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摘要:北宋帝国在国家设计上的保守性和反动性是其积贫积弱的总根源。由于北宋政权固有矛盾的难以克服性,王安石避重就轻,自觉回避了社会主要矛盾,试图另辟蹊径,变法指导思想出现了重大偏差,导致变法运动从一开始就陷入自相矛盾之中。因而变法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引言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一直是王安石变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历代的研究者对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著述颇丰。概而言之,有变法策略的失误、新法本身的弊端、王安石个人性格的偏执、保守派反对、人民群众不支持、变法派内部不和、执法官吏歪曲新法、皇帝的动摇等等。“五六十年代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变法派缺乏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二是大地主集团反动势力的强大。进入80年代以后,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大都转向从变法措施自身存在的弊端、变法过程中出现的蜕变以及王安石的个人品质中去寻找。” [1]
前人之述备矣。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其所依据的材料和研究的对象都集中于熙丰之际,侧重于从技术层面研究问题,横向的探讨比较多,纵向的观察比较少。这就使得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起因研究不够,对北宋社会深刻的社会矛盾剖析不充分,因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研究往往失之于表象化和片面化。
一切改革都是矛盾发展的产物。王安石变法这一事件本身,甚至包括它失败的结局,是北宋社会固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找寻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应仅仅着眼于熙丰之际,而应当在更深远的历史背景下来进行。变法之时北宋帝国所面临的的诸多社会矛盾,其产生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北宋立国之初的“先王之政”。这种矛盾是一种内源性的、基因式的矛盾。北宋政权从真宗以后,就没有表现出过克服这种矛盾的能力和决心——既然问题出在“先王之政”上,那么对“先王之政”的否定就不仅是改革的要求,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实际上他们几乎不可能克服这种矛盾。除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矛盾的一个组成部分外,还因为当时尚未具备使他们超越“先王”历史总结能力的历史条件。
对任何改革而言,成功的必要条件起码有三条:方向正确,方法正确,细节正确。然而,王安石变法从一开始就发生了方向上的偏差,这使得方法和细节失误的意义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更为严重的是,方向的偏差导致了改革主体角色的错位。青苗法中的“官谷”就在这种错位中完成了从公共产品到高利贷资本的异化。
王安石变法是各种社会矛盾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必然隐藏在北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中,隐藏在北宋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中。但同时由于北宋社会固有矛盾的难以克服性,变法的失败就具有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一、北宋社会问题的总根源
“内忧外患交炽、财政危机严重”是对王安石变法前北宋帝国统治状况的真实写照。一般在讨论北宋社会所面临的危机时,往往侧重于对危机表象如“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的陈述,甚至只是将其作为实施改革的必然原因之一进行了例行的铺陈,而未对这一表象或“原因”的产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三冗”并不是北宋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北宋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是北宋政权保守的国家设计。所谓“积贫积弱”,不过是北宋帝国基本国策的必然产物而已。
1.北宋政权的享乐性
北宋政权是通过兵变建立起来的。与历史上其他许多“被迫”发动的兵变不同,“陈桥兵变”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