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式建筑装饰艺术探析
摘 要:本文从青岛德式建筑多元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入手, 以青岛德式建筑装饰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青岛德式建筑中呈现的几种文化构成——本土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探讨具有强烈地域性特征的青岛德式建筑的文化整合根源, 较为全面地分析青岛德式建筑所以形成的原因并解析其建筑风格。希望能给国际建筑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地域性建筑的生存与发展以启迪。
??
??关键词:青岛德式建筑; 装饰文化; 多元化
??
??一.青岛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概述
??青岛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端,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青岛历史悠久,六千年以前人类就在此生存繁衍,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青岛地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上贸易港口,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逐渐成为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竞相瓜分中国,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对青岛实行了大约16年的殖民统治。1899年,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为“青岛”, 青岛作为一个城市名称首次出现在历史上,同时也开始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时期。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对其实施了长达八年的“军政统治”,后来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收回、接管青岛。但好景不长,“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并且很快再次占领青岛。直至1945年抗日胜利,国民政府接收青岛。1949年6月2日,青岛才真正得到解放,从此进入新的时代。
??二.青岛德式建筑概况
??青岛近代史上先后经历了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的统治,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欧式建筑特别是徳式建筑为主要特色的青岛城市近现代建筑艺术文化景观。虽然在青岛的殖民历史中德国的殖民统治并不算长,但它的整体城市格局是由德占领时期的规划的,所以建筑中包含了德国的青年派、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以及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体现了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所表现得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所形成的城市艺术建筑景观,不但是青岛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构成了青岛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的城市特色。
??
??
??三.青岛德式建筑风格的成因
??1897年之前这里的中国建筑遗留并不多,市镇房屋店铺大多为青瓦平房,还未形成近代城市规模。青岛老城区里的大规模城市建筑都是随着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开始的,而早期的德式建筑大多是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影响青岛建筑风格的:
??1.通商渠道是在青岛建造的殖民式建筑。它早期是由其他殖民地移植到中国的建筑模式,在功能需求方面并不符合青岛的本地特征,其外廊式样与德国传统式样相比也过于简单,因此20世纪初很快被放弃。作为德国在远东的殖民地,青岛被规划成为德国式城市,所以它的建筑风格大多是克隆德国的本土风格特色,但是这些青岛建筑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材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下,他们就地取材,负责建造的中国工匠们也有意识地将中式元素运用到其中,所以在建筑材料和装饰纹样上仍能看到中西文化的融合。当时德国发展主流趋势为古典主义与折衷主义建筑。古典主义崇尚庄重典雅、复古趣味浓厚,重视构图中的主从关系,多为规整对称、主次分明、比例严谨的立面构图,它使用粗花岗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坚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