拟重点考虑流固耦合的传热问题,CFX中采用分区计算、边界耦合方法。实施步骤为[2]:①分别对各个区域中的物理问题建立控制方程;②列出每个区域的边界条件,其中耦合边界上的条件可以取下列3种表达式中的2个:
(1)耦合边界上温度连续:
TW??TWqW??qW
??
3 初步计算结果
利用所得网格和计算模型完成CFX程序前处理,带入CFX-solver程序中计算。收敛曲线见图3和图4(其中均方根残差和不平衡度均为归一化值)。
图3 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收敛曲线
Fig.3 Convergence Curves of Mass, Momentum
and Energy
图4流体域各参数不平衡度曲线
Fig.4 Convergence Curves of Imbalance in Fluid
(1) (2)
为了更好地观察收敛情况,在流道中心处(点1)和拐角处(点2)分别设置了监测点。其归一化速度和温度(相对某基准温度的温度偏差)收敛曲线分别见图5和图6。
由图3可见,经过102步迭代,各相关物理
-
量的均方根残差都达到了106。
不平衡度定义为(流入流场的量-流出流场的量)/流入流场的量。
不平衡度是检查数值计算是否收敛的一个重
(2)耦合边界上热流密度连续:
??
(3)耦合边界上的第三类条件:
??T???????h?TW?Tf??? (3) ??n?W
式中,TW为耦合边界上温度; qW为耦合边界上热流密度;λ为热导率;h为表面换热系数;Tf为流体温度;T为温度变量;n为壁面厚度;③假
80 核 动 力 工 程 Vol.33. No.2. 2012
图8 出口截面温度分布
Fig. 8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t Whole Outlet Section
图5 监测点速度收敛曲线
Fig. 5 Convergence Curves of Velocity at
Monitoring Points
4 网格敏感性分析
靠近发热板的流体近壁区的流动直接影响流体和包壳间换热,因此对模拟结果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便于描述,假设窄边为b(图1),宽边对应的面为A。当把方向b靠近面A的第一层网格的厚度减小到初始值的1/10,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面A的平均表面换热系数增大22%。不同的网格尺度导致换热计算上存在明显的结果差异,有必要针对近壁区的网格敏感性进行分析。
大量试验表明,对于有固体壁面的充分发展的湍流流动,在壁面区流体运动受壁面流动条件的影响比较明显。壁面区可分为3个子层:粘性底层、过渡层和对数律层[3]。
粘性底层是一个紧贴固体壁面的极薄层,其中粘性力在动量、热量及质量交换中起主导作用,湍流切应力可以忽略,所以流动几乎是层流流动,平行于壁面的速度分量沿壁面法线方向为线性分布。
过渡层处于粘性底层的外面,其中粘性力与湍流切应力的作用相当,流动状况比较复杂,很难用一个公式或定律来描述。由于过渡层的厚度极小,所以在工程计算中通常不明显划出而是归入对数律层。
对数律层处于最外层,其中粘性力的影响不明显,湍流切应力占主要地位,流动处于充分发展的湍流状态,流速分布接近对数律。
图9详细表示了近壁区的划分与相应速度。为了用公式描述粘性底层和对数律层内的流动,引入2个无量纲数u+和y+,分别表示速度和距离:
uu?? (4)
u?
图6 监测点温度收敛曲线
Fig. 6 Convergence Curves of Temperature at
Monitoring Points
要依据,工程中较好的不平衡度应该小于1%。由图4可见,经过约100步迭代后各方案的不平衡度均很小,其绝对值不超过0.03%。
监测点的速度(图5)和温度(图6)经过约80步迭代后达到稳定(变化幅度不超过0.2%),速度比温度达到稳定略快是因为发热的添加,温度有一个上升的过程,需要更多的迭代。
总之,从各方面看,收敛都非常好,结果值得进一步分析,同时这也充分体现了采用六面体网格的优势。
最后得到出口流体温度分布(图7)及整个出口截面的温度分布(图8),图中X表示基准温度。
从图7、8可见已经较好实现了矩形通道流固耦合传热的模拟,得到了各个域的连续的温度分布,可作为开展进一步模拟计算的基础。
y??
图7 出口流体温度分布
Fig. 7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Fluid at Outlet
?y?u?
?
?
?yw
(5)
v?
式中,u为流体的时均速度;uτ为壁面摩擦速度;
τw为壁面切应力;Δy为到壁面的距离;ρ为流体密度;v为流体粘度。
毕树茂等:矩形通道的流固耦合传热模拟 81
式中,hDB为Dittus-Boelter公式预测的换热系数;
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De为当量直径。相对偏差定义为:?hDB?hCFX?/hDB?100%。最后的网格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针对y+的网格敏感性分析结果
Table 1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Mesh Aiming at y+
+
相对偏差/%
17.13 13.73 10.13 4.40 0.88% -0.80 -
1.83 -4.12
-12.55
图9 近壁区划分与相应速度
Fig. 9 Division of Near-Wall Region and
bbs.99jianzhu.com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