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楚简《恒先》是上苍赐予中外学术界的又一件珍贵礼物。[1]庞朴先生谓之“首尾完好,有残无缺,文字工整,篇章清晰,诚为难得瑰宝。惟其思想 内容 ,未必明白易晓,因而编联释读,多有商榷余地。”[2]它一问世,便再一次激发了中外学者的巨大 研究 热情,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3]在诸位前辈时贤的启发下,笔者在此略抒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为了讨论方便,先录出释文,以李零先生的释文为主,以庞朴先生的简序为准,兼容各家,断以己意,为方便排版,尽量径用今字,为标明次第,姑分两篇、五章[4]、十八节,竹简编号用黑方括号标出:
恒先【3背】[5]
一、恒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
二、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
三、[昔]者未有天地,未【1】有作行,出生虚静,为一若寂,梦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
四、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2】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
五、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畏生畏,韦生非,非生韦,依生依。求欲自复,复【3】生之生行。
六、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
七、业业天地,纷纷而【4】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
八、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8】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
九、恒、气之生,因【9】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法。智既而亡思不天。
十、有出于或,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5】言,事出于名。或非或,无谓或;有非有,无谓有;生非生,无谓生;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6】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
十一、恙宜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
十二、与天之事,自作为事,甬以不可赓也。
十三、凡【7】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学比焉。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 十四、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10】之大作,其冥尨不自若。作甬有果与不果?两者不废。 十五、举天下之为也,无夜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11】
十六、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
十七、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述,甬或【12】得之?甬或失之?
十八、举天下之名无有法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有求而不虑?【13】
一、恒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
此句 目前 学者皆读为:“恒先无有,朴??”
按,《庄子·天地》云:“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名。”其中的“泰初有无”与“恒先无”正相对应,[6]“泰”与“恒”正相对应,[7]“初”与“先”正相对应,“有无”与“无”正同。“无”与“虚”古韵同属鱼部,正好押韵,而“有”属之部,与“虚”不谐韵。古 文献 中“虚静”(含“虚”与“静”对举之例)比“静虚”(含“静”与“虚”对举之例)更为常见,《恒先》下文即有“出生虚静”,在此用“静虚”而不用“虚静”,当即为与“无”押韵之故。因此,读“恒先无有,朴??”虽然亦可,且“无有”确为古代文献所习用,但其文气有些不顺,不如读“恒先无,有朴??”文从字顺,韵谐意通。
1、恒先:道在宇宙演化之最初。恒:道也,宇宙之本原。本篇下文即云:“气是自生,恒莫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