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案)

 

班级:姓名:

高一(语文)学案

使用时间: 年月日 编辑人:张新旺

【学习目标】

1. 复习《战国策》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 学习概括要点的方法,了解作品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艺术。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学习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不计个人恩怨得失,舍生取义,为国家危亡而英勇献身的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 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概括要点的技能方法。正确评价人物形象。

2. 学习文言知识,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考情分析】

①考纲要求: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等的用法。 ②题型及分值:选择题3道,每题3分;翻译2句,每句5分;共19分。

【课前预习案】 (具体说明完成的内容、方式和所需时间)

一、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关于荆轲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荆轲墓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吉山镇李胡同村西南不远处。

2.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以国别记事的史书,是先秦时代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着重记载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这部书叙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成语还有“南辕北辙”“三人成虎”“惊弓之鸟”“不翼而飞”“挥汗成雨”等。

3.故事发生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

高一(语文)学案 必修1(荆轲刺秦王)第1页 共4页

www.99jianzhu.com/包含内容:建筑图纸、PDF/word/ppt 流程,表格,案例,最新,免费下载,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园林史名词解释
    长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 上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试卷分析
  • 下一篇:《最苦与最乐》参考教案2