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当一分为二
――我眼中的历史人物李鸿章
如果说我们华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片广袤而深邃的天空,那么,历史人物就是点缀于天空之中的一个个璀灿夺目的星星。星星虽不足以与天空并论,星光虽不足以与日月争辉,然而,他们依然努力书写着历史的辉煌,勇敢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任??
在所有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研究的便是时任清代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听到这句话,可能许多人会大加嘲讽,或者嗤之以鼻。请不要误会,我说的“喜欢”针对的是研究的过程,而并非研究对象。如果你还是不相信,那么,就请认真阅读下面“我”的研究成果吧:
一、“讨厌”李鸿章
“讨厌”是我对李鸿章的第一感觉。当时的清廷昏庸无能,腐朽衰败;慈禧专政,势奢极欲,纲纪败坏;而皇帝羸弱,拘谨怯弱;官吏贪赃枉法,醉生梦死的现实条件下,李鸿章――这位朝廷重臣没能力挽狂澜,反而同流合污,惟慈禧马首是瞻。在列强的淫威之下,李鸿章不断地妥协、屈服,最终导致了“国将不国”的可悲结局。
在与列强的较量中,到底是战还是和,李鸿章左右摇摆,最终自酿苦果。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奉行妥协,把中国的胜利作为与法国外交求和妥协的资本,最后签订《中法新约》,致使中国不败而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慈禧害怕战事破坏自己的六十大寿,指示李鸿章不可再生事端,此时的李鸿章又对日本妥协投降,又命令清军“先定守局,再图进取”。黄海大战后,李鸿章极力夸大战后损失,采取“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围攻威海卫,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北洋舰队被困港内,坐以待毙,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受清廷委派,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面对在原则大事劣迹斑斑的李鸿章,此时,我们除了“讨厌”“憎恨”还会有什么呢?
二、“喜欢”李鸿章
不过话又说回来,看人也应该一分为二。李鸿章做对了什么?他主导了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改变国家羸弱的事实,但称的上一个积极的探索,是自救自强的表现。这是最应该肯定的。其次,他曾出面签订条约,作为谈判者,他确实曾为国家利益而讨价还价。部分决策,也是可以说是对的。他当然也很不愿意把台湾割让出去,但迫于历史形势,大战初败,无奈答应了日本的狂妄要求。但他在日本时还是尽力谈判,还挨了一枪,可以说保住了他的一些颜面。
在经济近代化方面,李鸿章倡导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派遣中国第一批学生留美等等。这些实业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洋务运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在外交现代化方面,应该说,中国的现代化外交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章开始,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出使日本(虽然签了马关条约),晚年有周游列国,与各国政要交往,各国对李鸿章的评价都还很高。
纵观李鸿章的作为,可见他多半是希望调停主和,尽力避免战争。而最终导致的是中国在19世纪末继续沦陷,这和他错误的指挥和消极的调停有着必然的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